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人物香菱

红霞

<h3>《红楼梦》人物理解之二 香菱</h3><h3> 根并荷花一径香,</h3><h3> 平生遭际实堪伤!</h3><h3> 自从两地生孤木,</h3><h3> 致 使 香魂返故乡。 </h3><h3>这是香菱的判词,在金陵十二钗之列,副册。香菱的“菱”字意同荷花,所以用荷花比喻香菱。她一生的遭遇很令人伤感,自从两地生孤木,是个“桂”字,指薛蟠的媳妇夏金桂。自从薛蟠娶了夏金桂,夏金桂就百般刁难香菱,最后被夏折磨而死,最后一句:致使香魂返故乡,在说人死了就是魂魄返回故乡,也指返回太虚幻境。这是《红楼梦》第五回用判词说出的香菱一生的缩影。</h3><h3> 回想起学过的课文《葫芦僧判葫芦案》,当时并没太深的感触,直到后来看了《红楼梦》才前前后后把香菱的一生连接起来,感慨颇深!</h3><h3>这香菱原来不叫香菱,她乃是姑苏乡绅甄士隐之女,名唤英莲,甄家老爷为人恬淡温和,五十岁时膝下有一女,甚是娇爱,当甄老爷在街上抱着女儿玩耍时,被走过的一僧一道一顿胡言乱语,僧人说:“娇生惯养笑你痴,菱花空对雪澌澌,好防元宵佳节后,便是烟消火灭时。” 道士说:“你把这有命无运累及爹娘之物抱在怀里做甚?舍我吧,舍我吧。” 说完扬长而去。果然英莲五岁时被家人霍启(谐音祸起)正月十五抱着看灯丢了,甄士隐年过半百方得此女,又丢了,几乎不曾寻死,半个月之后</h3><h3>因为葫芦庙失火烧着了一条街,葫芦庙旁边的甄士隐家也不例外,烧的精光。从此家道败落,便有了下世(出家)的念头。当然书中更加详细。</h3><h3>五岁小英莲被拐子偷走了,她本来是富家小姐,命运却一下子改变了,拐子养着她,非打即骂,她连自己是谁都不知道。唯独额头上的胭脂记让葫芦庙里的小沙弥(贾雨村判案时旁边站着的门子)认出来了。拐子把她养到十六岁就可以卖了,还不错卖给了一个乡宦之子冯渊(谐音逢冤),拐子收了钱又卖了一家,这家可惹不起,那就是呆霸王薛蟠。为此薛蟠依财丈势打死了冯渊,真是逢冤了。经过葫芦僧判葫芦案,英莲就成了薛蟠的通房丫鬟(类似小妾),本来就不幸的她噩梦继续,幸亏薛宝钗对她还不错,并给她取名香菱。《红楼梦》第四回 痴情女偏逢薄命郎 葫芦僧乱判葫芦案。香菱在伺候薛蟠时日子倒也还过得去,还能由薛宝钗带着来大观园和众丫鬟们小姐们玩,并学会了作诗,在与丫鬟豆倌玩耍时掉进水里,宝玉拿袭人的新裙子给她换下来,以致有了“呆香菱情解石榴裙”的美好画面。这是她一生中短暂的快乐。</h3><h3>夏金桂,她的娘家因种植桂花而出名,称“夏家一支桂”。嫁给薛蟠后,对香菱这个比她先来的并给薛蟠做小妾的丫鬟很是抵触,“自从两地生孤木,致使香魂返故乡”,一个薛蟠就往死里打她,再加上夏金桂点灯拨油,她受的罪可想而知。根据判词,香菱是被折磨而死,但高鹗续写的后四十回里说夏金桂死了以后香菱病愈并扶正了。但刘心武和其他红学家们不同意高鹗的有关香菱的续集。我现在拥有的《红楼梦》是周汝昌老先生最后校对的最新版本八十回《石头记》,并没有后四十回。</h3><h3>我也写了一首小词,悲香菱的:</h3><h3> 更漏子</h3><h3> 叹香菱</h3><h3>富贵身,</h3><h3>爱怜怜。</h3><h3>胭脂记眉宇间。</h3><h3>惨吟吟,</h3><h3>遇呆蟠。</h3><h3>有命无运惨。 </h3><h3> </h3><h3>雪嘶嘶, </h3><h3>泪涟涟。</h3><h3>水涸泥干枯莲。</h3><h3>茫茫然,</h3><h3>来世间。</h3><h3>魂魄云消散。</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