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如果要用一个镜头来展示德国 ,我会毫不犹豫地挑选眼前这张柏林墙上的“兄弟之吻”,因为 柏林 墙是了解 柏林 乃至 德国 而绕不开的一段历史。如今柏林墙虽然已成为了过去式,成为了一种符号,但同时也成为了来自五湖四海的游人们必定到此一游的一个最著名景点。</h3> <h3>德国 也是世界历史上一个十分奇特的国家,它承载着“神圣 罗马 帝国”的闪耀光芒,却在其诞生后的漫长岁月中一直未能形成一个统一的德意志国家。当 西欧 各民族都在为固定的疆界而不断厮杀时,毫无国际地位的德意志就成为各种政治力量的角逐地,各个邦国被形成中的大国挑来捡去、任意分割。</h3> <h3>1961年8月13日, 柏林 墙动工修建。这是前德意志民主 共和 国围绕西 柏林 建造的界墙,正式名称是“反法西斯防卫墙”,目的是为了防范来自西方的干扰和破坏,阻止国内技术人才和劳动力外流。</h3> <h3>从1949年起至1961年8月13日止,逃往西德的东德人多达260多万,约占当时东德总人口的八分之一。不允许人民用手投票的政权往往也不允许人民用脚投票。1961年8月12日晚10时,在 德国 统一社会党总书记乌布利希在他的别墅里宣布了建 柏林 墙的决定,他说:“为了社会主义,我们必须这样做。”</h3> <h3>德国 作家彼得·施奈德曾写道,“清除大脑中的 柏林 墙将花上比清除实体上的 柏林 墙长得多的时间。”随着 柏林 墙被推倒, 德国 人并没有为了泄愤把它拆个精光,而是保留下来一英里多一点的 柏林 墙,让历史存活的墙体分散在几个不同的地点,继续展现于世人的面前。</h3> <h3>走在国会大厦走向 勃兰登堡 门的艾伯特大街上,昔日 柏林 墙的标记还赫然在目,路面上有一条方石砌就的曲线,表明了当年 柏林 墙的走向。与 柏林 墙密切相关的,还有查理检查站原址。当年这里是军队、外交和商业人士通过的唯一 通道 。此处现建有“查理检查站博物馆”,规模虽小,展品却很丰富。</h3> <h3>当1989年 柏林 墙倒塌时,人们将那里的石块连地基都挖出来全部出售,对 柏林 墙进行了彻底摧毁,借此消除 德国 人民心中仇恨隔离的屏障。 柏林 人对 柏林 墙是否值得纪念还存在很大争议, 柏林 不仅是 德国 分裂的标志,也是 欧洲 和世界分裂的标志,而 柏林 墙绝对是分裂标志中的标志。</h3> <h3>有统计说,在 柏林 墙存在的28年岁月里,共有5043人 成功 越墙逃入西 柏林 ,239人死亡,260人受伤。此外还有约六万人被指控为“企图叛逃”而遭到为期平均十六个月的监禁。现在大家目视所及的十字架,就是为了纪念当年那些为投奔自由而丧生的志士所设立的。</h3> <h3>国会大厦前面的弹片的雕塑是用二战时的弹片做成的,大小不等,形状各异,等距离的排列而成,这些弹片与国会大厦曾经紧紧镶嵌在一起,以儆效尤,让人们勿忘战争所带给人类的惨痛,勿忘这座大厦曾经饱经风霜的历史。</h3> <h3>柏林 的 德国 国会大厦建于1884年,由 德国 建筑师保罗·瓦洛特设计,采用古典主义风格,最初为德意志帝国的议会。 德国 联邦议院于1998年底迁入国会大厦,1999年在此选举下一任联邦总统。现在,曾让人争议一时的穹形圆顶已成为 柏林 城的新标志。</h3> <h3>勃兰登堡 门位于 德国 首 都柏林 的市中心,最初是 柏林 城墙的一道城门,因通往勃莱登堡而得名。现在保存的勃莱登堡门是一座古典复兴建筑,由普鲁士国王腓特烈·威廉二世下令于1788年至1791年间建造,以纪念普鲁士在七年战争取得的胜利。如果说勃莱登堡门是 柏林 的重要标志,那么胜利女神雕塑无疑就是勃莱登堡门的绝对象征。</h3> <h3>菩提树下大街(Unter den Linden)东起马克思恩格斯广场西至 勃兰登堡 门,是 柏林 著名的一条大街。路中间和道两旁是菩提树、栗树绿树成荫,因而得名。大街北面的建筑物有 德国 历史博物馆、新卫宫(法西斯和军国主义受害者纪念堂)、洪堡大学、老图书馆。南面有国家歌剧院。路中间的骑像是德皇弗里德里希二世的骑像。</h3> <h3>菩提树下大街是 柏林 市中心的交通枢纽,并且将不计其数的重要景观和名胜连接在了一起。作为传奇性的首都景观大街,它有很多动人的历史故事,近年来一度成为焦点话题的斯诺登监听门事件也是发生在这条大街上。</h3> <h3>施普雷河是 柏林 这段分裂历史的见证。河岸很长一段,因沿河而建的 柏林 墙而成为东西 柏林 的边界,因此,在“ 柏林 墙”年代,施普雷河有着其他河流所没有的政治分隔功能。当时这里岗哨林立,森严壁垒,许多趁夜色跳入冰冷的施普雷河企图游向西 柏林 的东德人,在此献出了生命。</h3><h3><br></h3><h3></h3><h3>施普雷河上的分子人雕塑(Molecule Man)。这座矗立在河面上的铝制雕塑有30多米高,45吨重,三个人形相互倚靠,每个人形布满上百个孔洞,据雕塑师Jonathan Borofsky说,这些孔洞象征了组成人类这一存在的每一个小小分子。</h3> <h3>漫步 柏林 你会发现涂鸦到处都有,不光是在著名的 柏林 墙上,还在很多很多 柏林 的墙上,桥洞下,火车站,垃圾房,居民楼,大商场,甚至是政府办公楼,可以说涂鸦渗透了 柏林 的大街小巷高楼矮房,于是 柏林 一不留神成为了一座涂鸦之城。我虽然不懂这些涂鸦的艺术性有多高,但就是觉得很抓眼球,甚至成了某些地方的地标。</h3> <h3>据说关于涂鸦最早的痕迹是在 意大利 的 庞贝 古城,这里的墙上所留下的涂鸦是发现最早的涂鸦行为记录。这座埋葬在熔岩下一千多年的古城,为我们了保留了 罗马 人的各种生活痕迹。</h3> <h3>何为涂鸦?通俗一点说涂鸦就是一种涂写艺术,它经常出现在一些公共建筑的墙上、公园里或者地铁站,它们主题多样,色彩强烈,图形夸张,个性张扬,狂傲不羁,对于涂鸦者来说,任何一个不起眼平面或间隙,都可以成为宣泄自己不羁的载体。</h3> <h3>柏林 街头的各种各样的涂鸦作品充满时代矛盾感,画风可爱又怪异,大部分错落在又破又旧的老牆上,别有一番风味。魅力难挡,另一方面,街头栏杆涂鸦艺术家们的独特创意,更是令我们叹为观止。</h3> <h3>很显然是由于涂鸦的表现形式和出现地点,与城市的整洁和有序有一定冲突,所以很多地方都明确禁止在公共区域随处涂鸦,但这写警示不但没有使涂鸦消失,反之却更大激发了涂鸦者的激情,导致涂鸦现象四处爆发,形成了一种值得深思的社会想象。</h3> <h3>当年东西 德国 统一后,涂鸦艺术家就立刻大举进攻东 柏林 ,一改那里灰白的城市色彩。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昔日政治诉求明显的内容也变得 平和 了起来,现在许多涂鸦作品越发有趣,诉求也愈发平缓,有些甚至只是涂鸦爱好者善意的恶作剧。</h3> <h3>自 叙利亚 、 利比亚 等地爆发大规模难民潮以来,大批难民选择前往 欧洲 第一大经济体 德国 ,以获得安全与经济保障,镜头前的这座建筑物是一座曾经火爆一时的难民营。</h3> <h3>柏林 的交通非常方便、舒适,而且相对快捷,在东 柏林 的部分地区至今依然保留了有轨电车,在二十世纪中叶,大部分 欧洲 城市开始拆除有轨电车,认为有轨电车是过时的公交模式,西 柏林 也这样做了。现在在 柏林 街头行驶的有轨电车有三种型号:Tatra KT4D型以及另两种较新式的低厢板电车,GT6N型以及庞巴迪 巴林 轻轨车。</h3> <h3>秋天的美丽,除了云卷云舒的高远和层林尽染的极致,还有它浸润在空气中,蕴含于大地下的那种深厚、成熟、静默的力量。这种独特的力量足以影响生活在那块土地上的人们的心智和性格。 柏林 就是这样一座被眷顾的城市。</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