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出发的当日阳光明媚,沿G85高速前行,在云南盐津县豆沙关稍作停留。这里是古时由蜀入滇的第一道险关,关河两岸的峭壁犹如石门,古时被称为石门关。</h3> <h3> 始建于隋朝的关隘在豆沙古镇旁的山崖上,这是高速公路休息站旁新修的仿关隘。</h3> <h3> 若干年前到过真的关隘口,关楼是重修的,走在秦代五尺古驿道上,高低不平的青石台阶留下了深浅不一的马蹄印,见证着这座锁滇扼蜀雄关天险和茶马古道。</h3> <h3> 如今,山谷中除了关河水道、秦代五尺古驿道外,还有内昆铁路、昆水公路和水麻高速路。离开豆沙关后,在水富遭遇堵车,4小时候才通行,23点赶到四川宜宾。 </h3> <h3> 从宜宾到广元一路顺畅,高速路两旁闪过的是“天府之国”的富庶景象。广元剑门关是此行游览的第一个景点。剑门关所在的山称为大剑山,两边陡峭的石壁连绵数几十里,犹一道天然屏障,是从中原入蜀和出川最为险要的关口。</h3> <h3> 三国时期,诸葛亮率军伐魏,途经大剑山,令军士们凿山岩,架飞梁,搭栈道,设关隘,助其六出祁山。 隘口两边石壁高耸,这一入川的必经之道,被称为“天下雄关”和"蜀之门户"。</h3> <h3> 剑门关是兵家必争之地, 在1700多年的时光中,关楼屡毁屡建。冷兵器时期,剑门关是中国少有的,没有从正面被完全攻破的关口。</h3> <h3> 登大剑山时,李白的《蜀道难》中描述的情景浮现眼前,“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h3> <h3> 贴着悬崖开凿的"之"字形“鸟道”让人生畏,另一条攀岩的“猿猱道”更让人胆颤,体验蜀道难后,我们团队中有人的腿当即痉挛,疼得难于下山,其余的人腿上肌肉也疼了几天。</h3> <h3> 在山顶感受了玻璃栈道,克制着不朝下看。</h3> <h3> 登高远望,群山绵绵。</h3> <h3> 迎面一对兵勇走来,仿佛听到三国时期的刀剑厮杀声。</h3> <h3> 离开广元进入甘肃,穿越西秦岭,几百公里的高速路上,隧道一个接一个,短的3--5公里,长的9公里多。</h3> <h3> 甘肃的第一站是天水麦积山石窟,麦积山石窟与敦煌莫高窟、洛阳龙门石窟、大同云冈石窟并称中国四大石窟。麦积山是西秦岭山脉小陇山中的一座孤峰,形状象农家麦垛而得名,海拔1742米,山高142米。</h3> <h3> 140多米高的崖壁上,栈道层层交织,有12层。现存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元、明、清等朝代洞窟194个。</h3> <h3> 天水是古丝绸之路西去,佛教东传的必经之地,麦积山石窟最早开凿于公元384年。</h3> <h3> 泥塑秀丽生动</h3> <h3> 沿着紧贴崖壁的栈道上下,在克服恐高心理的同时,为古人完成石窟作品的信念和执着感动 ,在陡峭的崖壁上作业的艰辛可想而知。</h3> <h3> 攀上山来,极目远望,千山万壑间重峦叠嶂。</h3> <h3> 在兰州住了一晚,特意游览了黄河大桥。河西走廊东起兰州周围的乌鞘岭,西至敦煌以西古玉门关,长约一千公里,我们的河西走廊之行兰州是起点。 夜晚的黄河边,灯光迷离,河水湍急。</h3> <h3> 从兰州前往山丹,在山丹境内看到了长城,与连霍高速路蜿蜒并行土长城很是耀眼。山丹县的长城有两类,一是汉长城,建于公元前111年,以壕沟代替墙垣。二是明长城,建于1572年,由黄土夯筑的墙、墩,走向、长度都和汉长城相同。汉长城在北侧,明长城在其里,两者相距在10-80米之间,平行延伸。</h3> <h3> 有资料说山丹境内的汉明长城有一百多公里, 前往马蹄寺的途中又看到了断断续续的长城。站在长城下,有一种扑面而来的历史沧桑感,想当年,霍去病挥缰驭马驱匈奴,将士们驻守长城御外敌。见证过金戈铁马、血雨腥风的长城,如今寂静无声的矗立在旷野中。</h3> <h3> 祁连山下肃南县境内的马蹄寺,它的独特之处在于寺庙不是平地建起的,是凿建在悬崖峭壁上,与山石合为一体,在三十公里的范围内,有七个石窟群,共有大小石窟70多窟。传说曾有天马路过饮水时,在一块岩石上踩下了一个马蹄印迹,寺院由此而得名。</h3><h3><br></h3><h3><br></h3> <h3> 头一天下大雨,第二天小雨不断,出于安全考虑,景区关闭了所有的石窟群寺院,不凑巧,不能进石窟参观。</h3> <h3> 马蹄寺石窟群,包括千佛洞、南北马蹄寺、上中下观音洞和金塔寺等七个小石窟群,其中有三个北凉时期,四个元代的。马蹄寺早期是汉传佛教寺院,后来成为藏传佛教格鲁派寺院。最早由敦煌郭氏开凿。游览全部石窟需要一天时间,雨天只能选重点。</h3> <h3> 千佛洞石窟依山崖走势开凿,有寺庙和塔林。摩崖石刻塔林曾是苦行僧坐禅修行和存放舍利子的地方,大部分开凿与西夏和元明时期。</h3> <h3> 远看千佛洞石窟寺庙,悬崖上,一座座的殿堂错落相依,飞檐翘角、廊檐凌空,像一幅镶嵌在岩壁上的浮雕。这是在崖壁上直接开凿洞窟建成的庙宇,殿堂之间有隧道连接。</h3> <h3> 北寺石窟是马蹄寺石窟群的经典,气势恢弘的"三十三天石窟",从上到下七层,二十一窟,外观像一座镶嵌在绝壁中央的佛塔,窟内设有佛殿,每层之间都有隧道相通。</h3> <h3> 格萨尔王庙。 在山体上开凿洞穴,把寺庙凌空建在绝壁之中,1600年前古人们就做到了,可惜我们没能进去体验。</h3> <h3> 张掖古称甘州,是古丝绸之路上的重镇。这里的丹霞地貌非常出名,有七彩丹霞和冰沟丹霞两个景区,我们选择了七彩丹霞。</h3> <h3> 因为头两天下雨,在马蹄寺没能进入寺庙,但看丹霞地貌时天大晴,雨后地貌色彩更美。</h3> <h3> 广袤的山丘,仿佛上帝的调色板,红、黄、橙、绿、黑、褐、青等色彩,在阳光照射下,层层交织在一起,如波浪顺着山势起伏,张扬而奔放展现在眼前。</h3> <h3> 张掖的丹霞地貌,可谓之场面宏大、气势磅礴、造型奇特、色彩斑斓,令人惊叹。</h3> <h3> 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色彩和山景。</h3> <h3> 景区的设施和服务都比较成熟规范,有四个观景点,进入景区后乘大巴到各个景点。</h3> <h3> 具有魔幻色彩的丘陵, 让人沉醉,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h3> <h3> 张艺谋拍电影《三枪拍案惊奇》 选择这里搭建的小院。</h3> <h3> 2005年,七彩丹霞被中国国家地理评选为中国最美的七大丹霞地貌之一。</h3> <h3> 为了节约时间,离开七彩丹霞时,我们吃了自制午餐,向着嘉峪关前进。</h3> <h3> 嘉峪关,明代万里长城的西端起点,是明长城沿线建造规模最大,保存程度完好的一座古代军事城堡。</h3> <h3> 朝向东面的关门。</h3> <h3> 嘉峪关由内城、外城、城壕三道防线组成,与长城连为一体,形成五里一燧,十里一墩,三十里一堡,一百里一城的军事防御体系。关城内有将军府、井亭、文昌阁、关帝庙、牌楼、戏台等。</h3> <h3> 一出“边关告急”演出,重现了当年情景。</h3> <h3> 登上城楼,极目远眺,天空澄澈如洗,白云漫卷,天之尽头,祁连逶迤,若隐若现的皑皑白雪,雄关之外的漫漫黄沙,荒芜寂寥。</h3><h3><br></h3> <h3> 夯土的明城墙,巍然屹立在茫茫戈壁滩上,护卫江山社稷。</h3> <h3> 面朝大漠的关楼</h3> <h3> 嘉峪关关城北8公里处是悬壁长城,1539年,为了加强嘉峪关的防御,修筑的长15公里的城墙。</h3> <h3> 从嘉峪关来到敦煌,住在鸣沙山附近的民宿。</h3> <h3> 下午4点进入景区,游人不少,大家都是来观赏落日的。</h3> <h3> 极目远望,景色大美。</h3> <h3> 沙漠中的月牙泉</h3> <h3> 这一角度透出的是苍凉的美。</h3> <h3> 爬沙山不好使力,看着不高,还真费力。</h3> <h3> 登上一座山峰,沙山同样山外有山。</h3> <h3> 月牙泉有“绵历古今,沙填不满” 的说法,月牙泉与南北两山峰形成一个天然小盆地,不论是从东面山口刮来的风、或是从西面山凹处刮来的风,都会在小盆地中形成一股强劲的回旋风,将滑下来的沙子重新吹上去,很是神奇。</h3><h3> </h3> <h3> 落日时分,光影不断变换,天上的彩霞倒映在月牙泉中。</h3><h3><br></h3><h3><br></h3> <h3> 太阳落下后,鸣月阁亮灯了,在沙山的陪衬下透出了另一番秀美。</h3> <h3> 中国的四大石窟中莫高窟名气最大,这也是到敦煌比必打卡的地方。</h3><h3><br></h3> <h3> 参观须提前网上订票,在数字中心观看多维电影后,再乘景区大巴到20多公里的鸣沙山东麓,石窟所在山崖,南北长约1600米,上下五层, 始凿于公元366年,现存有壁画和雕塑的石窟492个。每人次只能参观10个窟。</h3> <h3> 窟内不允许拍照,壁画和塑像都非常精美。这几张拍摄于博物馆中的仿真窟。</h3> <h3> 特意到敦煌影视基地转转,天好,人少,阳光下景物也美。影视城分不同的片区,房屋按1:1建的。</h3> <h3> 走走看看,总有电影画面涌现,看,大漠深处有人家。</h3> <h3> 西出阳关无故人</h3> <h3> 穿越了,来到了文革时期。</h3> <h3> </h3> <h3> 古时的沙洲(敦煌),空寂无人。</h3><h3> 9月5日,我们离开敦煌,经星星峡进入新疆。</h3> <h3> 在新疆30天,10月3日,从若羌出疆。若羌地处新、青、甘、藏四省交界处,我们沿G315翻越翻越阿尔金山,进入青海。</h3> <h3> 依吞布拉克,海拔3000多米,新疆界的检查站设在山丫口,寒风凛冽,气温很低。</h3><h3><br></h3> <h3> 从海西州茫崖镇进入青海界,前往花土沟。</h3> <h3> 花土沟是茫崖镇镇政府所在地,在柴达木盆地的最西端,是青海油田的石油基地之一,海拔3000多米。青海的第一口油井就在花土沟,因石油而建成的小镇,生活在这里的都是石油职工和家属。</h3> <h3> 方圆数公里内都是“磕头机”,第一次近距离地观看采油。</h3> <h3> 距花土沟20多公里有一翡翠湖,不要门票,可驱车驶入。湖区26平方公里。第一眼就让人惊艳,湖面就像翡翠。</h3> <h3> 茫崖地处青海与新疆的交界处,能到达这里的人不多, 盐湖没有成为景区,我们可以安安静静、随心所欲地欣赏它。</h3> <h3> 在柴达木盆地遇见这一景色自然、游人稀少的盐湖,让我们十分惊喜,它像一块块宝石镶嵌在茫茫戈壁上。</h3> <h3> 柴达木盆地是中国三大内陆盆地之一,是“聚宝盆”,小学课本里的知识,主要指的是盆地中有许多盐湖。盐湖生产食用盐,还蕴藏了大量的农业生产所需的化肥——氯化钾及其它的稀有金属。这处盐湖专门用于生产钾肥。</h3> <h3> 继续前进,途中有雅丹地貌,有大片白茫茫的盐碱地。</h3> <h3> 大漠戈壁中的蒙古族人的图腾。</h3> <h3> 离格尔木越来越近,公路两旁出现了草原。</h3> <h3> 傍晚抵达格尔木,两年前走青藏线时,在这里住了2天。这里是通往新疆、西藏等地的中转站。</h3> <h3> 在茶卡镇的一户农家客栈住了一晚,借主人家的锅灶,阿雄露了一手,用此行储备的罐头,加上亲自采买的蔬菜,为大家煮了一大锅热腾腾的面条,让我们重温了集体生活的温暖。</h3> <h3> 茶卡盐湖的名气是不用言说的,但要看到“天空之境”的景象也不易,我们到时风很大,吹皱一池湖水。</h3> <h3> 这是两年前来时的景象,当时是"十一"大假,人太多。现在这尊成吉思汗盐雕已经变成黑灰色了。</h3> <h3> 乘小火车游盐湖,风大、天冷,被冻成了“狗”。</h3> <h3> 离开茶卡,走G109沿青海湖南岸前行。</h3> <h3> 蓝天白云下的雪山草地,牦牛成群,好像又回到了西藏。</h3> <h3> 翻过一座海拔3817的橡皮山,青海湖出现在前方。</h3> <h3> 青海湖是中国最大的内陆湖和最大的咸水湖,海拔3260米,周长360公里。</h3> <h3> 10月了,湖边还盛开着油菜花。</h3> <h3> 藏族视青海湖为圣湖,转湖朝拜是夙愿,一位喇嘛磕着长头虔诚地前行着。</h3> <h3> 在西宁休整了两天。</h3> <h3> 东关清真寺,西北地区著名的四大清真寺之一,始建于北宋1083年,1946年扩建成如今的格局。是西宁市保存的一座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建筑。</h3> <h3> 塔尔寺距西宁市20多公里,在湟中县鲁沙尔镇西南隅的莲花山坳中。</h3> <h3> 塔尔寺与西藏的甘丹寺、哲蚌寺、色拉寺、扎什伦布寺和甘南的拉卜楞寺并称为我国藏传佛教格鲁派六大寺院,始建于公元1379年。寺庙所在地是格鲁派创始人宗喀巴大师的诞生地。</h3> <h3> 寺内的壁画、堆绣、酥油花,称为“艺术三绝”,其中的酥油花是用凝固酥油制作塑像及花卉,制作需要气温零度以下,工艺复杂。塔尔寺在1612年开始供养酥油花。</h3> <h3> 逛了回族街和莫家巷,品尝了杂碎汤、酿皮、甜醅、酸奶、油茶等西北名小吃。</h3> <h3> 在新疆、青海和甘肃都少不了吃手抓羊肉,最原始的做法,具有食物最本真的鲜香味。当然,大西北地区的羊品质也是最好。</h3> <h3> 这趟旅行时间长,跨度大,仅在疆内就行走了30天,一路美景,一路惊喜,再次印证了“景在路上”。高强度的自驾旅行,虽然辛苦,但乐在其中,自由自在,那里都可以停下来,走进心仪的风景中。</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