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校印象

周到

<h3>学校门口</h3> <h3>学校广场的塑像还矗立着,当年很多学生爱在这里照相,由于面朝北,有点逆光</h3> <h3>学校文阁楼,当年济南四大建筑之一,“八一立交桥、山东剧院、山师文阁楼、南郊宾馆”。我们常常到三楼阅览室抢占座位</h3> <h3>文阁楼背面,也是青砖老木结构</h3> <h3>当年上学时的教学楼,课间操就在那个窝圈儿里完成,不知做了多少遍</h3> <h3>一楼的角上是大教室,也常是学生们上自习抢占座位的地方</h3> <h3>以下几幅是青砖琉璃瓦建筑,仍然老样子,只是“物是人非”</h3> 以下是经过翻新的楼 <h3>当年数学系楼里面多了一个招牌</h3> <h3>以下几幅是当年的学生宿舍,现在还是</h3> 当年吃饭的餐厅现在叫红烛园。那时吃饭是定量,见面不问“吃饱了”,只问“吃过了”。班上有个学生不吃肉,都是向我碗里放,如今四十多年过去了,每想起这事,我仍默默感激 <h3>爱国人士捐赠的教学楼</h3> <h3>学院内的太湖石,鬼斧神工,大自然的造化。此石瘦、漏、透、皱都占了,属于上品</h3> <h3>新建的教学楼</h3> <h3>老建筑还在</h3> <h3>山师操场,平生最难忘的一次感冒是那时,零点时分头痛得不行,到操场上跑了多圈,回去蒙头大睡,好了。</h3><h3>再后来发现一种观点“运动出汗治疗感冒不可取😁😁”</h3> <h3>五排房还在,当年是年轻教师和单身教职工的宿舍</h3> <h3>以下几幅是走了无数遍的校园小路</h3> <h3>门卫站姿不标准,我只好亲自上阵😄😄</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