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村民踏上“幸福路”

河北创城 常态创建

<h3>  长寿山乡村旅游路宽7米,全长5.5公里,是连接贺家楼村等5个村子的一条路,曾经是土路,十多年前改成了沥青路。在武建海的记忆里,“由于路窄加上破损,总出交通事故”。按照山海关区交通运输局的计划,这条路将在今年12月份动工,争取明年6月前通车,路宽将由原先的7米加宽到17.5米。</h3> <h3>  11月23日,当听说长寿山乡村旅游路要加宽重修的消息,55岁的贺家楼村村民武建海掩饰不住内心的激动,“太好了,路修好了,我上市里卖菜更方便了”。<br></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长寿山路现状</h3> <h3>  长寿山乡村旅游路只是山海关区交通运输局近期谋划的一条路。“在过去的5年里,我们全力实施公路大中修工程,修路30多公里。通过这些便民路和富民路,我们就想让群众踏上幸福路”,山海关区交通运输局局长张斌说。<br></h3> <h3><font color="#010101"><p style="text-align: center; ">沿海路东延</h3></font></h3> <h3>  沿海路沙河桥到铁门关段,全长7.4公里,是连接山海关区和秦皇岛经济技术开发区东区的主干道,但是多少年以来,一直存在着“肠梗阻”。“铁门关的门洞只有4米宽,是单向道,在那块经常会堵车,一堵就堵20多分钟”,家住山海关区的王玉林说。</h3> <h3>  山海关区交通运输局积极协调市交通运输局,在铁门关门洞的北侧新修了一个老龙头隧道。在设计老龙头隧道时,遇到了问题,隧道需要从小湾村的长城遗址穿过,而长城是文物,不能破坏。山海关区交通运输局多次与文物管理部门沟通,最后的方案是,老龙头隧道从长城底下穿过,这也是全国首例下穿长城的双连拱隧道。这样既保护了文物,又解决了隧道建设的问题。<br></h3> <h3>老龙头隧道</h3> <h3>  在王玉林看来,从沙河大桥奔老龙头,走现在的新道,比原先快了10多分钟。“老龙头隧道的通车,打通了沿海路的交通瓶颈”,山海关区交通运输局公路管理站站长聂建伟说。为了让过往的司机在行车中感觉更舒服,山海关区交通运输局把这条路由水泥路提升为沥青路。“水泥路每隔几米会有一个膨胀缝,沥青路没有膨胀缝,颠簸的感觉会少些”,聂建伟这样解释。</h3> <h3>  古御路是早期山海关通往东北的一条主干道,原先是一条村道。“路面坑洼不平,一到下雨天,由于没有排水设施,积水都能到膝盖”,附近的一位村民说。为了这条路,村民们没少向区领导反映,也有打市长热线的。</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前古御路</h3> <h3>  了解到群众的呼声后,山海关区交通运输局及时启动了古御路的维修。2015年,通过工作人员的昼夜奋战,历时半年,古御路修葺一新。不仅如此,他们还修建了这条路的排水设施,彻底解决了这条路汛期排水的难题。另外,他们还对这条路两侧的人行道全部进行硬化处理。</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现古御路</h3> <h3>  沿海路龙海大道、外环路102国道全部实现水泥路改沥青路;石河大桥加宽工程顺利通车;回马寨路正在施工中,预计明年5月份之前能通车;为乡村旅游助力的樱桃沟路又纳入了了山海关区交通运输局的谋划中......</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回马寨路施工</h3> <h3>  在聂建伟看来,山海关北部浅山区正在谋划的一条新路未来带来的想象空间会更大,“这条路修好以后,将会把山海关北部与海港区的长城旅游公路相连接,对整个山海关北部旅游业的发展大有裨益。”</h3> <h3>  短评:农村要发展,农民要致富,行路难往往是制约的“痛点”所在。在实际工作中,山海关区交通运输局以解决这个“痛点”为己任,哪里的群众有修路的呼声和需求,就去哪里修路。这种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和为群众谋利造福的追求,实质上是践行群众路线的体现。从这点上来说,山海关区交通运输局修的不仅是便民路、致富路,更是民心路。<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