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莫道人去情已尽,</p><p class="ql-block">天涯何处不相逢。</p><p class="ql-block"><u> </u>题记</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仿佛不经意间,半年时间即将过去,援川的四位医生和一位农艺师已经在准备返程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半年说长也不长,经过六个月的相处,我们第一批援川人员亲如一家,已经产生了浓厚的亲情。这次五位兄妹先行回去,心中甚是不舍,怅然若有所失。</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半年前,我们还素不相识,现在我们已经是光荣的援川军团的成员了。半年来,你们捷报频传,为军团增光添彩,也让我深感自豪。我可以骄傲地告诉同事们,我们共有五位医生过来,三个在人院,两个在中院,他们都是业务骨干。我们有五个老师过来,一小二小七一职中都有我的伙伴。我也经常从同事口中听到关于你们的赞美。你们凭借强烈的责任心和过硬的业务水平,赢得了旺苍人的信赖。旺苍会记住你们的。向你们表示敬意。</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生活上,我们也是精彩纷呈的呀。你们记得第一次吃火锅吗?我初次见到那一大锅辣椒,当时是手足无措啊。一片菜叶就把我呛得两眼流泪。一根鸡肠许久嚼不烂,狠心咽下又没成,不得已只好用手拉了出来。你们还记得那次我们一起做麦饼吗?做着做着,馅儿全跑到外面来了,面皮倒躲在里面边了。还出现了几个洞,医生们另用面团给补上,放锅里时补丁又不争气地跑了。后来我们不得不改为做饺子,最后终于又改为做面条。我们个个动手,好几位汉子脸上粘了面粉,成了戏剧中的旦角了。但我们高兴啊!这不就是离家千里的我们的新的家庭生活吗?每次买菜烧饭,大家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教科室主任和教务主任买菜,团长揉面,消化内科专家煮饭,畜牧局局长杀鸡,音乐教研员掌厨,老小林帮厨,妇产科专家技术指导,医院院长斟酒,张校长摄像,小儿科专家洗碗,农艺师泡茶,这架势,像办理宫廷筵席啊。在旺苍共同度过的时光,值得我们一辈子回忆和珍藏啊。</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在家千日好,出门一日难。远离家乡的我们,没有一天不想家。想丈夫,想儿女,想白发的爹娘。想绵延秀美的绿道,想永安溪上的张张竹筏,想小巷深处传出的“烤蕃时甜光雪拾四日”的声声召唤。男人们不好意思轻易流露,只把思念埋藏心底。有时候半夜醒来,呆呆地站在窗边,只看见路灯孤独地立在公路两边。女人们感情细腻,干脆哭得稀里糊涂。还记得那次大记者周国平来采访我们吗?团长说张舞两个孩子都很小,临别时牵着衣襟,触及慈母的痛点,张舞立即泪流满面。说到孩子读书,念儿心切,朱宇红眼圈马上红了。王巧云想念爸爸妈妈,啜泣了好久。朱莹红医生为了援川,推迟了二胎。陈卫国离开才两岁的女儿。小林硬着心肠和87岁老母告别。郑伟平院长携妻子王娓娓老师一起来援川,把仙居的三口小家建设成十四人的援川军团的大家。是啊,为了东西部扶贫协作这份事业,我们都心甘情愿地作出了牺牲,把对亲人的爱转化为高涨的热情,把全部精力投入到工作中。因为,事业总得有人去做啊。也许我们有愧于家人,但我们无愧于援川这份事业。俗话说,自古忠孝不能两全。就让我们在团长的带领下,踏踏实实把这份工作做好吧。</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临别之际,向五位战友道一声:珍重!奉上我最诚挚的祝福:祝你们家庭幸福,工作顺利,天天开心。</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不久的将来,我们五位老师也将踏上归程。但愿我们也如你们一样优秀,但愿我们也为援川军团增光添彩。</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愿我们的战斗情谊永远存在,而且历久弥坚。回到仙居,我们还做兄弟姐妹。</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