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须雀

童承宗

<h3><font color="#39b54a">文须雀(学名:Panurus biarmicus),小型鸟类,体长15-18cm。嘴黄色、较直而尖,脚黑色。上体棕黄色,翅黑色具白色翅斑,外侧尾羽白色。雄鸟头灰色,眼先和眼周黑色并向下与黑色髭纹连在一起,形成一粗著的黑斑,在淡色的头部极为醒目。下体白色,腹皮黄白色,雄鸟尾下覆羽黑色。食物主要为昆虫、蜘蛛和芦苇种子与草子等。通常营巢于芦苇或灌木下部,也在倒伏的芦苇堆上或旧的芦苇茬上面营巢。</font></h3> <h3>  我开始拍鸟的那天就听说有一种叫文须雀的鸟长得很漂亮,三年来一直在追寻它,始终未见它的踪影,心中多少有一些遗憾,心想可能无缘了吧,慢慢地淡化了对它的惦记。前阵休假回到鸟鲁木齐,偶然听说五家渠有文须雀,顾不上旅途劳顿便约上鸟友,起个大早,驱车50余公里来到一个叫黄家梁水库的地方,终于见到了梦寐以求的文须雀。</h3> <h3>  如愿以偿拍到文须雀,既是一种偶然、巧合,更要感谢乌鲁木齐鸟友洪总。为了帮我拍文须雀,洪总放下生意,专门陪我前往五家渠拍鸟(洪总以前曾拍上过几次文须雀,而且拍的相当好,对他来讲拍不拍已经无所谓,但为了满足我的心愿,专门抽时间陪我前往,让我十分感动)。那天由于雾太大,开车的师傅好几次走错了路,洪总一路又是导航,又是打电话找熟悉道路的鸟友问路,非常专注,当时我就在想难怪洪总的生意能做得那么好,从他对人做事的态度就能知道答案。</h3> <h3>  七拐八拐,好不容易来到黄家梁水库,大门前一根阻车杆横在路上,心想完了,五十多公里的路白跑了。抱着试一试的心理下车想看个究竟,运气不错,阻车杆没有上锁,于是把阻车杆拉起来,让车慢慢通过,心想这下大功告成,可以直达目的地了,可谁想……</h3> <h3>  车驶进大门300米,居然还有第二道门,又一根阻车杆横在路上,而且还有一名管护人员站在杆旁等着我们,原来他是在监控上看到我们“擅自”将大门阻车杆挪开,出来想找我们“事”的。下车和他交涉,好说歹说就是不让我们进第二道门,当时的沮丧、恼怒之情可想而之,真恨不能把那个管护员狠狠搸一顿才能解气,失落之情不言而喻。</h3> <h3>  万分失望之际,开车的师傅突然喊了一声“等一下,有文须雀叫声”(开车师傅经常跟洪总外出拍鸟,对鸟的声音比较熟悉),我们(包括管护员)都不再说话,静下心来,四处张望,寻找文须雀踪影,果然道路左边的芦苇上几十只文须雀欢快的跳跃着,俨然一幅欢迎我们的场景。顾不上和管护员理论了,赶紧把相机拿出来架上,对着文须雀一阵狂拍……。看来文须雀与我还是有缘的,虽然几经周折总算见到了它的踪影。</h3> <h3>  文须雀生性机警,而且十分活跃,想让它呆站着让你拍是不可能的,它总是在芦苇梢上不停的跳跃,边跳边吃芦絮,在一棵芦苇上呆的时间不会超过三十秒,要想拍上它,需要摄影者及时抓住战机。</h3> <h3>  文须雀非常机警,只要有一只大鸟飞过,或稍有点声音,立即窜入芦苇丛中消失得无影无踪,而且行动非常一致,一下子全部都不见了,过一会儿声音过去,又一下子全都窜上枝头,动作整齐的程度不亚于训练有素的军人。</h3> <h3>  文须雀虽然对声音很敏感,但似乎对相机的声音不在乎,应该说快门的声音也够大的了,咔咔咔的声音,文须雀却一点恐惧的反应都没有,但只要有人轻轻地咳嗽一声,它马上集体窜入芦苇丛中,过一会儿没什么动静了,又窜上枝头。</h3> <h3>  文须雀不怕人,只要你与它保持10米左右的距离,不发出声音,不搞出动静,不企图伤害它,它是不会躲藏的,但只要你发出一点声音(相机快门声音除外),它马上就会集体躲藏起来。</h3> <h3>  文须雀虽然不怕人,但你要想把它拍好也是十分困难的,一则因为它好动,机会瞬间即逝,再则因为芦苇丛生,它在芦苇丛中活动,对焦也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往往按一次快门,十几张甚至几十张中才能选出一、二张清晰满意的照片,所以要想把文须雀拍好,必须要舍得快门,不然你是拍不好它的。</h3> <h3>  文须雀有一个特点让人不得其解,它总是在芦苇丛中窜来窜去,很少在空中飞行,每次活动范围都不是很远,几米、十几米,只要你发现了文须雀,不去惊吓它,可以跟踪拍摄很长时间,甚至今天拍了,明天还可以到那儿去拍。</h3> <h3>  新疆拍摄文须雀最佳时机是冬天,其它季节它往往潜藏在芦苇林下,很少窜到芦苇枝头,根本发现不了它,只有在下过大雪,林下都被厚厚地积雪覆盖,无处觅食,它才会窜上枝头。</h3> <h3> 我们在原地呆了整整4个小时的时间拍摄文须雀,其间那个管理员一直坐在房间里看着我们,也许是出于好奇,又或是被我们的执着感动,后来主动出来找我们搭讪,问我们拍的什么鸟,还主动邀请我们把车开到里面去拍。其实我们也挺感激他的,如果不是他把我们拦在门外,我们直接把车开里面去,没准还找不上文须雀,真的白跑一趟。所以世间事正所谓塞翁失马,焉知非福。</h3> <h3>  此次拍摄文须雀的过程是快乐的,也是机会难得的,终于实现了几年的愿望,至此,我所知道的、想拍的鸟几乎都收入了镜头(当然还有许多许多我所不知道的非常珍贵、非常漂亮的鸟有待我去记录),同时也相信在这个寒冷的冬季我还有机会与文须雀在伊宁相遇。</h3><h3> 由于此次拍摄机会的不容易,也是因为拍摄到文须雀的喜悦,决定把自己的收获与大家共享。</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