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西岁月——致敬陇西改革开放的40年!

戒不掉侬的温柔

<h3>当你开着车,骑着摩托,行驶在陇西宽广的街道上,行驶在乡村道路上。或许已经想不起,曾经在陇西的大地上的自行车,架子车已经完成了它的历史,逐渐退出舞台!</h3> <h3><span style="line-height: 1.8;">40年前的今天,神州大地迎来一场具有深远历史意义的伟大转折。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span></h3><h3><span style="line-height: 1.8;">全国农民更不会忘记,1978年12月18的安徽凤阳小岗村,18位农民坚定的按下红手印,实行“包产到户”,拉开了中国农村土地改革的序幕!</span></h3><h3><span style="line-height: 1.8;">当</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年搞农业合作社,把庄稼人左邻右舍拢合在一起,一年四季把手脚捆在土地上,一天一天磨洋工,混着几个不值钱的工分的日子永远彻底的结束了。而且什么</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地主,富农,反革命,右派的帽子都摘了,他们的子女可以入学,参军,招工招干入党入团,一律不受影响!</span></h3><h3><span style="line-height: 1.8;"></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时隔40年,2018年12月18日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午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span></h3><h3><br></h3> <h3><span style="line-height: 1.8;">那年,土地刚从社分到组。一组四五户,都是自愿结合在一起,大都是亲戚或亲近的门中人在一块。农业社的土地,牲畜和农具,一律打成上,中,下三等,按各组户数,劳力,和人口分配,实行抓阄。事实证明,所有组的庄稼比往年生产队种的又好又快。初尝到甜头的庄稼人又迅速从组再到户,全面进入生产责任制。毫无疑问,这是继“土改”和“合作化”以后,不光是陇西,中国近代历史上农村所有经历的一次巨大变革。它的深远意义,从这四十年来看,价值和意义是无法估量的!</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span></h3> <h3><span style="line-height: 1.8;">陇西是一个以土地为生的大县。工业底子薄弱,多数百姓一辈子以土地为生。对于一辈子以土地为生的农民来说,土地就是他们的命根子。刚从那个浮夸年代走过来,实行生产责任制,一群人穷混在一起的日子终于结束了,庄稼人的光景开始了全新的盼头。</span><br></h3> <h3><span style="line-height: 1.8;">土</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地承包到户,极大刺激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初步改变了陇西极度贫困的生活状态,使大部分群众解决了基本的温饱问题。首先陇西的庄稼人不再为吃穿发愁。那时候每年有物资交流大会,每逢交流大会,在陇西这个小镇的历史上没有过如此的火红热闹!肩挑手提驴驮架子车拉的庄稼人源源不断地涌到了这里,庄稼人挤的脑袋插脑袋,大部分人都带点土产品,来换两个活钱。最热闹的还是骡马交流市场,就在现在的小吃城后面,每逢交流会,里面各路生意人打老远的赶来骡马牛在集市上贩卖。最有意思的就是中介人,那时候庄稼人买卖牲畜,基本上全靠他们。陇西人叫“牙子”,一般做“牙子”的都是上了岁数的人,一件烂皮袄就是他们的赚钱家当。他们总是带着一脸诡异,喜欢把对方的手裹进自己的烂皮袄袖子里,或是草帽下,用指头来谈牲畜的价格,用眼神交流,无声中就完成了交易!</span><br></h3> <h3>集市的开放,实际意味着把黑市变成了合法的。有的牵凡人跑起了长途贩运,办起了砖厂,做起了贩卖药材生意,捣腾当地土特产,跑广州,西安,湖南。这在以前是绝对不允许的,弄不好给你扣个“投机倒把”的罪名,当然,<span style="line-height: 1.8;">一些人还不怎么适应眼下的政策,想着会犯一些路线错误。</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很羡慕邻家大叔,经常拿着药材去广州贩卖然</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后回来带的那些神奇电子手表,一块卖8块钱。那时,对于我来说相当奢侈了。</span></h3><h3>正是这些陇西的牵凡人,拉动了陇西的经济,他们不在局限于土地,常年来回奔波,然后创造了一个一个“万元户”。这在陇西平民中就像新封的贵族一样,受到了非同寻常的抬举。在陇西还普遍贫穷的状况下,这些发达起来的农民受到了人们的尊敬。人们的观念在迅速地发生变化。过去尊敬的是各种“运动”产生的积极分子,现在却把仰慕的目光投到这些腰里别着人民币的人物身上了。</h3><h3><br></h3> <h3>八十年代,陇西分东大街,南大街,西大街。那会每逢物资交流大会,南大街基本都是全国各地赶来峰会的小商小贩。规模大的在大街中央搭的棚子,小的就在露天摆,整条街集满了人,到处都是吆喝叫卖声。最为突出吸引人的地方就是戏场,这种物资交流会,每会搭台唱戏是必不可少的,陇西人喜欢听秦腔,专门有陇西秦剧团的戏子,扮的小旦,花脸,或唱或武,都能引来一片喝彩声。戏场周围是卖油饼,锅盔,荞粉,担担面,醪糟鸡蛋汤的小贩。那会都是露天摆的,也不怎么讲究卫生,一盆卖荞粉凉皮洗碗的水能从早上洗到晚上。从远处来的乡下庄稼人,总是逛上一天,随便蹲在小吃摊前,一碗热气腾腾的醪糟鸡蛋汤或者担担面,再和着一个油饼,那就是很不错的了。</h3> <h3>政策一宽松,陇西庄稼人也不再顾忌走资本主义道路。有些开始脱离土地,向外地和城镇走去,这些人出去大部分靠力气和手艺挣钱。出去几个月,挣一点贴补家用。县城开始有烫头的理发馆,照相馆,尽管是黑白的,都要排队半天才能轮到。那时候一张黑白的两寸结婚照,两口子就可以牵手一生。爱美的陇西女人总是喜欢把头发用“电打”了,卷得像个绵羊尾巴,陇西人叫“洋婆娘”。年轻后生则把头发留得像马鬃一样长!陇西人叫“死狗”或者“二流子”。</h3> <h3>街上不时有穿花格衬衫,喇叭裤,戴蛤蟆镜的青年在人群中招摇而过。手里提着黑匣子响个不停,引来庄稼人张大嘴巴看新奇。</h3> <h3>八十年代的陇西,有一种流行叫做喇叭裤,街上到处都是喇叭裤风靡一时。</h3><h3>青春期的陇西年轻后生追逐时代的潮流,不顾一切的热爱。那时刚刚兴起的喇叭裤被认为是奇形怪状的裤子,穿上它就会被认为懒散社会青年。</h3><h3><br></h3> <h3><span style="line-height: 1.8;">在乡下、在城市喇叭裤简直就火的一塌糊涂,脚下的喇叭裤越大回头率越高</span><br></h3><h3>不论是普通民众还是老师、公务员,一股喇叭裤热潮在中国大地以锐不可挡之势滚滚而来!很多主流人士都“随波逐流”了。</h3><h3><br></h3> <h3><span style="line-height: 1.8;">那时候,在学校也曾经禁止穿喇叭裤,但是很多同学都是不顾一切的穿。也曾经放话穿喇叭裤禁止进入校园,还拿着剪刀剪掉学生的那些,但是流行趋势太快了。最后还是妥协了。</span><br></h3><h3>尽管备受争议,但是追捧的人群越来越多。渐渐的流行趋势不可抵挡。</h3><h3><span style="line-height: 1.8;">这是属于陇西70后还有80后的回忆。不过喇叭裤已经完美的谢幕了,它只是历史长河的一段。但是那段回忆我估计陇西人很多人都难以忘记!</span></h3> <h3>八十年代,在陇西,你要是骑一辆自行车,穿一件公安蓝裤子,的确良衬衫,再戴个上海表,那绝对是一种身份的象征。一辆大品牌自行车的价格差不多是150-200元,而且这还得凭借自行车票找后门才能买到。买回来,就用塑料胶带把所有能缠的地方缠了,以勉出门剐蹭掉漆。脚蹬都用胶皮包了,逢上雨天,有水坑的地方,还要下来扛过去才骑。</h3> <h3>那时候,陇西庄稼人种地都是农家肥,进入冬天,农活大多数结束,就要开始准备窝冬的农家肥了。农家肥通常是去县城人家上门买,一坑粪看成色给价,大多数在四五块钱左右。谈好价格,择日来掏,那会我们庄稼人把掏粪叫“出粪”,掏完后露天堆上几天,冻的硬了,就天不亮拉着架子车,小孩牵着骡马来拉。记得小时候我经常会被大人睡的朦胧时叫醒牵着我家那头大骟驴去拉粪,冬天那个冷啊,脚冻手冻!</h3> <h3><span style="line-height: 1.8;">在这里,我不得不说陇西酒精厂,因为那是我一生中最难忘的地方。陇西文峰酒精厂那会挺有名的,它是计划经济时期,国家为了弥补西北没有酒精生产的空白组建。酒精主要供给兰州兰化。在88年的改革开放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化,兰化因为生产成本,首先放弃了陇西酒精厂的食用酒精。到了90年代中期,随着投资管理不善,企业改制,工艺设备落后。酒精厂面临原料、运输成本高的问题,酒精厂从此一蹶不振。</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span></h3> <h3>&nbsp; &nbsp; 以&nbsp;<span style="line-height: 1.8;">前陇西庄稼人因为政策限制,不敢私自养猪养鸡,甚至栽颗树,都是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后来没有人再阻挡,可以自由养些猪啊,鸡的,养猪当然要用大量的饲料。那会文峰酒精厂酿酒,剩下的酒糟是对外卖的。一个架子车加一个钢筋框子,可以拉满满一车包谷酒糟。最难忘的是,大人们总是在半夜拉着架子车三三两两作伴去酒精厂排队拉酒糟,我们小孩则是在天亮后赶着牲口去迎接。一直没忘父亲的交代,走过那个北面的红山头,酒精厂就到了。哎呀,小时候,那个红山头真的好远,走的我们小孩脚疼腿麻。有次去牵着牲口,把我家舅爷家的牛丢了,害得大人小孩拼命找。辛亏找到了,不然我们几个看牛的小孩死定了。</span></h3> <h3>那些年,庄稼人种地是要每年给国家上交公粮的。最熟悉难忘的就是陇西粮管所和那个验粮的公家人。每年秋天一过,陇西庄稼人都要把粮食晒上三天,弄的干干净净,然后天不亮拉着架子车去粮管所交粮。那时候,交公粮的架子车队伍能排好长好长,那个掌管验粮的公家人就是皇上,他一句话就能定夺庄稼人几天的辛苦。总是嘴里叼根烟,拿着一根铁杆,前头尖尖的,毫不心疼的戳进麻袋,扒拉出来粮食,往手心里一倒,一句不行或者行,几天的辛苦和排队的劳累与饥饿全凭他一句话。有好几次都是跟随父亲半夜去,排队到下午被验收不合格拉回来。那时候那个人真的很讨厌,很想美美捶一顿!</h3> <h3>尽管陇西那会基本解决了庄稼人的温饱问题,但有些东西市场上还很奇缺。过年要去陇西县食品厂排队打醋,置办年货无非是集市上买点大白菜,去到煤电公司买些煤块,很单一。至于肉,各家都有大肥猪,自己做的粉条,炸的丸子,也很满足!</h3> <h3>时代在变迁,社会在发展,陇西这40年,庄稼人出行不再是架子车,不再穿戴青一色的迪卡蓝,只要去逛街,看着商品琳琅满柜,再也不会发愁有没有供应票。家电应有尽有,平板的,曲面的电视,再也不会全村人瞅着一个十四寸的黑白电视机。只要你喜欢,看到中意的东西。掏<span style="line-height: 1.8;">出手机扫扫二维码或</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者用APP网上下单,就可以置办齐全。那</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些需要粮票、布票的日子,</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真的已经离开我们很远。</span></h3><h3><br></h3> <h3><span style="line-height: 1.8;">2</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017年5月,陇西县获“中国十大美丽梯田之乡”荣誉称号</span><br></h3><h3><br></h3> <h3>2015年,陇西完成国内生产总值57.44亿元、同比增长8.5%。农业以中药材、马铃薯、菌菜、畜草为主要产业;工业以中医药加工、铝冶炼及制品、装备制造业为主。</h3> <h3>截至2016年,陇西县域面积为2408平方公里,管辖10镇7乡,215 个行政村,11个社区,1287个村民小组,总人口51.92万,其中农业人口43.3万。</h3><h3><span style="line-height: 1.8;"></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2016年,陇西县被列为第二批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地区。</span><br></h3><h3><span style="line-height: 1.8;">20</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18年9月25日,获得商务部“2018年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荣誉称号。</span></h3> <h3>回顾40年的岁月,陇西不再是那个面目沧桑的陇西。或许,90后00后不一定理解当时的那种岁月,只是留在父辈们的记忆中。那些过于遥远。但是,我所说的,都是父辈们真实经历过的。而今,漫步在长安街,高楼林立,车龙水马,一副现代都市的气息,得易于改革开放的40年。长安街,影视城,李氏文化,源远流长,政府每年都在尽心尽力的招商引资,药交会的成功举办,精准扶贫的覆盖,村村通的全面覆盖,把陇西正在建设的更加美丽!陇西人民幸福指数直线上升!</h3><h3><br></h3> <h3><span style="line-height: 1.8;">岁月不老,初心不改。</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回望陇西40年,</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向陇西改革者致敬!</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向我们共同拼搏奋斗的岁月致敬!</span></h3><h3><span style="line-height: 1.8;">回顾40年</span></h3><h3>珍惜每寸光阴</h3><h3>勤劳朴实的陇西人勇敢追逐自己的梦想!</h3><h3></h3><h3>这是我们共同经历的变迁!</h3><h3>这是我们一起走过陇西的40年!</h3><h3><br></h3> <h3><span style="line-height: 1.8;">本人文笔太拙,只是用浅薄的文字大概表达了陇西过去一些刻骨铭心的记忆!如有不实不妥之处,本人愿意虚心接受,感谢分享,感谢罗光辉先生</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提供部分图片!</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span></h3>

陇西

庄稼人

喇叭裤

酒精厂

架子车

那会

土地

陇西县

排队

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