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5 style="text-align: center;"><i>治愈并不是伤痛消失了,</i></h5><h5 style="text-align: center;"><i>而是我们的生活不再被过去所控制。</i></h5><br> <h1><b>①</b></h1><h3><b><br></b></h3><h3>「原谅」是我去年一年开始领悟的一个词。</h3><br><h3>先给大家讲个故事:</h3><br><h3>去年7月,我在洛杉矶,慢慢尝试从抑郁的状态中走出来,也因此报名了不同的课程。 在咖啡馆偶遇一位老师,她建议我尝试冥想课。打车上课的路上,眼看要迟到了,我匆忙地给前台打电话,问迟到2分钟能否进去上课。每次遇到这样的情况,我都会责怪自己时间安排的不合理,对自己很失望;而下一次呢,我会再犯迟到的错误,进入自责的恶性循环。</h3><br><h3>但是,电话那头传来一个令人安宁的声音 :「没事,we've got you covered。请深呼吸。」</h3><br><h3>这句话和一个深呼吸,让我浑身紧张的细胞放松下来。我真切地感受到了「被原谅」的滋味,是那种从恨不得挖个地洞钻进去,到可以正视对方的感觉。</h3><br><h3>电话那头是Tara老师,她说话慢慢地,声音中充满了治愈。刚好,我前一晚上在网上看了她的TEDx演讲,一见面就觉得很投缘,因为我已经听了她的故事。</h3><br><h3>之后的一个月,我整天泡在馆里,和水晶石为伴,练习瑜伽和冥想。我的面部表情也发生了变化,丢失了大半年的微笑和下垂的苹果肌都回来了。</h3><br> <h3>如果,那次Tara老师没有原谅我,我可能永远不会开启那段瑜伽冥想之旅。</h3><br><h1><b>② Forgiveness sets us free</b></h1><h3><b><br></b></h3><h3>去年10月,我分享了自己走出抑郁的文章后,身边不少朋友,给我发来信息,讲他们的故事。 Yes, we are not alone. 我身边有很多Type A, 每天大脑都在飞速运转的over-achiever。每天如果不忙活,搞搞事,就觉得人生不完整(凌晨这个点,你们估计还没休息呢)。 我也曾经是一员。 这样的人,通常对自己要求非常严格,不允许自己犯错。如果犯错,也会把问题归结在自己身上,活得很累。</h3><br><h3>我的治愈路上最大的转折点来自一节<b>阴瑜伽课</b>。 阴与阳相对,阴瑜伽动作较少,速度缓慢。这节课的主题是"原谅" (Forgiveness),课上老师让我们保持一个体式3分钟,<b>回想曾经伤害我们的人或者事物,然后回到当时的场景,Let it go,让他们过去</b>。</h3><br><h3>在那个过程中,我终于明白了,解铃还须系铃人。我们内心的创伤迟迟不能消除,因为负能量存储在潜意识里。潜意识就像一条河流,堵住后,清理了垃圾,才能再顺畅地流淌。<b>治愈的过程是与自己和解</b>。</h3><br> <h1><b>③ 如何看待过去</b></h1><h3><b><br></b></h3><h3>瑜伽中有一个体式 — 向后看,Amy老师赋予了它特殊的寓意。</h3><br> <h3>课上,她和我们说:</h3><br><h3>“Looking over your shoulder is to face our past. When we look back with no judgement, compassion and love, it doesn’t have to be painful.”</h3><br><h3>转头向后看,是面对你的过去。当我们摘下苛刻的有色眼镜,心存爱意和感激,过去就不再那么痛苦。</h3><br><h3>2016年一整年,我时常沉浸在后悔中:「如果当年去了A公司,会如何?如果去了新加坡,而不是拉斯维加斯,会是怎样?如果没有肩颈受伤,就不会花这么多时间在医院,感觉整个人倒退了一年。 」 而这个简单的体式和3分钟的冥想,让我想通了,<b>可以面对过去的对与错,原谅曾经直接或间接伤害自己的人或物</b>。</h3><br><h3>其实生活中的每一次挫折和拒绝,都是对再尝试一次的邀请。 很多人问我:「你为什么这么勇敢 ? 」 或许,是因为我接受过的拒绝和挫折足够多吧。 在挫折面前,如果不能原谅自己,调整心态,就很可能陷入负能量的怪圈。</h3><br> <h3>或许你正在为最近工作中的一件事情烦心,睡不着觉,希望这篇文章给你带去一个好心情。</h3></br><h3>遇到问题,与其向外寻找答案,也可以尝试向内看,去面对问题的根源,与自己和解。Everything we need is within us.</h3></br> <h3><b>你有过与自己和解的经历吗?
</b>欢迎在评论区留言~</h3><div><br></div><h3>若喜欢,欢迎转发;原创文章,转载请联系授权</h3><h3>公众号:苹果姐姐
微博@苹果姐姐在美国
知乎:郑辰雨
个人微信:apple_chenyuzz</h3> <p style="text-align: center; "><b><font color="#167efb">我们正在筹备下一期自我探索实验</font></b></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 "><b><font color="#167efb">现在就加入苹果姐姐的社群吧!</font></b></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 ">活动消息会第一时间在群里发布哦~</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 ">长按扫码添加助理小苹果儿</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 ">+ 告诉她你所在的城市</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 ">她会带你进群~</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 ">(或搜索微信id:<font color="#167efb"><b>apple2018chenyu</b></font>)</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