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font color="#ed2308"> 岁月流金。每个人的青春岁月里,都筑有一个优雅的梦。1978-2018,一个历史节点。那是波澜壮阔的四十年,祖国快速发展的四十年。1978 ,那年我刚十七岁。2018,就要满五十七岁。时光荏苒我蹉跎。四十年,如歌岁月。感叹人世的沧桑,时间的流逝。感慨生活水平的日新月异。四十年,峥嵘岁月。你我他,都在这里读到了共和国发展壮丽的史诗。中国有我,我有中国。 过去的苦辣我们分担过。 今天,一起分享我们四十年的酸甜。如烟往事并不忘却,只因这里有我们的奋斗。四十年前不是因为相信,而是路得这么走,日子总要是过下去的。四十年后,就在眼前,看见一切。只因身边的美好!全文数千字,以年代为序有些啰嗦,只为完整。记录我们的美好,分享我们的感动,献给改革开放四十周年!</font></h3> <h3> <font color="#39b54a"> 1978:原《北京电视台》改名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播出了,当时跟我们没有关系,那时谁家能有电视机呢。这年,家里的“电匣子”(收音机)坏了,父亲买了一个微型的半导体收音机,爱不释手。又添置了一个大件。妹妹接父亲的班工作了,托人买了一辆天津产的二八加重“红旗”自行车。买“永久”“凤凰”自行车得凭票,太难啦。至此,我家的三大件齐备:缝纫机,手表,自行车。年底,标志改革开放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其重要意义是多年后,在单位参加政治学习中才懂的。这一年是1978。很多人的命运转折点。</font></h3><h3><font color="#39b54a"> 1979:一部日本电影《追捕》上映,疯抢着去买票。才一毛钱。“真由美”真美,配音的刘广宁嗓音更甜。偶尔逛街,竟发现我们这小镇开通了公共汽车,大解放改装的一路车,南北环城走。荒废学业无所事事的我,只因一次作文竞赛获奖,激发起学习兴趣。记得作文竞赛的奖品是三本书:有《向警予的故事》《毛主席在井冈山》,扉页盖着学校革委会的大红印证,别提多高兴了。另外一本忘了。废寝忘食备战高考。准考证是手写的,居然把我的性别写错了。自己又改回的。八月末成绩出来了:录取线290分,考了292分。上学去!第一次戴上120圆的“上海牌”手表,第一次穿上皮鞋。“1979 年,那是一个春天.....”这句歌词的意义也是后来领会到的。</font></h3><h3><font color="#39b54a"> 1980:同学去广州串亲戚。寒假回来带回一个盒式录音机。还有宽边的墨镜,俗称“蛤蟆镜”。很是新潮,尤其是 那塑料的电子表,大开眼界。班级里有台电视机,只在周末打开,这一年的新闻都被“平反”“纠正”“审判”这些话语占据。大陆不向金门大担二担等岛屿开炮了,随之“小小的一片云呀慢慢走过来”等台湾校园歌曲流入了内地。1980年的日子我也是在校园度过的,每月十七块五的伙食费是免费的,住宿课本是免费的,寒暑假返家的火车票是半价的。特喜欢照相机,把家里让我买鞋的钱,偷偷买了一个塑料壳的照相机,三十八块钱。难忘那段美好时光。</font></h3><h3><font color="#39b54a"> 1981: 毕业前实习,犹记得实习讲课的两篇课文《最后一课》《继续保持艰苦朴素的作风》。毕业,八一届学生合影,照片里五个专业学生不到三百人。今天这所学校开有五十个专业,学生近两万人。电视家里没有,广播里听到一个叫郎平的北京女孩在日本举行的排球比赛赢了。为此,北京大学生喊出的"团结起来,振兴中华",成为这个时代最响亮的声音。“下乡支教”,到离家近一百公里的一所乡下中学工作。翻浆的砂石路汽车要走五个小时。班里二十岁的学生竟然没有看不到过火车,农村艰苦可想而知。年底,一次性领取下半年的工资,未转正前每月工资三十八块。第一次上班挣钱啦。1981,是值得我自豪的一年,十九岁半就参加了工作。“穷人的孩子早当家”,感觉“样板戏”唱段广播里渐渐播放的少了。</font></h3><h3><font color="#39b54a"> 1982:春天时候,电影《少林寺》轰动全国。那个时候电影不是全国同步上映的,一时到不了我们这县城。与同事坐火车去长春看的,半夜回来。秋天里学校开大会传达文件,有一份文件是传达决定恢复《义勇军进行曲》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另一份是几个沿海城市要成立经济特区,读文件时候,一领导不认识“深圳”读音,读成了“深川”,想笑不敢笑。谁会想到当年一个小渔村今天能与“北上广”并列呢。1982年,是我第一次当班主任,比班里的学生大了三岁。</font></h3><h3><font color="#39b54a"> 1983:父亲患病住院,春节还在陪护。这一年开始有了春晚。抽空在医生值班室看了一段,小品《吃鸡》印象深。春天杏花开时节,在轰轰烈烈的“五讲四美三热爱”活动中,结婚了。结婚家具是传统的四大件:炕琴,立柜,写字台,沙发是人造革包面的。两间土坯房的半间就是新房,合计顶多八平米。单位同事随礼,由去年的三毛钱变为五毛钱。1983年,我家添置了两件家用电器:“三角牌”电饭锅,“君子兰”牌单筒洗衣机。太奢侈。</font></h3><h3><font color="#39b54a"> 1984:忙着班级里布置墙报内容:学习张海迪。洛杉矶奥运会许海峰的第一枚金牌举国振奋,庆祝中,小吃部两毛五一碗的啤酒与同事酩酊大醉。花四百块钱买了一台二手的电视机,“百花牌”的十四英寸黑白电视机。两个天线还要套上一个圆的天线。“啊战友。你乔装打扮去战斗,啊战友,你机制灵活神出鬼没去战斗”,中国大陆第一部电视连续剧《敌营十八年》反复看着,好像一共九集。这年,第一次照了一张彩色相片。那是一个充满希望的年代,这年女儿呱呱落地。责任又大了。</font></h3><h3><font color="#39b54a"> 1985:单位把油印机换成了速印机,由刻钢板到直接手写,也不用一张一张翻了。印题效率大大提高。赶上第一个教师节。单位发了福利,是中山装式样的一套衣服。翻天覆地的大变化,由土平房搬进盖了独门独院的砖瓦房,近九十平米,住房面积绝对够用,这对我家来说是翻天覆地的变化。 </font></h3><h3><font color="#39b54a"> 1986:这一年,不经意发现,那些票证突然变得不重要了。粮证煤证引柴的绊子证,收起来了。那些布票线票肉票,悄悄在生活中淡去。邓小平提出“两个翻番”,展望中的梦想,期盼。气功热传也传入了单位,操场上有人练习气功。“大地”牌风衣风靡中华大地,身边人都穿起来了,不刮风也竖起衣领。今天话叫“装酷”。随大家也买了一件,</font></h3><h3><font color="#39b54a"> 1987:“你就像那冬天里的一把火”春晚的流行歌曲刚刚学会哼唱,大兴安岭来了一把火灾。那个灭火的大胡子吴长富师长刚看报道离开了我们。这一年肯德基在北京开业了,什么东东啊?很多年后我也没有吃到。后来的麦当劳德克士加州牛肉面也来了,倒是加州牛肉面的的味道先嗅到了。报纸上说邓小平有“两步走”的目标。又是展望激动。这年一个叫大邱庄的成了亿元村,亿元,简直天文数字。今天土豪常说要确立个小目标“挣它一个亿”。海南那时还归广东省管辖着,明年要建省。市场上开始抢购风潮,买了一台莺歌牌十八英寸彩电,超级大件,也是超前消费。</font></h3><h3><font color="#39b54a"> 1988:家里那台老式的烟台座钟走不动了,换了时髦的石英钟,很贵但时尚。天安门城楼今年开放,北京我还没有去过呢,不敢去想能登上天安门。</font></h3> <h3><font color="#39b54a"> 1989:街里卖年画的摊位不多了,少买了几张图个喜庆。摊位上也不多见“黄历”,被挂历取代了。春天时候托人买了落地电风扇。</font><br></h3><h3><font color="#39b54a"> 1990:亚运会要在北京开了,单位号召捐款。因为亚运会那个吉祥物,结果“盼盼”防盗门成了市场上的赢家。沈大高速开通,何时我们这里也有呢。北京上海据说可视电话出现,太尖端,感觉遥不可及。虽想到今天的微信视频就在眼前。年底,电视剧《渴望》热播。“举国皆哀刘慧芳,举国皆骂王沪生,万众皆叹宋大成”成了社会一现象。</font></h3><h3><font color="#39b54a"> 1991:羽绒服出现,买了“波司登”牌子的。太轻太薄了。那些大棉袄大棉裤少有人穿了。冬天的那个浩大工程冬储大白菜萝卜也少了,市场上南方的时令蔬菜来到了北方的小城。走后门找关系,批了一张条子装上了电话,开始是四位号码,后来升级到六位,再升级现在是七位号码了。</font></h3><h3><font color="#39b54a"> 1992:春节,买了一台”琴岛-利勃海尔“电冰箱。中德合资的,只能通过外贸渠道买到。第一次看到大哥大,知道了摩托罗拉西门子爱立信等品牌,羡慕而已。家里的微型地球仪得淘汰了,因为苏联解体,用不上啦。</font></h3><h3><font color="#39b54a"> 1993;还没有熟悉东芝录像机的功用呢,国产的VCD爱多影碟机出现了。磁带买的少了,得买碟片。秋季里刚带着学生喊过“新北京新奥运“口号,结果这一年申奥失败了,就少了两票。国家不开心,百姓也不开心。似乎无语无助无力。</font></h3><h3><font color="#39b54a"> 1994;这年的联通公司成立与我们关系大吗?移动还很遥远呢。谁会想到今天的手机可以双卡切换。三峡开工了倒是放进了心里,因为淹没的地方我们没有去过。旅游,那个年代是奢侈的梦。</font></h3><h3><font color="#39b54a"> 1995;今年五月开始实行双休日。每周多休息一天多睡个懒觉。家里单桶洗衣机换了双桶的,改变生活。央视又增加了三套五套七套节目,明年还要开播六套的电影频道,平房住着没有有线线路,看不到哦。</font></h3><h3><font color="#39b54a"> 1996;搬进了楼房。父辈们的“楼上楼下,电灯电话”终于实现,那个暖被窝的神器“热水袋”再也用不上了。也不用煤和黄土混合一起坨煤坯子了。最高兴的事情就是接通了有线电视,终于收看到了全套的中央电视台节目。有的省区电视也上星了,一时眼花缭乱的,节目太多,不知看那个台好。</font></h3><h3><font color="#39b54a"> 1997:好多年没有买纸质书了,偶尔进书店,看到一本《许三观卖血记》。喜欢买了一本。纸质书涨价后,多年订阅的《大众电影》《文史知识》《大众摄影》《语文学习》停订了。去年开通了长平高速,第一次坐车走高速公路,嗖嗖的快。路真是平坦,春节后邓小平逝世了,老人家没有看到几个月后的香港回归。这年刮起了金融风暴,身边的人没有炒股票,感觉不到压力。</font></h3><h3><font color="#39b54a"> 1998:相约九八时刻,:还在春晚的赵本山“铁三角”演绎的《拜年》中沉浸,夏天大洪水肆虐大半个中国。九月中,我们去迎接抗洪归来的部队战士。路口买了几挂鞭炮庆祝。前面手推车上是老百姓自发屠宰的白条猪送给部队的。“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这句话那是对这个场景最好的注解。即将升高中的女儿,总惦记看《还珠格格》,那是一个对本土偶像苛求的年代。第一家中文搜索引擎搜狐成立了,家里单位都没有电脑时代,总感觉这高科技离我们远着呢。八月里单位的平房扒掉要盖教学楼了。孩子们从此要告别用豆茬引炉子来生火取暖了。1998,很庆幸,我们曾拥有它。让曾经美好的记忆永存心底,今天依旧怀着希望继续前行。</font></h3> <h3><font color="#ed2308"> 二十年前,不知道你多大,做着什么事情,在哪里。只想把一份私人的记忆与宏大的历史事件结合起来,感受共和国的砥砺前行。我们下篇再见。</font></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