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吃的蔬菜——小(1)班课程故事

周珊英

<h3><b>问题一:不爱吃菜的辰辰</b></h3><h3><br></h3><h3> 午餐时间到了,孩子们快速的搬好小椅子,小便洗手准备用餐了,大家都坐好跟着老师一起做手指游戏,生活老师向往常一样一个一个的把饭菜盛到小朋友的碗里。 一切都准备好后,孩子们都开始吃了, 只有辰辰坐在那儿,碗放到一边,歪着头,一口也不吃,默默地看着桌子……。“辰辰,快吃啊。” 辰辰只是看了我一眼,没动身。“那老师喂你。” 辰辰还是不动,耷拉着小脸,嘴巴紧闭。“为什么不吃”“是不是今天身体不舒服”……经过我再三的询问最后才轻轻地对我说:“老师,我不吃藕,我不吃青菜。”无奈之下,我只好把碗里的藕和青菜都检掉, 结果辰辰很快的就吃完了。</h3> <h3>  经过调查后发现,孩子们喜欢吃的蔬菜没有几样,有的喜欢吃番茄;有的喜欢吃土豆;有的喜欢吃黄瓜等。但不喜欢吃的蔬菜却很多,有韭菜、青菜、萝卜、芹菜、茄子、菠菜……有的孩子甚至什么蔬菜都不吃。</h3> <h3><b>  《指南》指出:帮助幼儿了解食物的营养价值,引导他们不偏食不挑食、少吃或不吃不利于健康的食品。</b></h3><h3><b><br></b></h3><h3> 于是,我利用家长资源,让他们帮忙收集一些蔬菜卡片或图书带到幼儿园,和孩子一起到书上查找或到网上搜索一些有关蔬菜的营养价值,并告诉他们吃蔬菜对宝宝的身体好。在主题活动开始之前,我先和幼儿、家长共同收集蔬菜的图片及相关资料,将其布置在墙面上,使孩子们对蔬菜家族有了初步的概念。</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b>走进菜场 走进生活</b></h1><p style="text-align: center; "><br></h3><h3><b> 《纲要》指出: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b> </h3><h3><b><br></b></h3><h3> 为了让孩子对蔬菜有更直观地认识,知道不同蔬菜的名称、外貌、所食用的部位等。请家长利用周末带孩子逛菜市场,让孩子参与选菜、买菜、付钱等一系列的活动,让幼儿感知蔬菜的颜色、种类,体验买菜的过程。</h3> <h3><b>  《指南》中指出:利用生活机会和角色游戏,帮助幼儿了解与自己关系密切的社会服务机构及其工作,如商场、邮局、医院等,体会这些机构给大家提供的便利和服务,懂得尊重工作人员的劳动,珍惜劳动成果。</b></h3><h3><b><br></b></h3><h3> 通过观察和亲自体验,孩子们初步了解菜场的功能,知道菜市场里有各种蔬菜和其他食品,观察成人买卖交往的方法,初步积累了相关的生活经验,体验到了爸爸妈妈买菜的辛苦,也体验了菜场工作人员的辛劳,增进了孩子对社会的了解,培养孩子尊敬和爱戴劳动人民的意识,进一步懂得了今后更要好好珍惜我们的蔬菜粮食!</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b>介绍蔬菜</b></h1><p style="text-align: center; "><br></h3><h3> 一大早,孩子们拿着在菜市场买来的蔬菜来到幼儿园,有黄瓜、青菜、萝卜、香菇……放在教室的主题墙边,让其他的孩子能够认识更多的蔬菜。</h3> <h3>  孩子们积极地介绍自己带来的蔬菜,</h3><h3> “我在超市买的大花菜。”</h3><h3> “我带的是土豆和胡萝卜,我喜欢吃土豆和胡萝卜。”</h3><h3> “这是萝卜,是爷爷帮我在地里拔的,我喜欢吃萝卜。”</h3><h3> “我带的是西兰花,还有胡萝卜,我喜欢吃西兰花,也喜欢吃胡萝卜。西兰花可以切了吃,胡萝卜洗了就能吃。”……</h3><h3></h3> <h3>  <b>《纲要》指出:幼儿园教育内容的选择,既要贴近幼儿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b></h3><h3><br></h3><h3> 今天的活动取源于幼儿的生活,且贴近幼儿的生活,所以整个活动孩子们都比较投入,对自己带来的蔬菜能够大胆的表达出来,其他孩子也能接收到相关的信息,认识更多地蔬菜,并能说出菜名。</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b>参观小菜园</b></h1><p style="text-align: center; "><br></h3><h3> 为了让孩子们了解蔬菜的生长环境,认识当季的蔬菜,就带着他们来到了幼儿园的菜园。我向孩子们讲解各种蔬菜的名称以及营养价值,孩子们都认真地听着,有的孩子俯下身子用小手轻轻地抚摸这些蔬菜,有的在认真观察;还有的用鼻子闻闻…… </h3><h3><br></h3><h3> “这是青菜。” </h3><h3> “这是萝卜,老师,这萝卜能不能拔?” </h3><h3> “我也想拔。”……孩子们有了动手采摘的要求。 </h3><h3>我说:“你想拔萝卜干什么?” </h3><h3> “让厨师奶奶烧给我们吃。”听到孩子这样说,我就答应了他们的请求。 </h3><h3><br></h3><h3> 通过参观小菜园这次活动让孩子们通过眼看、耳听、手摸、亲自采摘等方式了解了蔬菜生长的过程,让孩子们更加了认识蔬菜,也体会了劳动的喜悦。</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b>能干的小帮手</b></h1><h3><br></h3><h3> 孩子们把刚刚在小菜园里采摘的蔬菜拿到食堂,准备请厨师奶奶帮忙加工。来到厨房,看到了厨师奶奶正在忙着准备营养午餐。孩子们带着好奇心跟着厨师奶奶走进厨房,厨师奶奶向孩子们介绍了“留样食品”、“消毒柜”、“蒸饭器”等。 </h3> <h3> 还有一位厨师奶奶正在择菜,孩子们卷起袖子,也想亲自体验一下。他们有的帮忙择菜;有的剥豌豆;有的帮忙洗菜;还有的在一旁看着切菜、炒菜……</h3><h3><br></h3><h3> 孩子们在实践中了解了菜由生变熟的过程,后来在孩子们吃饭时,每个人都吃的很香,他们在这个主动参与、亲身体验的过程中,感知了粮食的来之不易,更是体会了劳动人民的辛苦和自己参与劳动的喜悦。</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b>种植活动</b></h1><h3><b><br></b></h3><h3> 孩子们从家里带来了萝卜种、菜种、豌豆种、大蒜种等。老师在一旁指导每种蔬菜的种植方法,萝卜种和菜种可以直接撒到泥土上就行了;豌豆种需要种到泥土里;大蒜种需要判断哪头是根部,必须把根部栽到泥土里才能发芽……并提供不同的生长环境(泥土、水),让幼儿观察它们的生长过程及变化,记录它们的的生长过程。 </h3><h3><br></h3><h3></h3> <h3>  孩子们通过每天的浇水换水细心的观察了它们的点滴变化,“老师,泥土里的萝卜长出叶子了!”“老师,养在水里的大蒜发芽了”!这不但培养了孩子的观察能力,还锻炼了他们的责任心和意志力。孩子们每天感知蔬菜的成长过程,通过自己的眼睛,自己的小手,发现蔬菜的生长变化,更加珍惜自己的劳动成果。</h3><h3><br></h3><h3> 我们的种植活动深深地吸引了幼儿,幼儿亲手种植、亲自管理、亲眼发现、亲历成长,实现了自然课堂下真实经验的主动获得。</h3> <h1><b>问题二:“偷”吃黄瓜的孩子</b></h1><h3><br></h3><h3> 午睡起床,帮孩子们穿好衣服,我就从寝室里面出来,发现垃圾桶里有黄瓜的身影,我随手从垃圾桶里检出来,发现是一根黄瓜掰了两半,其中的一半好像还咬了一口。经调查后发现,是浩宇小朋友“干”的。问其原因,是因为他想吃黄瓜,但咬了一口后,发现没洗(脏),于是就扔了。</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b>蔬菜分类</b></h1><h3><b><br></b></h3><h3><b>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要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游戏和偶发事件中所蕴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时机,积极引导。</b> </h3><h3><b><br></b></h3><h3> 通过“偷”吃黄瓜这件事,让我有了一个新的思考。何不借此机会让孩子们把蔬菜进行分类,让他们分辨出可以生吃的蔬菜和不可以生吃的蔬菜。 于是,我让孩子们自己去找,挑选出了能生吃的蔬菜:黄瓜、番茄、萝卜、胡萝卜、莲藕等。</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b>吃黄瓜</b></h1><h3><b><br></b></h3><h3> 考虑到刚才浩宇小朋友想吃黄瓜,在征求大家的同意下,下午的副餐就吃黄瓜。孩子们自己动手洗黄瓜、切黄瓜,有的幼儿吃了一块黄瓜后,要求还要再吃,平时蔬菜一点都不吃的朱文宇小朋友也把一块黄瓜吃的干干净净,边吃边跟旁边的小朋友说:“好吃!”。 </h3><h3><br></h3><h3> 教师为幼儿营造良好的物质和心理环境,引导他们吃饱吃好、学习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幼儿的模仿意识较强,所以同伴的影响力非常大。班里本来好多孩子不喜欢吃黄瓜,特别是连带皮的黄瓜,经过这次的活动孩子们都能把黄瓜连皮带瓤一起吃了。</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b>问题三:红豆是蔬菜吗?</b></h1><h3><b><br></b></h3><h3> 一天,虞焙杰小朋友走到蔬菜区,仔细观察,没有作声。过了一会儿,他伸出小手,指着黄瓜说:“这是黄瓜。”又指向番茄说:“这是番茄。”……说出了好几样蔬菜。“我带的是红豆。”他指着一个小袋子说。我打开一看,原来里面装的是刚剝的嫩的红豆。于是我拿着红豆问:“孩子们,你们说红豆是蔬菜吗?”孩子们有的点头,有的说“不是”。</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b>逛超市</b></h1><h3><b><br></b></h3><h3>带着这样的问题,第二天我们来到了“苏果超市”。 </h3><h3>“哇!好大啊!” </h3><h3>“这里有好多牛奶。” </h3><h3>“这里有好多蔬菜。”刚走到蔬菜区,吴苏玥小朋友就大声叫起来。 </h3><h3>因为之前有了认识蔬菜的经验,所以到了超市孩子们都争抢着说出各种蔬菜的名字,但是对于“韭菜”和“葱”还不能分辨清楚。 </h3><h3>“你们用小手摸摸,‘韭菜’和‘葱’哪里不一样。” </h3><h3>万雨萱:“韭菜是扁的,葱是圆的。” </h3><h3>“韭菜的什么地方是扁的?” </h3><h3>孩子们齐声说:“叶子。” </h3><h3>沈睿熤:“葱的叶子是空的。” </h3><h3>通过我的引导,孩子们基本能辨认“韭菜”和“葱”。 </h3><h3> 随后,孩子们来到了五谷杂粮区,虞焙杰一眼就看到了“红豆”。 </h3><h3>“红豆在这里。” </h3><h3>“这里还有玉米。” </h3><h3>“老师,这是什么?” </h3><h3>“老师,这是什么?”…… </h3><h3>孩子们在这里看到了好多叫不出名字的豆子。</h3> <h3>  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 </h3><h3> 听说要去“逛超市”,孩子们异常兴奋,一路上叽叽喳喳。虽然只是小班的孩子,但在这次活动中孩子们不仅认识了各种蔬菜,知道了红豆不属于蔬菜,还体验了其它各方面的知识: </h3><h3>交通安全知识:知道在马路或公路上走路要靠右、靠边走,过马路要走人行横道…… </h3><h3>体育锻炼:从幼儿园到“苏果超市”大概有1500米的路程,孩子们步行去,没有一个叫累,一路上孩子们不断地有新奇的发现。 </h3><h3>文字表征:途经派出所、新幼儿园……,还认识了“公安”“苏果超市”等字。 </h3><h3>社会常识:走进超市,知道购物需要付钱,没有钱,不能随便拿货架上的物品;在超市里,要跟着老师走,不能跟陌生人走,不吃陌生人给的东西…… </h3><h3>数学认知:通过价格标签,还学会认数字。 </h3><h3>……</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b>蔬菜圆子</b></h1><h3><b><br></b></h3><h3><b>看:</b> </h3><h3> 上午从超市买来的食材准备好,洗菜、切菜,然后把切好的胡萝卜、青菜、番茄等放到榨汁机里,还要加点水哦,再插上电源,就听到了搅拌的声音。一会儿,一粒粒的胡萝卜变成了胡萝卜汁、一块块番茄变成了番茄汁、一片片青菜叶子变成了青菜汁。孩子们亲眼看到了整个榨汁的过程。接下来,把榨的汁和成一个个的面团。</h3> <h3><b>学: </b> </h3><h3>现在轮到孩子们动手了,必须有下面几个步骤: </h3><h3>1.洗好手,做一个讲卫生爱干净的小朋友。 </h3><h3>2.看老师示范做蔬菜圆子。 </h3><h3>3.掰开一小块。 </h3><h3>4.搓一搓。</h3> <h3><b>做:</b> </h3><h3>搓一搓,搓个圆圆的球、搓个圆圆的糖、搓个圆圆的饼…… </h3><h3>“好好玩啊!” </h3><h3>“我做的是青菜圆子。” </h3><h3>“老师,我搓的圆吗?” </h3><h3>“看,这是我做的。” </h3><h3>“咦,这是什么味道的?”用鼻子闻一闻。</h3> <h3><b>吃:</b> </h3><h3>彩色的汤圆真漂亮! </h3><h3>烧开水下圆子喏, </h3><h3>看到这么漂亮的圆子都舍不得吃了, </h3><h3>尝一尝, </h3><h3>有甜甜的胡萝卜味; </h3><h3>有酸酸的番茄味; </h3><h3>有香香的青菜味, </h3><h3>原来蔬菜圆子这么好吃!</h3> <h3>  孩子们在看、学、做、吃的过程中,通过亲身体验、实际操作、亲自品尝等让幼儿感知、体验了蔬菜圆子的美味,从而让孩子在玩中学、学中玩。蔬菜圆子是香香的、圆圆的,孩子是幸福的、快乐的。</h3> <h3>  在五大领域之外我们又生成了一系列的游戏活动,使孩子们更深入地感受到蔬菜的种类与作用。如:音乐游戏“扮家家”,让幼儿在生动活泼表演性活动中记住了各种菜的名称;而体育游戏“送菜忙”则通过情境化的游戏,锻炼幼儿体能的同时体会蔬菜与人们生活的关系;语言游戏“会变色的牛奶”让孩子们充分发挥想象力,来关注蔬菜的颜色特征和作用;数学游戏“看蔬菜画圈”(5个以内);美工游戏“打扮蔬菜”,给蔬菜贴五官,让幼儿贴准五官的位置;绘本阅读活动《好饿的小蛇》、《不爱挑食的红狐狸》、《多吃饭长大个儿》等。</h3> <h3>  在区域游戏活动中,老师提供给幼儿各种蔬菜制成的印章,通过拓印活动,让幼儿从操作中进一步辨认各种蔬菜的形状特征,同时加深对蔬菜的认识和感知;在“娃娃家”投放了围巾、小床、蔬菜等活动材料,满足不同能力幼儿的需要,从系、铺、切等操作活动,动手难度不断提升,在游戏中,孩子们不仅了解到蔬菜的烧煮过程和方法,还提高了生活自理能力,深受孩子们喜爱;在角色区中,我们开设了一个“蔬菜超市”,提供的材料有主题活动开展中的蔬菜、电子秤、玩具手机等,能力弱的幼儿只要求会参与到活动中区;能力一般的幼儿要能进行简单的“买卖活动”;能力强的幼儿则会按照自己的想象进行创造性的模拟活动。这样孩子们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和需要选择方式,使每个孩子体会到成功的乐趣。</h3> <p style="text-align: center; "><b>蔬菜拓印画</b></h3> <p style="text-align: center; "><b>娃娃家</b></h3> <p style="text-align: center; "><b>蔬菜超市</b></h3> <p style="text-align: center; "><b>给蔬菜宝宝穿新衣</b></h3> <p style="text-align: center; "><b>搭建“苏果超市”</b></h3> <p style="text-align: center; "><b>蔬菜拼图</b></h3> <p style="text-align: center; "><b>看蔬菜摆物品</b></h3> <h3>  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激发了孩子对蔬菜的兴趣,许多孩子从原来的不喜欢吃蔬菜到喜欢吃,每天的进餐速度也快了许多。</h3> <h3>  我们的课程故事进行到这儿,看似结束,其实还有很多的知识需要孩子们去探索,如:孩子和家长把山芋也带到幼儿园,那山芋究竟是属于蔬菜还是属于五谷杂粮类呢?这还需孩子们进一步去探索。</h3>

蔬菜

孩子

幼儿

黄瓜

活动

圆子

老师

游戏

胡萝卜

小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