登仙人台

若愚无言

<h3>  早就有到鞍山登千山最高峰仙人台的念头,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始终未能如愿。机会终于来了,既是老同学又是老友玩伴的老孙约我去千山的五大禅林之一香岩寺游玩,从这里进入景区 了却登仙人台的夙愿,之所以这样选择,是因为他手里有免费进入寺院的</h3><h3>皈依证 ,呵呵,能省三十元呢。</h3> <h3>  香岩寺位于南沟西部。寺周群山环抱,花草极盛,每当春夏之际,满山花开,香气浓郁,香岩寺因此得名。据寺内碑文记载和建筑风格可以证明,香岩寺始建于辽代,当时规模较大,由于火灾或水灾等原因废弃。到了明代正德年间重新修建,后经雍正十年( 1732 年)、乾隆十七年( 1752 年)、乾隆四十四年( 1779 年)、乾隆五十一年( 1786 年)、道光十七年( 1837 年)、光绪十年( 1884 年)相继扩建,逐步形成现在的规模。</h3><h3>  前殿(法王殿)是硬山式建筑,砖木结构。面阔三间,前后有回廊。大脊雕二龙戏珠,两边有大吻,斜脊砖雕跑兽,檐下有柱头,补间七铺作斗拱承载梁架,有龙凤燕尾木雕,均施彩绘。在门和窗上木雕犀牛望月、三阳开泰、鹊雀登枝等吉祥图案。殿内奉汉白玉石雕观世音菩萨。殿前有石狮一对。殿前东、西两侧各修配房五间。</h3><h3> 后殿(大雄宝殿)也为硬山式建筑,砖木结构,面阔五间,进深三间。正脊上有砖雕,斜脊上有跑兽,檐下有柱头,补间五铺作斗拱、额枋之间嵌龙凤燕尾木雕。殿内奉石雕释迦牟尼、观世音菩萨、地藏菩萨,两侧为十八罗汉。殿外东西两侧各修三间配房,东为禅堂,西为客堂。</h3><h3> 寺院里最令人叹为观止的就是院内这棵古松,距今三四百年,人称九爪盘龙松。庞大的树冠覆盖着整个院落,好似一位久经沧桑的老人,用他坚强的臂膀为后人在遮风挡雨,看到这棵古松,才更深刻体会到“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的切实含义。我们有幸成为那乘凉人。</h3> <h3>  仙人台是千山最高峰,海拔708.8米,老话讲"庙高不过五佛顶,山高不过仙人台"之说。台顶有峭石,向东伸出约10米,状如鹅头,三南深涧,其顶狭小,上轩南极八仙石像,中刻棋盘,盖取八仙庆寿仙人弈棋之义。传昔有吕洞宾曾在此下棋,故称仙人台。另传丁令威成仙后化鹤飞来。峭石东下刻菩萨坐像一尊,上额有清人涂景涛题写"仙人台"三个篆字。在此南眺渤海,北望古城,东看凤岫千障,西俯辽河炊烟。令人赏心悦目。所以又有“不到仙人台,就等于白来。”这样的谚语。</h3> <h3>  开始登山了,许是这个景区偏僻的缘故,游人很少,(这正合我意)多是鞍山的老年人拉帮结伙前来爬山锻炼的,大家见面都会互相打招呼,询问对方来自哪里,大都是辽宁境内的,有大连的,有沈阳的,有自己开车来的,有被出租车骗来的,(说是骗,一点都不为过,出租车司机说能把客人拉进景区内,可以省去门票钱的,其实就是把你拉到大门口,门票该交多少还得交多少,一分不少)。虽然大家互相不认识,但都像是老熟人一样,开着玩笑,互相鼓励着,关照着。我们两个人一直被游人看好,夸我们走得快,老当益壮,正当我们沾沾自喜时,却发现远不是那么回事,年轻的小伙都是和恋人一起来的,自然要照顾姑娘了,途中遇到一位老者,紧跟在我们身后,问我们多大了,老孙骄傲:64了,反问老人,老人回答74了,我们真是汗颜。只好解嘲道,希望再过十年,我们再在这里相见,不见不散。老人说怕不行喽,我说没有关系,日本一个老头80了还登上珠穆朗玛峰了呢,咱差啥。</h3> <h3></h3><h3>登山的路不是很好走,由于景区偏僻,一向游人很少,景区的管理不像别的景区那样到位,上山的设施又年久失修,所以游人们每一步都得小心翼翼,越接近主峰,坡度就越陡,几乎接近75度。毕竟年龄不饶人,我们两人已经是大汗淋漓了,汗水流进眼睛里,蜇得你几乎睁不开眼睛。终于我们登上了仙人台,地标上清清楚楚书写着:千山第一高峰,海拔708.8米。顿时,一股胜利者的喜悦由心头而生,向四周望去,真是“一览众山小”</h3><h3>仙人台景区名胜古迹甚多,历史悠久,五大禅林,无量观中会、大安、香岩、三大寺均建在这个景区内。清代建的五龙宫、朝阳宫、太和宫殿、东极宫、泰安宫、斗姆宫、圣仙宫、慈祥观、石龙庵、木鱼庵、洪姑庵等十多处道教庙宇均分布在这个区域内,著名景点近百余处。</h3> <h3>  仙人台有一处小卖店,吃的喝的用的一应俱全,但是有一样,价格不菲,仅举一例:山下一种矿泉水不到一元一瓶,这个店卖六元,其他的就可想而知了,真是吓人。好在我们带的水足够喝,也就不操那个心了。在仙人台我们吃饱喝足,休息了一阵,便动身下山,想游遍所有的景点是绝对不可能,于是我们就选择通过罗汉洞到中会寺的下山道。</h3><h3>  常言道:“上山容易下山难”,不登山是没有这样的体会的。好在我们两个人各自都在上山时找了一根棍子,这棍子真是借老大的力了,三条腿怎么着也比两条腿强啊。途中,一位年轻的妇女步履轻盈地超过我们,我不禁称赞道:还是年轻人厉害啊!那妇人回过头来对我们莞尔一笑:“我不是天天都走山路嘛,你要是天天走山路,一定会比我强的。”我一下子想起来了,这妇人就是山上小卖店的售货员,怪不得,想起以前在别的山上遇到的挑夫,脚夫,不都是走山路如履平地一般嘛。</h3><h3> 路边有小溪,清清的溪水悠闲地流淌着,捧起一捧水,但是没敢喝,按说山里的泉水是可以喝的,但是现在到处都是污染,真是不敢喝,只能捧起来洗洗脸,和那清泉亲密亲密,也不枉来一回千山。</h3> <h3>  身上的背囊越来越轻,脚下的路越来越好走,与身前身后的游客们也是越来越熟,大家俨然似老朋友一样了,互相关照着,寒暄着。</h3><h3><br></h3> <h3>远远的已经看到中会寺的净瓶峰了,中会寺到了,过了中会寺就意味着我们的登山结束了,再往前就都是泊油马路了。</h3><h3>中会寺的历史悠久,根据重修记载,该寺在唐代就已经存在,几经水火,多次重修,现在的建筑大多具有明代的风格.中会寺分上下两殿,前殿临涧,后殿依山,布局巧妙。主要建筑除前殿、后殿外,还有天地楼、韦驮楼、钟鼓楼、禅堂等。殿内有精美的雕塑和彩绘。</h3><h3>老孙告诉我,中会寺的景点除净瓶峰外,还有滴水蜃楼、西湖井、宝泉玲珑洞、宝珠天井、犀牛望月、石堆铁罗汉、观音倒背、海螺峰等,被统称为中会十二景。并说他来过多次,统统都看过了,让我自己随便看看,他要休息。我信步来到寺院,整个寺院非常整洁,是重新修缮不久的。院落里有一幅浮雕,非常精美。在这里遇到一位老和尚,称其为老,是我的直觉,感到他当和尚的时间一定不短了,若论岁数我敢肯定他没有我的岁数大。和尚指着下面照片中的这棵大树对我说围绕大树左转九圈,右转九圈,会保佑父母长寿健康,相当灵验的。我告诉和尚,我的父母已经双双九十了,身体很健康,不用转,依然会长寿的。或许和尚感到我的话不中听,还是感到我是一个不听话的香客,话不投机,转身而去。其实我是很累了,干嘛去转那无用的18圈呀。</h3> <h3>中会寺也是景区里的一个乘降站,有电瓶车往返于中会寺与積翠门之间,还有一种黑车,是小货车,电瓶车每人十元,坐满了就发车,货车司机主动到下山的路口揽客,价钱可议,一般是五元一位。我和老孙自然是什么车都不坐,继续迈开双腿,开路依马斯。走到半路,一辆黑色轿车在我们身边戛然而止,司机摇下车窗邀请我们上车。怎么回事?真的蒙圈了,老孙一下子想起来了,是在仙人台遇到的一对沈阳的夫妇,曾经攀谈过。顿时一股暖流涌升心头,急忙表示感谢,谢绝了这对夫妇的盛情,我们说要走到温泉村在那里住宿,泡温泉。</h3> <h3>  经过五个小时的行程,终于来到温泉村,走在新修的宽阔的千山东路,感到非常的惬意。这条千山东路已经修了不下五年了,现在已经开始收尾了。这些年我们来了不止一次,每次来这条路都在修,今天改建,明天扩建,再不就是动迁,工程进展极其缓慢,没完没了地修呀建呀的,永无休止,简直就是现今社会现象的翻版。</h3><h3>  晚上和老孙泡在温泉池里,那叫一个舒坦,相互击掌约定,九九重阳节还来再登仙人台。</h3><h3>写于2013年</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