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无论我们走到哪里,都有一根无形的绳牵引着,那就是根。

镜头下的沂南

<h3>前记:</h3><h3> 茂飞在老家迎娶新娘,我携一家老小前来祝贺。这一次老家之行还有三项使命:祭祖;看望父亲的姐妹、兄弟;带三周岁的儿子回老家“寻根”。</h3><h3>&nbsp;&nbsp; 故土重游,听长辈们讲家族的往事,看着后生们一代更比一代强,感触很深。</h3><h3></h3><h3> 有一些事情,年轻的时候无法懂得,而懂得的时候,已不再年轻。</h3><h3> 写一篇日记,了作记忆。&nbsp;也为让孩子们永远谨记尊师重教、忠厚传家、孝老育幼的家风。</h3> <h3>2018年12月14日 星期五&nbsp; 晴&nbsp;&nbsp;-5/5度&nbsp; 微风</h3><h3>&nbsp; 黄河岸边是我父辈曾经生活过的地方,那里有许多小时候父亲讲给我的故事。</h3><h3> 我的祖辈是清朝末年的举人,家门口立有象征功名和社会地位的“旗杆”,因此祖辈和父辈在当地被称为“大旗杆门里的人”。</h3><h3>&nbsp; 印象里爷爷穿着朴素、整洁,面目慈祥、鹤发童颜,两条花白的寿眉浓密而低垂,平日里喜欢用手抚摸自己那长飘飘的白胡子。八十多岁仍然身体康健,喜欢读书,每天早睡早起收拾庭院,用老邻居们的话说:老爷子就像传说中的白胡子老神仙。</h3><h3> 我们家祖祖辈辈尊师重教,爷爷、奶奶更是很开明的人,在那个年代生活尽管已经不再“那么富裕”,有时甚至连吃饭都成问题,但对孩子上学堂这件事却从不含糊,无论男孩女孩都严格要求,必须认真读书。因此,父亲姊妹六人都受过良好的教育。</h3> <h3>大姑、大姑父与父亲是从小一起长大、一起玩耍、一起上学的“同班同学”。每次回老家,都会听长辈们给我讲关于她们的往事。</h3><h3> 故事里父亲和大姑父总是最聪明的,也是最调皮的,只有大姑沉稳、善学,是远近闻名、才高八斗的女秀才。</h3> <h3>父亲对我讲过最多的是大姑和姑父,牵挂最深的也是她们。大姑和姑父对父亲的感情也是如此。</h3> <h3></h3><h3> 现在大姑已八十七岁高龄,举手投足略显笨重,但仍然尽现慈祥、高贵和典雅的气质。</h3><h3> 第一次见过大姑的人,会油然而生一种敬意。那是从心底深处不由自主发出的。大姑骨子里透出的气质,彰显着大家闺秀的大家风范,她的魅力是不需要用任何语言来修饰的。<br></h3> <h3>大姑父,检察机关第一代经济检察科科长(反贪局前身),后任东阿人民检察院检察长。</h3><h3>才思敏捷、观察问题精准而尖锐、谈吐有度但极具分量。由于作风硬朗、刚正不阿、业务水准高、有卓越的领导才能,人称“张铁嘴”。是叱咤于检察机关反腐败领域的重量级人物。</h3><h3> 曾入选江泽民题词的《中华魂英才名人录》和《中华专家人才库》等书籍。我的偶像。</h3><h3>&nbsp; 尽管如此,大姑夫经常满怀骄傲的对我们说:“你姑姑比我厉害着哩,大旗杆里出来的人,不得了!我跟着沾了光哩。”</h3> <h3>如今大姑父已冉冉白发,但精神依旧矍铄,思想与时俱进不输年轻人。<br>深厚的阅历,使姑父对人生这部哲学有着独到的见解,对待任何人和事物都能客观、公正、恰到好处的予以接纳,讲起话来条理清晰、铿锵有力、掷地有声。<br></h3> <h3></h3><h3>&nbsp;大姑和姑父育有子女五人。由于家教严苛,姐姐和哥哥们都非常优秀,才华横溢且非常孝顺。</h3><h3>&nbsp;在姑父和大姑的带领下,姐夫和嫂子们也都非常优秀,每个人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都很有建树,有做到副军级的军人,有做到正处级的公务员。</h3><h3>&nbsp;&nbsp; 第三代的小外甥、小侄女们也是一个比一个优秀才人辈出,有国家安全局的骨干、有铁道部副总工程师、有检察官、有监察官、有省城要害部门公务员,有才华横溢的学生。</h3><h3>&nbsp;&nbsp;&nbsp; 这种长江后浪推前浪的风流,源于优秀的家族基因、源于忠厚传家的家风,更源于一代代长辈对后人的言传身教。</h3><h3>&nbsp;&nbsp;&nbsp; 如今两位老人年事已高,孩子们照顾的无微不至,从生活起居到精神上的享受,大姑和姑父尽享着天伦之乐。</h3><h3>&nbsp;&nbsp; 很欣慰。</h3><h3>&nbsp; </h3> <h3>三姑是家里唯一不爱学习的姑姑。</h3><h3>性格开朗、豪爽。</h3><h3>童年记忆里,每次家庭聚会,她都会大笑着“抱怨”:“咱爹那时候偏心眼,没让我好好学习,要不我比你们厉害着哩。”叔叔们就会在最合适的时机反驳道:“姐,那哪是不让你学习啊,咱爹背着把你送进学堂,你趁教书先生不注意抱着小板凳就跑。咱爹好不容易把你找回去,你趁教书先生不注意,呲溜一下又跑了。”哈哈哈哈哈。。。。。。每次说到这里满屋子都充满了欢笑,一家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幸福、快乐!是在说笑,更是在回味过往的温情。我搬了一个小板凳坐一边听,不知不觉便从晌午听到了黑夜。</h3><h3> </h3><h3>(二姑也是一位气质非凡,远近闻名的女秀才。年事已高,在淄博没能赶过来)</h3> <h3> 父亲共姊妹六人,三位姐妹还有三位兄弟。三兄弟中父亲排行老大,是家里的长子。但由于年轻时出来求学没能再回老家定居,那个年代交通又不便利,因此爷爷奶奶很少来我家,只是在我小的时候,他们曾经来住过一段时间。也是因为这个原因,家里的二叔便担起了董家“代理长子”的义务。</h3><h3>&nbsp; 二婶朴实、善良、不太善于言谈,是远近闻名的贤妻良母。爷爷奶奶健在的时候,她是当地有名的模范儿媳妇。<br>&nbsp; 无怨无悔、任劳任怨的操持着这个大家族的生、活、起、居,勤劳、善良的性格给家以温馨、给孩子们以快乐,一张纯朴、慈祥的笑脸,是我小时候对老家最经典的记忆。<br>&nbsp;&nbsp; 因为有了二婶的微笑,老宅子里多了数不尽的“家的温度”。<br>&nbsp;&nbsp; 其实,参加工作后父亲也是有很多次机会能回老家就职的。</h3><h3> 有一年聊师大请父亲去任教,尽管条件优厚可是父亲还是断然拒绝了。<br>&nbsp;&nbsp;我猜想,可能是“斗地主”的那个年代,给父亲幼小的心灵蒙上了一层挥之不去的阴影的缘故吧。父亲很少提及那一段时光,但我知道他的心始终是牵挂着老家的。<br></h3> <h3>父亲离开我们还差五天就七个月了。</h3><h3>我骄傲于我的父亲,他是植物遗传学专家,是临沂市第一批“拔尖人才”之一。</h3><h3>全国高等院校多部植物遗传学教材等著作的主编。<br></h3><h3>为人低调谦逊,从不张扬。</h3> <h3>当你足以包容所有生活之不快,</h3><h3>专注于自身的责任而不是利益时,</h3><h3>你就站在了精神的最高处。</h3> <h3>可惜,好多书搬家时丢失,找不到了!</h3> <h3>三叔与父亲是长得最像的,大大的耳朵,和蔼的面庞。他也才华横溢,画得一手好画,且木匠活手艺精湛。</h3><h3> 小时候,我随三叔后面做过些木匠活,三叔总夸我道:“雷霆真聪明,什么东西一看就会”。我在的绘画和手工方面有一定的天赋,源于基因的作用吧。</h3><h3> 今天是三叔家弟弟娶媳妇的好日子。人逢喜事精神爽,三叔今天好像又年轻了十岁!</h3> <h3>看着父亲的老照片,不禁想起我小的时候。</h3><h3> 因为小时候总觉父亲的低调和内敛是多余的,尽管经常听父亲身边的人说他“才华出众,修养极高”,但总觉他的“修养”让人“很憋屈”,吃了很多“亏”!因此我的青年时代平添了许多张扬和霸气。</h3><h3> 如今回过头审视,父亲是对的。</h3> <h3>父辈告诉我,我们家祖传有一口大刀,重一百八十斤!后来有一年旱灾,县里借去祈雨,没再还。</h3><h3>也有人说大刀在大炼钢铁那年被毁掉了!可惜!!!可惜!!!</h3> <h3>在那个破四旧的年代,武魁的匾额被叔叔拆下来做了衣橱门。</h3> <h3>这是黄河,是一条父亲求学时常游泳淌过河。今天,我再次站到了这条河的岸边。</h3> 黄河在山东聊城东阿县流经五个乡镇,弯弯曲曲的线条温润而完美,来这里你可以感受母亲河的壮阔胸怀,感受黄河气势磅礴之外别样的温柔气质。可以掬一把黄河土,共续炎黄子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