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我们大多数人都听说过断舍离这三个字。但是这三个字,说起来容易,做起来恐怕很难吧,如何能做到呢,我们首先要对断舍离的定义一定要有清晰的认识。</h3><h3> </h3><h3>断舍离和单纯的扫除、收拾不一样,并不是以“很可惜啊”、“还能用吗”、“不能用了吗”为考虑的重点,而是要自问“这个东西适合自己吗”。换句话说,断舍离的主角并不是物品,而是自己。</h3><h3> </h3><h3>这是一种以“物品和自己的关系”为核心,取舍选择物品的技术。你要做到的思考方式并不是“这东西还能使,所以要留下来”,而是“我要用,所以它很必要”</h3><h3> </h3><h3>断舍离与一般的整理收纳术最大的区别就在于:断舍离并非绝对要以把房间弄干净的目的。而是要通过收拾的过程,了解并喜欢上真实的自己,去实现自我的肯定感。</h3><h3>我们今天的一个静心练习就是想一想我们身边有哪些物品是暂时不需要的呢,是不是自己有屯积物品的习惯呢。</h3><h3> </h3><h3>物品如果长时间没和他建立联系,其实就和人一样就疏远了关系,我觉得东西丢与不丢看你和他的关系好不好,长时间不碰的东西,你不喜欢他,他也不喜欢你了,所以缘分尽了,让他再接善缘去,于双方都是很好的选择。</h3><h3> </h3><h3>舍就是舍弃家里到处泛滥的破烂,自己现在用不到的东西,一定要扔掉。通过不断的重复的断和舍。就会进入离这样的状态。离就是脱离对物品的执念,处于游刃有余的自在空间。</h3><h3> </h3><h3>断舍离就是通过收拾物品来了解自己,整理自己内心的混沌。让人生更舒适的行为技术。换句话就是通过收拾家里的破烂儿也是整理心中的破烂,让人生变得开心的方法。</h3><h3> </h3><h3>断舍离是不收拾的收拾法。收拾,是一种筛选必要物品的工作,但以前我们都是瞎收拾,或者没有章法的收拾,把东西归归类就算收拾了。</h3><h3> </h3><h3>在筛选必要物品的时候,我们要考虑两个维度,一个是我与物品的关系这条关系轴,另一个是当下这条时间轴。换句话说,收拾就是要我们扪心自问某件物品与当下的自己是不是确实有关系,进而对物品进行取舍、选择。</h3><h3> </h3><h3>所以断舍离是为了保持好心情而去收拾。有时候把我们用不到的物品 送给需要的人,让它继续有它的价值,这何尝不是一种幸福,这种幸福感是花钱买不到的。</h3><h3> </h3><h3>一旦形成了这种三思而后行的习惯,我们就真正实现了断的状态。断舍离就是在断与舍的交替里脱离对物品的执念,达到轻松自离的状态。</h3><h3> </h3><h3>一旦我们养成了从当下这个时间轴上考虑问题,我们就自然而然地会考虑现在的东西对自己是不是真的有用。然后做出正确的选择,在思考的过程中,我们会认清原来自己的生活里充斥着那么多的没用的东西。与此同时,你就会关注那些生活的必需品,懂得拒绝那些非必需品。</h3><h3>因为你买了以后就是要找地方放起来,用的时候呢,也不在乎节约不节约了。反正还那么多就使劲用吧,这样就养成浪费的习惯。而且有时候买太多了,很久都用不完还会觉得很烦躁,怎么这个卫生纸还有这么多,都买了好久了还能用吗,你看这就影响了你的心情,所以断舍离既要考虑自己的关系。也要考虑这条时间轴,并且为了保持好心情而去收拾。</h3><h3> </h3><h3>一旦通过断舍离提升了自我形象,那么别人就会自然而然地觉得“他生活得那么精致,可不能随便拿个粗陋的东西送他就了事了”。慢慢地,你就会感觉到,周围人对待自己的态度发生了变化。可见,这种筛选物品的工作,也具有改变自己与他人关系的力量。</h3><h3> </h3><h3>说得再直白一点,如何对待自己,就决定了一切。这种改变最初会体现在物品的世界里。因此,如果能与物品形成更好的关系,一切都会随之发生改变。从家里的衣柜、抽屉开始,进行有意识的改变,慢慢就连你与周围人的关系都跟着改变了。关于这一点,希望所有人都能牢牢记在心上。</h3><h3> </h3><h3>但是你首先要做到的就是断绝想要进入自己家的不需要的东西。自己不需要的东西一定不要随随便便地进来。</h3><h3>主语永远都是自己,而时间轴永远都是现在。现在自己不需要的东西就必须放手,只选择必要的物品。通过这个过程,你可以从看得见的世界走向看不见的世界,最终实现对自己的深刻、彻底的了解,并接纳最真实的自己。如此一来,不仅是居住环境,就连整个人的心灵都能轻松舒畅了。</h3> 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