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12月17日下午,朱国平小学数学名师工作室第四次研讨活动在湖师附小教育集团幸福里校区举行。工作室全体成员、湖师附小数学教研组青年教师以及其他学校老师参加了活动。</h3> <h3>本次研讨活动以期末复习课与拓展课为内容,研究基于结构化视角下的课例,早在12月2日朱老师就以复习课和拓展课提供了教学思路,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能力水平和不同单元(领域)的教学内容设计不同的教学路径,拓展课在教材内容的基础上做“宽度的拓展”,并能衔接后续的教学。</h3> <h3>于是,工作室成员分成两个组集体备课磨课。</h3> <h3>活动当天抽签上课。文苑小学魏丽老师和湖师附小潘秋月老师分别执教了《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复习课》和《四边形的面积》。</h3> <h3>魏老师执教的《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复习课》,通过操作活动复习平行与垂直的概念,以及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小组设计的材料是利用一组平行线和纸条进行拼组,形成形状不同的平行四边形和梯形,感悟它们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并将本单元的知识点进行了梳理和分析。接着,在给定底和高的情况下,让学生画形状不同的平行四边形和梯形,既巩固了知识点,又为下一节课的学习准备了材料。</h3> <h3>潘老师执教的《四边形的面积》是本单元的一节拓展课。小组设计的结构化材料让学生感悟面积度量的本质,利用方格纸计算四边形的面积,引导学生借助已有知识经验,把平行四边形、梯形通过割补法转化成长方形。接着,应用学生在前一节所画的等底等高的四边形研究,使学生感受到图形的底和高确定,它的面积也确定。在教学过程中抓住“垂直与平行”的要点,对割补法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既复习了本单元的知识要点,又对以后学习面积计算做铺垫。</h3> <h3>课后就这两节课进行了集中交流和研讨,大家肯定了两个上课老师和两个备课小组的教学备课工作,也对其中一些环节设计、细节处理发表了各自的见解。大家就任务布置、提问设计、教学反馈等做了现场的重构。</h3> <h3>导师朱老师以图形与几何领域为例,从教学内容、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做了完整的解读和分析。他认为,小学阶段的面积计算一条路径是“计算面积单位的个数”,二是“利用图形和底和高计算”,就教材内容分析,长方形的面积侧重于两种度量方法的沟通,在后续逐步趋向于第二种方法,但第一种方法更能体现面积度量的本质,可以在五年级学习之前做一些铺垫,帮助学生积累更多的面积度量经验。</h3> <h3>朱老师提出图形领域课的操作活动是非常重要的,一般有四种方式。一是图形的分类整理,寻找图形共性和差异;二是分解操作,将图形分解成边与角进行研究;三是组合操作,用材料组合成图形;四是画图形。操作活动的目的是通过局部的分析使学生理解掌握图形的特征。</h3> <h3>活动结束后,根据大家对课研讨和改进,学员们各自修改了教案。</h3> <h3>第四次工作室活动完满结束,通过半个月的思考和实践,大家收获很多。以后,我们将继续立足课堂教学研究,以提升学员专业素养力为目标,继续携手前行!</h3> <h3>图文 潘秋月<br>审核 朱国平 <br>美篇制作 工作室</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