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h3><h3></h3><h3></h3><h3> “欲求教书好,先做读书人。”
暑假期间,吴组长推荐语文老师们阅读了施茂枝的《这样教写作不难》和刘仁增的《我的语用教学观》。每位教师都进行了认真细致的阅读,写下了满满当当的读书笔记。<br></h3><h3> </h3><h3></h3><h3></h3><h3></h3> <h3> 组长考虑到现代大多数人更喜欢利用手机进行阅读学习,于是建议我们按年段在群里截图分享读书心得。大家参与其中,畅所欲言,其乐融融。也许某句话触动了你的心灵,那你也能从中受益。我们不必“手不释卷”,但也不能“目不窥书”</h3> <h3> 为了更好地调动教师读书的积极性和能动性,增强教师文化底蕴,在全体教师中形成好读书、读好书、 与书为友的读书氛围,龙安中心小学于12月19日下午召开了2018秋语文组教师读书交流会。交流会上,老师们各抒己见,谈了读这两本共读本的心得。活动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h3> 李招弟老师《这样教写作不难》 <h3> 没有足够的砖瓦构建不了高楼大厦,写作也是一样。要想构建更加完美的高楼,我们必须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心,夯实基础,拓展学生课外知识量。<br></h3> 唐喜化老师《这样教写作不难》 <h3> 小学生的作文是由内容与形式两部分组成。针对大部分孩子出现的作文内容空洞、无真实性的情况,我们可采取学说句、连句成段、连段成篇的训练方式,让小学低段作文一事一人一地一时形成雏形。<br></h3> 王燕清老师《我的语用教学观》 <h3> 阅读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善于找到教学突破口,词语、标点、特别的语言形式、句式、语段都能成为教学切入点,从而培养学生有效的阅读能力。<br></h3> 欧翠萧老师《我的语用教学观》 <h3> 我们要遵循生本原则,以生为本充分尊重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能力,以语文眼光去审视、发现、挖掘隐藏其中的语文元素,教出个性、教出风格。<br></h3> 张倩倩老师《我的语用教学观》 <h3> 语文教学要像庖丁解牛一样选好切入点,选好支点,这样,我们的教学就能事半功倍。《我的语用教学观》一书中就明确告诉我们,词语、标点、特别的语言形式以及特别的叙达线索都是切入点选择的目标。优秀的课堂,就是授课者在课前的教学设计时,合理选择切入点,给学生创设一种急于求知的教学情境,激发起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
</h3><h3><br></h3> 江孝严老师《我的语用教学观》 <h3> 进行“语用型”教学要实现三个转变:由教学中重语形、语义向重语用转变,由教学中重知识向重能力转变,由教学中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主体转变。
实施“语用型”教学要落实四个关键词: 一是语感,二是语境,三是语体,四是训练。这四个关键词将直接影响到“语用型”教学的效果,所以,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定要注意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感,在口语交际中创设良好的语境,在习作练习中指导学生写出各种文体的习作。只有经过不断地训练,学生的各种语文能力才会有所提高。<br></h3> 郑莉莉老师《我的教学笔记》 <h3> 语文教师不仅要多读书、广读书,而且应该坚持写作,因为写作是思想的体现,是人认识事物,认识世界的外在表现。
作为一名教师,尤其是语文教师,需要有时刻保持理性思考的能力,而写作正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捷径。平时在记下教学点滴的同时,也适时的对自己近期的教学进行反思。或者点滴成功,或者些许失败,在写作中都能够较为理性的得以重新思索。<br></h3> 陈晨老师《摆渡人》 <h3></h3><h3> 陈晨老师分享的书“独树一帜”,是一本精彩的小说——《摆渡人》,她说这是一本“杂书”。但是带给人的是不一样的思考。《摆渡人》是英国作家克莱儿·麦克福尔(Claire Mcfall)创作的小说,作者从少年人的角度洞悉人性的温情,通过男女主人公的所见所感,道出所有人对亲情、友情和爱情终极幸福的向往,是令千万读者灵魂震颤的心灵治愈小说。
</h3><h3><br></h3><h3></h3> 林燕芳老师《这样教写作不难》 <h3> 燕芳老师在分享了课程标准中强调第三学段的习作目标,其中最重要的一点:能写简单的纪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
"写具体"已经成为老师每次习作课中包治百病的万金油了。而通过"先写后教",学生已经有了习作的基本内容,再通过习作课中老师指点学生"怎么写",这种侧重形式教学的"后教,"将"写具体"化为无痕,便能更好地完善内容。
燕芳老师不仅停留在看书层面,更是将这些知识应用到平时的作文教学当中,并且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值得我们每个老师学习。<br></h3> 吴承力老师 <h3> 承力老师先是简单介绍了他对《这样教写作不难》的看法:这是一本怎样的书——本书定位了怎么教作文。建构了三个学段的写作教学模式。但这些写作教学模式是否行之有效需要我们一线老师在实践中摸索。承力老师还推荐大家读一读《让孩子学会写作》,指出了生活才是真正的写作名师。引起了大家的共鸣。<br></h3> 李清华老师《我的语用教学观》 <h3> 清华老师分享的《我的语用教学观》第三章第二节“语用训练设计三要点”。他指出我们的教学存在三种偏颇:一是置语言表达于不顾,只满足于语言内容的理解和感悟;二是注意抓住语言文字去体会内容、情感和思想,但忽略对语言形式在表情达意方面所起到的特殊作用的感悟品析;三是脱离文本的情境,孤立地去研究语言形式,甚至,直接结合具体材料练习运用教师讲解的语言形式的知识。
对于第三点,清华老师也做了反思:确实存在这样的误区,这样教学的结果是,即使关注了“怎么写”,学生获得的也只是一堆毫无生命的知识概念和抽象术语,但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无法得到实质性的提高。<br></h3> 吴组长做最后总结 <h3> 吴组长在各位教师分享结束后,也结合《我的语用教学观》一书对前两周刚结束的青蓝工程活动做出以下五点反馈: </h3><h3> 1.温柔有余,激情不够。</h3><h3> 2.蜻蜓点水,面面俱到。
3.习惯养成,有待培养。
4.语言训练不够到位。
5.时间安排不够合理。</h3><h3> 最后,吴组长对青年教师的成长提出了以下期望:生活中的课本来就是有待完善的,这样的课称之为真实的课。只要是真实就会有缺憾。没有人天生就很成熟,谁都需要土壤,需要培养,需要历练,需要平台。我们根植沃土,静待繁花。牛顿有一句名言:“如果说我比别人看得更远些,那是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我也信奉这句话,站在大师的肩膀上前行,那就是学。要走出课本,多读书,经常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勇于通过各种途径与名师交流,争取做个有思想的老师。<br></h3> <h3><font color="#808080">图片:薛成盘</font></h3><h3><font color="#808080">文字:张静 陈真真</font></h3><h3><font color="#808080">总编:董倩倩</font></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