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蒙古族教育工作任重而道远,民族教育事业发展永远在路上……”包国庆处长的话时时在我们耳边回响。</h3><h3> 今年3月25日召开的全省蒙古族学校“用标准音朗读课件 提高蒙古语文教学质量”实验课题启动暨教师培训仪式,是对参加实验课题的专家和全体教师的莫大激励。我校领导和教师信心百倍地继续投入到课题实验中。那木汗校长说:“好的工作作风,是保证课题实验顺利实施的有力保障。只有实验教师不断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忘我的工作,才能不负使命,达到预期的实验目的。”</h3> <h3></h3><h3> 我们学校是汉语授课为主、加授蒙古语的学校,有800多名蒙古族学生。把他们培养成会说蒙古语言、会读蒙古文书籍的蒙汉兼通的初级人才,是本次实验的目标。</h3><h3> 现在的学生学习母语比学习外语还吃力!原因是蒙古语言环境严重弱化,缺少进行蒙古语言训练的有效手段。这个手段现在有了——蒙古语标准音朗读课件。</h3><h3> 与教材配套的蒙古语标准音朗读课件,是我们教和学的范例。</h3> <h3><h3> 2018年12月13日下午,课题组组长包宝祥老师、吉林省蒙古族小学幼儿园教师培训中心崔景辉处长、娜仁花教授、白娜仁教授,松原市育局谢德全科长、县进修学校宝蒙琴主任与李长海教授一行七人到我校进行课题进展情况调研。他们听了两节课,并与学校领导和实验教师进行了座谈。吉林省蒙古族小学幼儿园教师培训中心崔景辉处长等对此项实验给予了充分肯定。包宝祥老师和谢德全科长对实验需要注意的问题,语重心长地予以指导。</h3></h3> <h3> 一、课题研究阶段性成果</h3> <h3> 1. 蒙古语文教材上所学课文,学生都能用标准音朗读。</h3> <h3> 2.使用《蒙古语口语训练》校本教材和配套的标准音朗读课件,增加了学生的蒙古语文阅读量。</h3> <h3> 3. 为了强化语言训练,适当减少了分音节训练,让学生在听读中掌握蒙古语言的语音、变格等细微之处。</h3> <h3> 4.朗读与做动作、表演相结合。</h3> <h3> 5.《蒙古语口语训练》校本教材的课文以诗歌为主,便于背诵记忆。</h3> <h3> 6.音乐课用蒙古语言讲授,学生会唱数首蒙古族歌曲。</h3> <h3> 7.以班级为单位建立微信群,开通了学习蒙古语文的空中渠道。</h3> <h3> 8.把家长请到学校,宣传双语教学使人更聪明的道理。</h3> <h3> 9.学生的标准音朗读能力普遍提高,发音正确,节奏合理,部分课文的朗读与蒙古语授课学生相媲美。</h3> <h3> 二、存在问题与对策</h3><h3>课题的研究在课题组成员的共同努力下,已取得明显的成效,但也存一些值得加强和研究问题。</h3><h3> </h3> <h3> 1.进一步提高教师的标准音朗读水平。从所教课文开始练习起,多听朗读课件、《torgonHel》的课文范读、《蒙古语新闻早茶》节目。</h3> <h3> 2. 学生单独朗读的不如全班齐读的好。原因是:学生还没有熟练掌握蒙古语的全部发音,大脑中蒙古语语音模块数量不足。要进一步加强朗读训练,加快学生蒙古语语音模块的建立和组合;蒙古语言的训练提前到幼儿园和学前班。</h3> <h3> 3.有的学生只会背诵,而不知道所读内容在哪里。语言文字的材料在短时记忆中多为听觉编码,因此容易记住语言文字的声音,而不是它们的形象。解决方法:多朗读,少背诵,读写结合。</h3> <h3> 4. 字母教学也要注意整体输入和组块教学。天才的共同特点是记忆组块的组合。</h3> <h3> 5.半音音阶教学的难点在于发音。与半音音节配套的标准音朗读课件,体现了组块学习和集中强化训练语音原则,教学中要注意充分利用。</h3> <h3> 6.要十分注意阅读量的积累,促进学生蒙古语文的量变(跟着课件或老师熟读课文)向质变(自我阅读课文)的转变。上一个学年,每个班级按着校本教材前言的要求熟读了校本教材的四篇课文,效果很好。本学年度要求熟读校本教材的八篇课文,对于其余课文也要带领学生跟着标准音朗读课件听读3-5遍。这是本实验实验成功与否的关键所在。</h3> <h3> “用标准音朗读课件 提高蒙古语文教学质量”的课题实验,是抢救民族文化的自觉行动。我们要不断探索,勇于实践 ,为我省蒙古语文教学探索出成功之路而不懈奋斗。 2018年12月19日</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