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h3><h1> <font color="#ed2308"><b> “小学语文不小,古诗教学不古!”</b></font></h1><h1><br></h1><h3> 孔子曰:不读诗,无以言”。丰富的内容,深远的意境,优美的韵律让古诗成为中国文学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古诗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也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它体现着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文化,是小学生接触了解祖国优秀文化遗产的好教材。但由于古诗的形式体制、遣词造句等方面与现在的语言习惯差别很大,因此,古诗的教学与学习对于教师和学生来说也是个难点。为了打破传统的古诗词教学模式,拓展教师教学的思路、开阔视野,更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12月18日至19日,蒲城县教研室组织举办了“小学古诗词课堂教学观摩大赛”,名师联盟小语工作室成员及结伴帮扶对象全程参与。</h3><h3> 本次大赛分三个阶段进行:校内推荐——学区初赛——展示观摩。入选的12位教师进行全县展示并现场观摩。参会教师多达200余人。12位老师给孩子们带来了一份份古诗教学的饕餮盛宴。在他们的课堂上我们看到了新理念下古诗词教学的精妙,感悟到了古诗教学的真谛。</h3> 课堂展示 <h3> 离别是诗,离别是歌,离别总是情。东党小学的姚小平老师在《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以"情"浸润整堂课的教学。从诵读——吟唱——感悟——升华,层层深入,感染着学生。课堂中也融入了丰富的元素,如字理知识,地理知识,让学生颇感兴趣,真是诗情话谊、情景交融。</h3> <h3> 原任小学李喆喆老师所讲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先让学生了解李孟二人之间的深情厚谊,再通过朗读和想象让学生们感悟诗歌的内容,抓住“孤帆”、“尽”、“唯”等关键词引导学生体会两位故人的依依惜别之情。层次清楚,重难点突出。</h3> <h3> 东街小学何少红老师,以“送别组诗”的新理念,向我们展示了一场场情意浓浓的场景,友人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何老师以“精读一首,带读一组”的主题教学模式,由复习到新授再到拓展,深入浅出的引导学生自学、自读、自悟、吟诵,并能充分利用课本资源,让学生结合注释、想象画面等方法进行感悟。整节课的教学设计不仅让学生读懂了一组送别诗歌,而且初步领会了这一类诗歌的学习方法,收到了举一反三的效果。</h3> <h3> 双酒小学程晓娜老师执教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采用“以读促悟”的方法,层层递进,展现李孟的深厚感情。用平仄的吟诵之法,让孩子们带着体态语言,感受古诗词的平仄美,节奏美,音韵美。最后以李白送孟浩然的情境创设,引导学生感悟体会,充分发掘学生自身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在读悟中体会到了友谊之美,知己之美。</h3> <h3> 城南一小杨琛老师在《望洞庭》这节课中,注重“以读为本”通过“整体感知,想象画面、入境悟情、吟诵古诗”几个环节层层推进。并在课堂上以生动的语言带领学生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更加准确、深刻的解读文本。在吟诵环节中,调动了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又悟出了作者的为人之美,实现了学生、文本、读者的多角度对话。<br></h3> <h3> 尧山小学雷越老师,为大家带来了一首有声有色的《画》。以游戏的方式进行新课导入,营造轻松的课堂氛围,极大的调动了孩子的学习积极性。整节课牢牢抓住了课堂的重点,在教学过程中创设各种情境让学生朗读,层层递进,达到背诵的效果。通过精彩的语言,富有感染力的表情动作和生动有趣的讲解,将自己的教学特色展示的淋漓尽致。<br></h3> <h3> 北关小学李清老师执教的《渔歌子》,教学扎实朴实,意境优美。从诗、词结构的不同入手,渗透有关词的知识。围绕“词中有画,画中有词”,让学生找景物、画景物,将词中的景物串联在一起,达到了理解词意的目地。抓住诗人张志和的简介,理解“不须归”的原因,激发了学生读古诗的兴趣,突破了诗词教学的难点。</h3> <h3> 古镇小学马宁老师执教的《江雪》,整堂课以“诵诗―吟诗―画诗―品诗―写诗―荐诗―传诗”贯穿,引导学生用诗韵来诵读古诗,品读古诗,入情入境的吟诵中去感悟诗的意境美、语言美、律动美。“闻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可见积累的重要性,最后以王士祯的《题秋江独钓图》,落实了课程标准中古诗教学“多读几遍,多读几篇”的理念!</h3> <h3> 南街小学徐海丽老师执教的《望天门山》,教学思路清晰,结构紧凑,感情饱满。按照古诗词教学的“五步教学法”(解诗题 ——抓诗眼——明诗意——品诗情——诵诗韵),引领学生理解李白的这首诗就是一幅画。最后通过拓展同类别的古诗,让学生了解李白是一个想象奇特,感情丰富的诗人。整节课,老师教的轻松,学生学的愉快。</h3> <h3> 永丰镇坞坭小学张苗苗老师执教了五年级古诗《秋思》。本节课的教学从读入手,以读促情。通过重点字词的分析给孩子们呈现了一场秋思的乡愁。引导孩子通过古人平仄的吟唱和古诗的新型吟唱法让孩子爱上古诗。最后通过方言的吟诵法使孩子们沉浸在古诗的无穷魅力之中。</h3> <h3> 东槐院小学陶娟老师执教了古诗《小池》。她用温柔、动听的声音,充满童趣的语言,带着孩子们一步步在诗歌里寻找美景,体验诗文的乐趣。课堂不急不躁,谆谆善诱,让孩子们在老师的引导下爱上古诗,爱上朗读,爱上吟唱!</h3> <h3> 城南学校景娟娟老师的《望洞庭》这节课中,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以诗句接龙游戏的方式导入新课,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让孩子在诵读中眀诗意,在精美的图画中悟诗情,在歌曲中感受诗的意境,在作画中身临其境般地体会洞庭湖之美,呈现出一节五彩缤纷的课堂。</h3> 名师点评 <h3><font color="#ed2308"><b> “认识一个人, 走进一段史, 读懂一类诗,欣赏一处景, 体悟一种情”。</b></font>本次古诗教学大赛的舞台上,每一位参赛教师都以最完美的方式呈现了自己,诠释了古诗教学的精彩。在中国古代绚丽多姿的文学花园里,送别题材的作品就像一枝美丽的奇葩格外引人注目。这类文学作品,运用特定的情景表达,营造浓浓的送别氛围,或写实,或想象,或寄托,把人物离别的真挚而伤感的情绪和周围的景物高度融合在一起,显得音韵和谐,情致深远,余音袅袅,动人心魄。本次活动有4位老师同讲送别诗,理念不同,设计不同,可真是
<font color="#ff8a00"><b> 一人一诗一特色,
一课几得多收获。
一想再品多诵读,
一吟配画重合作。</b></font></h3><h3> 其余几位讲写景诗词的老师更是还原了诗词最美的样子,课件美,吟诵美,意境美,学生们对祖国大好河山的喜爱和赞美油然而生,一节又一节语文味、古诗味浓浓的课堂给人以余音绕梁之感。</h3><h3> <font color="#b04fbb"><b>蒲城名师侯宁宁、项育洁、李艳茹、杨文</b></font>四位老师,对每一位参赛教师的精彩点评,也可以称得上是另一道亮丽的风景。这既是对上课及听课教师的指导,也是对自己业务能力的提升。</h3> 共同研讨 <h3>名师联盟各位名师与帮扶对象进行组内研讨。</h3> <h3> <font color="#167efb"><b>“</b></font><font color="#167efb"><b>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b></font>伴随着四位蒲城名师的精彩点评,本次观摩大赛圆满落幕,但古诗教学研究的脚步不会停止。正如<b style=""><font color="#010101">蒲城教研室副主任李秀娟</font></b>所说 <font color="#ed2308"> </font><b style=""><u style=""><font color="#ed2308">“优课自研乃始,名师从修而生。”</font><font color="#39b54a"> </font></u></b>我们将进一步夯实古诗教学研究成果,与孩子们一起诗海泛舟,演绎人生精彩。相信在各位领导和专家的引领下,蒲城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能力一定会得到大幅度提高,教育均衡发展更是指日可待!</h3> <h3> 摄影:<font color="#ed2308"><b>屈永红</b></font></h3><h3> 组稿:<font color="#ff8a00"><b>项育洁</b></font></h3><h3> 审阅:<font color="#167efb"><b>李秀娟</b></font></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