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爸爸

舌尖上的盐

<h3>  《我的***》这个作文题,从小就写,每个人都写过。印象中我好像从来没有写过爸爸,今天想写,却发现很难写。</h3><h3> 说起爸爸,就想到了儿时。关于儿时的记忆,因为时光的过往,都已经模糊了。那些星星点点的记忆,已经尘封了太久太久,仿佛隔着时空,悠远不再可触摸,但却依然可见。</h3> <h3>  我的爸爸很普通,我爱我的爸爸。他很善良,很有责任心,那里有需要,那里就有爸爸的身影。</h3> <h3> 我的爸爸很帅气。</h3><h3> 我的爸爸身姿很挺拔,脸庞方正,高高的鼻梁,硬硬的胡茬,很men。他小时候家里穷,便很早从家里出来,参加了解放军。在部队的时候,勤学苦练,荣获射击标兵,成为领导的警卫员。</h3><h3> 在文革时期的派系斗争,中立的他,被困在水里一个晚上,最后还是被其中一方抓住,要求他参加到他们这一方。因为拒绝了这个要求,爸爸遭到了打骂。后来是在部队上二舅,带兵解救了他。在爸爸的身上,还永久的留下了被踢伤的疤痕。</h3><h3> </h3> <h3>  我的爸爸很有趣。<br>  爸爸是汉族,妈妈是回族,于是他们的恋爱,不出意外的遭到了家里的反对。直到生下了我以后,才开始接受爸爸成为女婿的现实。 <br>  妈妈带爸爸回家做农活,可能是太想表现了吧,再加上不会担担子,爸爸挑的两头的框子,在地上杵了两个洞,干活帮了倒忙。这成了爸爸在妈妈老家的一个笑谈,直到我已经长大,每次回妈妈老家,家里的人还笑爸爸。<br>  </h3> <h3>  和爸爸一起最快乐的时光,莫过于小时候他用自行车(就是封面的那辆永久牌自行车)载着我和弟弟出去游玩。<br>  记得有一次,我们三个去看电影。弟弟坐在前面三角架的椅子里,我坐在自行车的后座。也许那天叽叽喳喳的我不够活泼,让爸爸忘了我的存在。到了电影院,爸爸一个身后扫堂腿的潇洒下车,把后面的我扫下了自行车。于是我身子在车上,两个胳膊拖在地上,跟着车滑行,直到旁边看见的人大声喊爸爸:“你的娃娃惯(摔)跤了”,他才觉醒,把我抱起来。至今我只是模糊的记得,妈妈在看到我被擦得伤痕累累的两只手臂,痛骂爸爸的样子,对疼痛反到没什么记忆了。</h3> <h3>  还有一次,也是我们三个人骑自行车,准备去田里捉蚂蚱来喂鸡。也是弟弟坐前面三角架上的椅子。正当我们三个高高兴兴,说说唱唱的时候,迎面来了辆汽车,不知爸爸怎么慌了神,一个慌张,自行车倒了,爸爸腿长,一下子站在地上,我也敏捷的跳了车,可怜的弟弟,因为被禁锢在前面的椅子里,摔到了地上,哇哇哇的哭起来……我和爸爸都没立即去扶车子和弟弟,而是哈哈笑弟弟的狼狈。现在想起来,画面感还很强。</h3> <h3>  我的爸爸超人。<br>  印象中的爸爸是无所不能的。他会做床,会做沙发,会打柜子,还能给这些家具,刷上漂亮的油漆,会接电线,会修门窗,会……。他的工作经常在外,但是他依然顾家。空余的时候,他会买些核桃,一颗颗剥好后,托人带回家给我们吃。由于爸爸的宠爱,在那个物质匮乏的70年代,我和弟弟可以吃到肉松,橘子,香肠,大白兔,可以穿小皮鞋,灯芯绒的外套,可以用自动伞等稀缺的东西,经常惹得小朋友们围观。<br>  上学的时候,粮食还是凭票定量供应。家里的大米要换成粮票给我和弟弟带到学校,爸爸和妈妈吃粗粮就要多一些。每次周末回家,他和妈妈会变着花样,把面粉做成麻花、馒头,给我和弟弟解馋。做这些美食的手艺,对于云南人来说是极不容易的。现如今说的那句“贫穷限制了我的想像”,用在这里似乎没有道理。</h3> <h3> 我的爸爸很勤劳。<br> 我和弟弟是在云南开远长大的,当时住的是平房。周围的邻居,在房前屋后,搭建起各家的院子,爸爸请了工友们,也建起了前后院子。 <br> 我很喜欢我们家的院子。<br> 我们家的后院,搭出了厨房,小院子,合理的分划出放蜂窝煤,自行车,吃饭的地方,还砌了花台。记得花台里除了花花草草 还种了一颗葡萄。但葡萄好像是棵公的,因为从来没有结过葡萄。<br>  前院是个大花园,在最靠院墙外排水沟的地方,用木头搭建了一个两层的鸡舍,鸡舍下面是空的,用水冲洗鸡舍,脏水就顺势流出墙外的排水沟,院子就可以保持干净卫生。勤劳爱美的妈妈在花园里种上了各种花,因为有了花园,我们家成为纳凉胜地,许多叔叔阿姨都喜欢来我们家串门,总是热热闹闹的。<br>  有一次,爸爸不知从哪里弄了一只羊回来,说是养大了,给我和弟弟打牙祭。没想到羊儿生病,爸爸从街上请了个兽医,一针下去,却把羊给医没了。</h3> <h3> 我的爸爸有洁癖。</h3><h3> 爸爸最怕家里不干净。还在上班的时候,早上上班前要拖一次地;中午下班回来,吃完饭,要拖一次地;午休起来上班前,要拖一次地;晚饭后,要拖一次地;晚上睡觉前,还再拖一次地,这还不算临时想起来拖的。退休后,爸爸妈妈有了自己的商品房,铺上木地板,爸爸“变本加厉”每天跪着用毛巾擦地板。再怎么劝阻都依然我行我素。</h3><h3> 我家的桌子和柜子表面,是不允许放杂物的,这是为了方便爸爸抹桌子和保持整洁,我们的散漫,经常遭到爸爸的批评。小时候,放寒暑假,我和弟弟还有打扫卫生的任务。</h3> <h3> 我的爸爸很勤俭。</h3><h3> 因为从自然灾害走过的原因,爸爸异常节俭,舍不得穿舍不得用,70多岁了,还自己补衣服,补裤子,补袜子,不是因为没有新的,是他习惯了这样的方式。</h3><h3> 由于妈妈身体不好,家里一直是他操持。他会为了买到便宜的菜,走好远的路,去背回新鲜的菜品,然后兴致勃勃的说着今天的菜,哪个卖家给了他优惠,哪个卖家客气的尊称他,他还和有的卖家成了熟人,结下了好人缘。听着他的津津乐道,当时的我有些不屑,觉得他的人工费远远超过了菜品的优惠,但就是这样一位老人,从他和母亲不到5000块的退休工资里,省吃俭用下了他们可以自己看病料理后事的钱。没给子女带来负担。这让我很惭愧。而他当时说的以人为善和操持家务 ,竟然也在潜移默化中,慢慢影响了我。</h3> <h3>  就是这样的一个好爸爸,离开我们一年了,“爸爸“这个称呼我己经一年没叫了,我没有爸爸一年了。</h3><h3> 爸爸的离开让我们猝不及防。因为他身体一直很好,却因一个小小的肺部感染,仅仅一个半月的时间,就夺走了他的生命。让我们很懵,很心疼,原来❤之所以不是圆的,是因为失去亲人后缺了一块。</h3><h3> 帮爸爸收拾遗物,那些还没有穿的衣服和袜子,我想爸爸;走在热闹熟悉的街道上,看到和爸爸年纪相仿的人,我想爸爸;逛超市,看到爸爸喜欢吃的花生糖,我想爸爸;听到别人父亲病重,我想爸爸;我到现在都不想承认,那个顾全我们家的男人,永远离开我们了,他怎么能这样就没了呢?</h3><h3>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整个人由内而外是没有快乐的,生活也是机械的,因为要照顾妈妈,我坚强的操着家,这是爸爸的嘱托。</h3><h3> 关于爸爸和妈妈,永远也忘不了,爸爸在转院时,向妈妈告别的那句话“老太婆,好好保重”没想到这成了他们俩相伴一生,最后的告别。那天在送爸爸转院的救护车上,因为这句揪心的话,我流了一路的眼泪。转院后,爸爸在急诊和重症监护室, 妈妈由于身体原因,不能到医院看望爸爸,最后一面也没能见上。</h3><h3> 非常感谢在爸爸离开后,给了我陪伴的家人、朋友。在我最恐慌,最寒冷,最无奈的时候,是你们给了我陪伴和安慰,没齿不忘!</h3><h3> 一年了,就想用最简单,最朴实的方式,叙述一个已故的老人,纪念我的爸爸。</h3><h3> </h3> <h3>关于爸爸,还有很多。</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