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最近特别愿意安扎在自己的世界里,静静地听书、读书。还不错,深深浅浅的,尊于感觉随意浏览,读到喜欢的书目与段落,反过来颠过去来回揣摩对比,也算有不少收获。</h3><h3><br></h3><h3>跟着《杜月笙大传》起伏在这个传奇人物做人的舍得、真诚、侠肝义胆与做事勇敢果决、审时度势、搅动风云的过瘾气魄中;跟着85后说书人李源,穿梭在张爱玲年轻时苦难、狭促、孤傲清冷的内心世界到后半生渐渐大彻大悟,彻底放下自我及大千世界的执着,对人世间爱别离、怨憎会、求不得生出极大的慈悲,生死淡然的大解脱;也跟着《窗边的小豆豆》感受她的童心世界和在巴学园独有的包容、支持下真正获得健康成长的快乐与幸运;一遍遍听蒋勋先生细说《红楼梦》,带着人性的关怀,看每一个尊贵的卑微的生命,或荣华或蝼蚁般轻贱背后的苦与难;与古典老师一道,《拆掉思维里的墙》,跳出惯常的框框,感受“站在阳光里,你会慢慢晒走黑暗”的坚定与自信。</h3> <h3>感触再深一点的,当属海蓝博士的《不完善 才美》。她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有过不去的坎;人们因为对自己的不自知和对他人的不了解,大都或多或少会活在不满过去、担忧未来、纠结现在的焦躁、抑郁、恐惧等不良情绪中。海蓝老师告诉我们如何接纳、安抚、转化这些不良情绪,更好地回到自己的中心,活出中正的状态。</h3><h3><br></h3><h3>有个章节,大概特别能够戳中我内在的认识,于是对海蓝老师的喜欢也莫名倍增,仿佛遇上了久违的老朋友,再反复揣摩那些文字时,更像是与老朋友促膝攀谈,更觉温暖而有力量。</h3><h3><br></h3><h3>在这个章节里,海蓝博士是想通过阐述无法抗拒的生老病死,告诉我们“人生注定的不完美和那些过不去的坎”。她回忆公公患病的经历,鉴于公公患的病和公公的年龄,当时查诊后医生告诉已经没有太好的方案,但家人和公公本人还是选择把对生的希望寄托在医院。到后来病情严重的时候,为防止公公悄悄拔开各种插管,能让他多“活下去”,家人和医生给他绑上手套;老人想回家、想去看墓地,为避免中途意外,家人一一拒绝。</h3><h3><br></h3><h3>大概世上有种无力,就叫“身边围着爱你的人,他们不断地给出,却不是你要的,而你已经失去了选择的力量”。什么生命尊严、什么对家的眷恋、对归宿的企及,一切都成了奢望。</h3> <h3><h3>海蓝老师其实很理解家人的心情与不舍放弃的爱,但眼睁睁看着一个人在生命的最后无助着,自己想要的要不到、想实现的终成遗憾,又觉得无比残忍。</h3><h3><br></h3></h3><h3>这件事深深地触动了海蓝老师,也让她开始认真地思考“死亡”。她说:我们在活着的时候不想谈论死亡,然而死亡一定会到来。与其在身体和大脑失去控制的时候任人摆布,使自己和亲人纠结难过,还不如在清醒和健康的时候把一切安排好。如果是她,她会选择在生命的最后,和爱的人在一起,做着爱做的事,如果不能,就选择呆在家里,在爱的人眼前,安详地离开这个世界。</h3><h3><br></h3><h3>读到海蓝老师这个观点、这种活法,顿觉熟悉而亲切。闭目细思,豁然明白原来就是身边、我最亲的父母大人,就是这般的通透明澈。</h3><h3></h3> <h3>20年前,父亲在身体持续不适检查后得知,患上了食道癌。是父亲太皮实,等到觉得需要提上议事日程的时候,大概已经有半年时间了。也是儿女们的疏忽,年岁都浅,不谙世事,就像生死离别那是别人家的事、与自己无关一样,还不太会主动关注关心父母的健康。后来父亲郑重说自己不舒服,大哥立刻通知姊妹们家庭会议,并带父亲到北京检查。检查结果是食道癌已经转移。20年前的医疗水平较现在明显还很局限,加之父亲严重心动过缓,医生说非常不易手术。这种情况下,父亲果断选择了回家保守调养,基本靠中药调理。那一年,父亲喝的中药不止一麻袋。坚强的父亲甚至顶着严寒坚持去练习自然功法,凌晨不到5点就出去,呼吸着宇宙山川赐予的第一缕新鲜空气,渴望靠着意念,与病魔厮杀搏斗。</h3><h3><br></h3><h3>虽然最终,该发生的还是发生了。可是如果忽略生命短暂的不完美,无疑,父亲是圆满的。</h3><h3><br></h3><h3>父亲在生命最后一站,选择在家里,与他爱的人围守在一起,鼓励滋养,在没有任何办法绕过死亡的情况下,亲人们全力守护,满怀着爱与关怀,陪着父亲聊所有的趣事、回忆儿女长大过程中每一个快乐的日子、欣赏父亲的才艺、赞美父亲在工作中的杰出贡献,真正的“给予”着父亲,让父亲在生命的最后里程,带着满满的温情、沉甸甸的爱,去了却对这个世界无限的眷恋。</h3><h3><br></h3><h3>父亲活在了爱里,活出了自己的尊严。</h3> <h3>而平凡朴实的母亲,对于人生的“拎得清”,也不在父亲之下。让我常常一想到母亲的通透,打心里生出无限的佩服。</h3><h3><br></h3><h3>父亲刚走那几年,母亲心脏闹腾的厉害,一年得叫好几次急救。我们儿女们是有焦虑的,毕竟已经再经不起磨难的折腾。那年夏天,母亲突然悄悄地给自己准备了“衣服”。其实,这些装备需要时专门的店铺都能买的着,只是讲究的母亲不信任外面的材质和做工,于是自己买来喜欢的面料,凭着年轻时十里八乡出名的针线活手艺,一气呵成。</h3><h3><br></h3><h3>总觉得这是个晦气的事。母亲却说:人生中意外和计划永远不知哪个先到,人总有那么一天,用时不仓促,不用了就那么放着能咋地?</h3><h3><br></h3><h3>那一份风清云淡,不像是在谈论“死亡”这件事,更像是<span style="line-height: 1.8;">面对生活中</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天亮了天黑了这样的常态一样。每年天热的时候,母亲还把那些衣服拿出来晾晒一下。于是慢慢的,我们紧张敏感的情绪,就在母亲这样的“风清云淡”中,渐渐释然了。</span></h3><h3><span style="line-height: 1.8;"><br></span></h3><h3> </h3><h3>前两年,母亲又嚷嚷着说自己岁数大了,总得想日后事,早晚都得安置。于是在母亲强烈要求和亲自挑选下,将来那片地方,儿女们就真给母亲备置妥帖了。母亲有时会亲自去转上一趟,看看眼前的山山水水。那一份放松与自然,真的让人联系不到恐惧悲伤,仿佛生命果真就是一次次轮回,这一端的终结,刚好又是另一端的起始,本不该有任何诧异和失落。</h3><h3><br></h3><h3>你看,我可爱的父亲母亲,平凡朴素,却在岁月磨砺中能活出如此充满着光华的生命生活状态,他们不光思考着,更这样践行着,这让我在敬仰父母的智慧之外,不能不掂量父亲母亲平凡中打磨不掉的那份“伟大”。</h3> <h3>回到读书。我总以为,当我们能够不被作者裹挟,不被书中人物、事件直观的善恶美丑紧紧牵动而爱恨分明, 而是能跳出来关注关怀到人物、事件背后的人性真相、生命哲理,然后回到现实,回到那些你熟悉的人和事,大概才算开始在读懂一本书,才汲取到了书中的力量。</h3><h3> </h3><h3><br></h3><h3>德国作家赫尔曼·黑塞《在轮下》里说:“面对呼啸而至的时代车轮,我们必须加速奔跑,有时会力不从心,有时会浮躁焦虑,但必须适应,它可以轻易地将每一个落伍的个体远远抛下,甚至碾作尘土,且不偿命。”</h3><h3> </h3><h3><br></h3><h3>我却不以为然,甚至觉得这是对“浮躁”或者“焦虑”的渲染,读来让人慌乱,好像这个时代本该如此,任何人来不及躲闪,更无处可躲。</h3><h3> </h3><h3><br></h3><h3>可明明海蓝博士在讲到生命状态的时候,诠释的是一份对生命自主的思考与自我关怀;我的父亲母亲,最朴素的一对老人,他们追求美好,对待生命不亢不卑、勤劳坚韧,他们也活的真实自然,从来不迷失自己。</h3> <h3><span style="line-height: 1.8;"><font color="#010101">所以,不必慌,该来的都要来。如果慌乱忙从到丢掉灵魂,只留下一具躯壳,被裹挟着不断不断加速,会真的招架不了当下的“力不从心”和“焦躁不安”。</font></span><br></h3><h3> </h3><h3>还是多让心醒醒吧,慢一些,让身体等上你的灵魂,让你更完整和合安好。</h3><h3> </h3><h3>人生,其实就是评论家李敬泽说的那样,“就是一具皮囊打包携带着一颗心的羁旅。心醒着的时候,才把皮囊从内部照亮。”</h3><h3> </h3><h3>不然,《皮囊》里99岁的阿太又会大声嚷嚷你:别让肉体再折腾你的灵魂了。</h3><h3> </h3><h3> </h3><h3 style="text-align: right; ">2018年12月16日</h3><h3><br></h3><h3>(读书时,读着读着就想到了父母。谨以此文寄托对父亲的思念,并向我智慧的母亲致敬。)</h3><h3><br></h3><h3>插图来源:《末那大叔》</h3><h3>音乐:蔡琴《你一定要是个孩子》</h3><h3><font color="#ed2308"><br></font></h3><h3><font color="#ed2308">如果您喜欢兰花花的文章,可以点击兰花花美篇更多链接。</font></h3><h3><font color="#ed2308"><br></font></h3><h3><a href="https://www.meipian.cn/1p5xzmm9?share_from=self" target="_blank" class="link"><span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span>《美文周刊》|| 斗字不识的母亲,不小心活成了儿女们心中的范儿</a><font color="#ed2308"><br></font></h3><h3><a href="https://www.meipian.cn/1hksu0yu?share_from=self" target="_blank" class="link"><span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span>《文学沙龙》||感知幸福快乐是一种能力</a><br></h3><h3><a href="https://www.meipian.cn/1lm44zt2?share_from=self" target="_blank" class="link"><span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span>《文学沙龙》 || “一纸泡脚文”VS“满屏荒唐言”</a><br></h3><h3><a href="https://www.meipian.cn/1gcha6gp?share_from=self" target="_blank" class="link"><span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span>当代文摘||小心你的劣行,毁掉的不止是你的优雅</a><br></h3><h3><a href="https://www.meipian.cn/1e5jjzrt?share_from=self" target="_blank" class="link"><span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span>文学沙龙||最是芳华惹人时</a><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