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

漫步者(王建华)

<h3>  又快到父亲的忌日了,每年的这个时候,父亲的模样总萦绕在我脑海挥之不去。<span style="line-height: 1.8;">我记忆中的</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父亲便是中风后落下半边不遂的模样:</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左手呈拳状平放于胸前,左腿拐撒着,画</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着半圆,一拐一拐的。</span></h3><h3><span style="line-height: 1.8;"> 我父亲很平凡很平凡,中年得病,没有什么伟大壮举,可父亲很要强。正值年轻力壮时得病,孩子又多,老大十九岁,最小的五岁,刚好土地承包到户没两年,人口多分到的地也多,自己却丧失劳动力,父亲心中的恼恨又有谁知,又无处诉说,不由得难免找茬发火。记得有一次,母亲做了一碗蒜汁鸡蛋面给父亲吃,结果父亲说没放盐,一边说一边把饭碗摔了,然后气乎乎的走了,一直走到南岭地头的一棵柿树下坐着,我一直在后面跟着父亲,后来堂哥来劝说父亲。虽然我年纪小,却从谈话中明白:不是饭难吃,而是父亲觉得自己无用,拖累整个家。</span></h3><h3><span style="line-height: 1.8;"> 毕竟父亲四十多岁,吃饭穿衣还能自理,从那以后,父亲开始积极锻炼,帮助家里干力所能及的事。于是我家耕牛便由父亲照料,中午和晚上在牛槽里加草添料拌水,都由父亲一只右手一点点放,一点点拌,时间久了,父亲竟做的很顺手。牛没活干的时候,父亲便牵着去放牛。隔段时间,父亲带我去挖泛白草给牛吃,说是治肠胃病,也是在那时,我认识了泛白草。牛从小来到我家,经过父亲细心照料,个头很壮,很通人性,我们牵着走的快,它便走的快,父亲走的慢,它便走的慢,从没给父亲带来过麻烦。</span></h3><h3><span style="line-height: 1.8;"> 暑假炎热,父亲一手柱着镢头去旱地锄草,尽管汗流不止,可父亲仍不停歇,劝说时,父亲总说我只能干动这了。一只手掂肥篮去刚犁过的地里捡料疆石头。家里没梯子了,父亲一只手拿镰,把肥坑沿上被水冲倒的树皮刮掉,以备做梯子用。</span></h3><h3><span style="line-height: 1.8;"> 都说父亲是家庭的顶梁柱,虽然我父亲是半病之人,干不了重活,但有父亲在,母亲就有底气。家里大大小小的事,母亲都会和父亲商量,让父亲出出主意想想办法。孩子们上学结婚一场场事虽有母亲张罗,却少不了父亲背后默默支持。只是后来,孩子们大了,成家了,父亲行动不如以前灵活了,拐杖也柱上了,话也少多了。</span></h3><h3><span style="line-height: 1.8;"> </span></h3><h3><span style="line-height: 1.8;"></span></h3> <h3>  我一九九五参加工作,九七年结婚,所工作的学校离家近,经常回家,尤其是冬天,常常给父亲送羊肉汤,周末和老公一块回家,老公没事就和父亲聊天,聊父亲在部队的往事和我们小时候的一些趣事。我记得最深的事便是一回到家,父亲拿着剪刀放在我面前,让我给他剪指甲。后来剪指甲、洗脚、夏天给父亲搓背成了我周末的必修课。剪指甲时,看着父亲的手指,再看看我的手指,我说看来我真是父亲的女儿,连指头都长的一模一样,两头一样粗细,父亲笑笑不语。现在想想,那时的画面是多么温馨幸福。</h3><h3>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农村的地多,大家都很忙,像我父亲这样的“闲人”很少,所以父亲看起来很孤独,实在帮不上忙,于是看书读报成了父亲的一大爱好。父亲生病前是一名乡村小学教师,发病时就在学校。哥哥姐姐经常给父亲找一些报纸书籍。读的时政多了,常常和邻居们讲国家政策,也常常跟我们说读书的好处,鼓励我们好好上学,走出农门。在父亲的影响下,我兄弟姐妹七人中四个人都通过上学顺利找到工作。</h3><h3> 有时和姐姐说起父亲,姐姐说父亲是很有才的人。年轻时在山村教学,可一直想参军,本没验上,送朋友时,阴差阳错,去西安空军基地当后勤服务兵。在部队会写也好写,结果在上世纪六十年代,认为写错了东西被谴返回老家,打倒四人帮,结束十年动乱之后,父亲又重新走上教育岗位,但写的不多了。我现在爱看书,胡乱写文章,是不是也遗传了父亲。</h3><h3> 父亲二OO二年十一月十七去世,那天下着雪,似乎连老天都在为父亲平凡而又曲折艰难的一生哀不平。父亲七岁丧父,享年七十岁,拖着半边不遂的身体二十三年,这二十三年从没有过头疼脑热,也从没让家人操心过,看着七个孩子上学,六个孩子成家,没能看到小儿子成家,带着遗憾带着不舍,永远的离开了我们。现在小弟也成家了,娶个漂亮媳妇,生了一对可爱的龙凤胎,都上小学六年级了。父亲你可安心吧!</h3><h3> 父亲这辈子,最大的愧欠可能是母亲。孩子渐渐多了,母亲在义马商业上上班,无人照看,于是父亲让母亲回来务农,谁想自己却中途有病,干不了许多活,所有的家里家外都扔给了母亲和未成家未成年的一群孩子。</h3><h3> 现在想想,正是由于父亲生病,因祸得福。一家人大大小小懂得相互谦让宽容,不怕吃苦,懂的生活不易,珍惜身边的人,与人为善,就连大嫂二嫂过门后,一家人仍旧和和睦睦,与邻里相互帮助,被评上十星级文明户也是理所当然的。</h3> <p class="ql-block">  父母离开我们十几年了,可我兄弟姊妹仍然和睦相处,患难与共,时不时的聚上一聚,共同回忆那段艰苦却值得纪念的日子。</p><p class="ql-block"> 若真有天堂,愿父母二老在那里幸福安康!</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