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行一一大美新疆(下)

小小丁

<h3>  天山以东西走向横亘在新疆中部,天山以南称为南疆,以北称为北疆。天山东西横跨中国、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四国,全长约2500公里,在中国境内绵延1700多公里。在新疆中部的天山里,有条贯穿南北的公路,北端是克拉玛依市独山子区,南端是库车县,这条500多公里的路称为独库公路。在独库公路开凿之前,连接南北疆的公路只有一条,从独山子到库车,需要绕道乌鲁木齐走1000多公里,而独库公路省去近一半的路程。我们走了那拉提到库车这一段。</h3> <h3>  独库公路是季节性公路,每年6-9月通车,这也是新疆最美的公路之一,沿途有峡谷、草原、雪山、溪流等景观。</h3> <h3>  离开草原进入山区的这段路秋色正浓。</h3> <h3>  即将进入雪山路段。</h3> <h3>  翻越天山,行进在雪山路段。夏、秋两季的独库公路好走,下雪天的确无法通行。</h3> <h3>  穿过海拔3220米,约2公里长的铁力买提隧道,独库公路南段就开始下山了,弯弯曲曲的公路好似缩小的“72拐天路”。由此,我们进入南疆了。</h3> <h3>  半山腰的景色起了变化,有了溪流和树木。</h3> <h3>  大龙池像一块碧玉镶嵌在天山中。</h3> <h3>  行进中,克孜利亚山地景观出现在眼前。克孜利亚是维吾尔语“红色山崖”之意。</h3> <h3>  天山神秘大峡谷--库车峡谷到了。</h3> <h3>  整个峡谷是红色砂岩构成,据说形成于距今1,4亿年前的中生代的白垩纪。在地壳运动的过程中,红色砂岩变成了各式各样的褶皱弯曲,加上水和风的侵蚀,变成了奇异的模样。</h3><h3> </h3> <h3> 峡谷由一条主谷和七条支谷组成,全长5000多米,因塌方,有些地方走不通,我们只走了2公里。</h3> <h3>  追着光影变化,进入蜿蜒曲折的峡谷深处,寻找神奇的景象。</h3> <h3>  这条与美国的羚羊谷媲美的峡谷, 在阳光照射下,红褐色的山体犹如一簇簇燃烧的火焰。</h3> <h3>  库车是古代龟兹国所在地,游览了大峡谷,在库车休整了一晚加半天后,继续前往阿克苏。</h3><h3><br></h3> <h3>  新疆屯垦戍边从西汉开始,历经后续朝代沿袭至今2000多年。行走于新疆,看到了生产建设兵团的成果,近七十年的努力,荒漠建起了城市,荒地成了良田,为保国固边功不可没。穿过78团所在地,品尝了阿克苏苹果,对生产建设兵团的前辈怀着深深地敬意。</h3><h3><br></h3> <h3>  前进中,总能见到雅丹地貌,新疆地大物博,各种地貌都有,的确饱眼福。</h3> <h3>  喀什,全称喀什噶尔,古称疏勒,形成城廓集市已有2100多年。公元前100多年,西汉的张骞经喀什出使西域;公元1271年,马可-波罗从意大利出发,经塔什库尔干到达喀什;19世纪末,瑞典探险家斯文.赫定翻越帕米尔高原后,在风雪中走进喀什,修整后,他带着驼队继续出发,发现了楼兰古城。这是古丝绸之路上的重要交通枢纽,一座风格独具的千年古城。有这样的说法 “不到喀什,不算真正到过新疆”。喀什的魅力在哪?我们来了。</h3> <h3>  喀什分为老城和新城两个区域。老城按照一户一设计,守住原生态的理念进行了改造,成为国家5A级历史人文景区。</h3> <h3>  在古城街巷中漫步,各家各户并不雷同,维吾尔族风情依旧,有原住民居住,古韵仍然鲜活。</h3> <h3>  喀什高台民居,仍可看到古城改造前的样子。维吾尔族人世代聚居,房屋依崖而建,家族人口增多一代,便在祖辈的房上加盖一层楼,如此便形成了房连房,楼连楼,层层叠叠。这片区域是制陶人居住地。正在改造中,游人只能外观。</h3> <h3>  古城中有若干“巴扎”、客栈、饭店,保留了许多传统手工工匠,阿雄的背包拉链坏了,裤子破了,分分钟搞定。</h3> <h3>  美食街上自然少不了馕,当街现烤热乎乎的馕,吃起来脆脆的,很香。在新疆的日子里,馕也是我们的干粮。</h3> <h3>  喀什古城艾提尕尔清真寺,建于1442年,它是新疆规模最大的清真寺,也是西北四大清真寺之一。</h3> <h3>  香妃墓坐落在喀什市东边5公里的浩罕村,这座伊斯兰古墓是家族墓,名为“阿巴克霍加墓”。传说埋葬在这里的霍加后裔中,有一位叫伊帕尔汗的女子,是乾隆皇帝的爱妃,就是人们所说的“香妃”。</h3> <h3>  从喀什出发,沿314国道西行,雪山就在前方,过疏附县不久,进入盖孜河谷地带,河谷两侧是连绵不绝的赭红色山体。这条通往红其拉甫国门的中巴友谊雪山路,是沿着古丝绸之路修建的,它是我国西北边陲一条具有战略意义的交通大动脉,也是一条穿行于帕米尔高原的景观大道。</h3><h3><br></h3><h3><br></h3><h3><br></h3> <h3>  盖孜边防检查站设在陡峭的峡谷口,海拔3800多米,这里历来是咽喉要塞。所有的人必须下车,持身份证和边防通行证经过边检通道。</h3><h3><br></h3><h3><br></h3><h3><br></h3><h3> </h3> <h3>  边防检查站旁休息区,这片区域曾有著名的盖孜驿站。</h3> <h3>  过边防检查站后,进入帕米尔高原西昆仑山脉盖孜峡谷,由此到布伦口白沙湖是314国道最险要的一段路。弯弯曲曲的山路盘旋着,沿途可见从山崖上滚落的大小石头。</h3> <h3>  走出雪山挟持险峻的盖孜峡谷,一个美丽的湖不期而遇,这就是传说中的布伦口白沙湖。</h3> <h3>  白沙湖,海拔3350米,镜面般的湖水倒映着沙山。给人的感觉,好似穿过峡谷,跌入了仙境。的确,由此到塔什库尔干的百余里,我们行进在画廊里,帕米尔高原壮美的景色一览无遗。</h3> <h3>  从白沙湖开始,西昆仑的几座雪山就一直伴随着我们。</h3> <h3>  公格尔山系,其中公格尔峰7719米、公格尔九别峰7595米,两峰山体相连,直线距离15公里,是一对联抉而立的姊妹峰。</h3> <h3>  喀拉库勒湖海拔3600米,是冰蚀冰碛湖,据说湖水会变颜色,平时,湖水洁净碧清如镜面。当乌云满天,电闪雷鸣时,湖水变成黑色,人们也称其为黑水湖。</h3> <h3>  喀拉库勒湖的前方是慕士塔格峰。</h3> <h3>  慕士塔格峰海拔7546米,它与公格尔峰及公格尔九别峰,一同屹立在帕米尔高原上。三座雪山将喀拉库勒湖环抱其中,形成三山倒映的景致。</h3><h3><br></h3><h3><br></h3><h3><br></h3> <h3>  </h3> <h3>  生活在喀拉库勒湖边的柯尔克孜人,守着湖边大片茂盛的草场,世代以放牧为生。</h3> <h3>  沿着G314继续上行,围绕着慕士塔格峰转,不同的角度幻化着不一样的景色。</h3> <h3>  这是距慕士塔格峰最近的地方,苏巴什达坂,海拔4200米,“冰山之父”赫然入眼,为何慕士塔格峰称为“冰山之父”?大众说法是,有若干条冰川悬挂在雪峰上,像白胡子老翁。事实是,20世纪初,瑞典探险家斯文.赫定在这里绘制地图时,问柯尔克孜族向导这座雪峰的名字,向导回答“慕士塔格,阿塔”。柯尔克孜语“慕士塔格”是“冰雪山”,而“阿塔”是“父亲”。当时向导的“阿塔”是对斯文.赫定的尊称。正因为斯文.赫定的误解,才有了“冰山之父”这一极具神韵的名字。国外的登山者至今仍称它为“慕士塔格阿塔”。</h3><h3><br></h3><h3><br></h3> <h3>  苏巴什达坂是塔里木河水系的盖孜河和印度洋水系的塔什库尔干河的分水岭,也是塔什库尔干县与阿克陶县的分界。 站在苏巴什达坂,一览众山小。</h3> <h3>  越过苏巴什达坂,开始下坡,当海拔高度降到3000多米时,视野的前方出现了广阔的原野,这是塔什库尔干县最大的盆地,也是塔合曼乡所在地。</h3> <h3>  茂密的树丛掩映着村舍,牛羊自由地活动着。</h3> <h3> </h3> <h3>  塔合曼高原湿地四面环山,无数的山泉汇集于此,是塔什库尔干县最大的牧场。</h3> <h3>  进塔什库尔干县,看到中塔卡拉苏口岸。这是我国对塔吉克斯坦开放的唯一陆路口岸。卡拉苏担负着中国对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及俄罗斯等国的边贸产品出口功能,是连接中西亚和欧洲最便捷、最经济的陆路运输通道之一。由此向西翻越雪山,10多公里后即可进入塔吉克斯坦。</h3> <h3>  塔什库尔干是塔吉克自治县,海拔3200米,西北与塔吉克斯坦毗邻,西南与阿富汗接壤,南部与巴基斯坦相连,边境线长达888公里,是古丝路的重要驿站。电影《冰山上的来客》讲述的故事就发生在这块土地上。生活在这里的塔吉克人,是中国唯一的欧罗巴白种人。</h3> <h3>  塔什库尔干有一座古城遗址,名为石头城,其实“塔什库尔干”在波斯语和突厥语中都有“石头城”的意思。考古挖掘证明是在1500多年前修建的。</h3> <h3>  石头城建在一座小山上,它被认为是公元初期塔吉克先民建立的朅盘陀国的都城,汉是蒲犁国的王城,唐设葱岭守捉,清建蒲犁厅。历朝历代都固守着这一重要城堡,以保证古丝路的畅通。古城分内、外城。外城风化严重,内城保存较完好。</h3> <h3>  张骞出使西域,玄奘取经东归,斯文•赫定探险,马可.波罗游历,若干历史名人都曾在这里驻足。这座为塔什库尔干积淀了厚重历史的石头城堡,千余年后,繁华退尽,以另一种形态,见证着古丝路曾经的辉煌。</h3> <h3>  古城脚下的阿拉尔金草滩,夏天开满野花,秋天金黄一片。</h3> <h3>  在街上看到一位“古兰丹姆”,只能远远地抓拍。</h3> <h3>  塔县的另一口岸是中巴红旗拉普口岸,这里是海关监管口岸,国门在距塔县120多公里的红旗拉普达板处,海拔近5000米。因国门不对外开放,我们没有前去。</h3> <h3>  在塔县住雪山下的木屋,有地暖。</h3> <h3>  离开塔县,沿G314景观大道返回,一路赏景。</h3> <h3>  回到喀什,第二天下午前往叶城。</h3> <h3>  由叶城来到和田。和田市,旧称“和阗”,1959年更名为和田,在塔克拉玛干沙漠的南缘,是新疆最南边的城市。我们住在市中心,特意游览了和田的标志性建筑--团结广场。广场一边放着一块硕大的和田玉,另一边是库尔班大叔与毛主席握手的铜像。小学课本里骑着毛驴去见毛主席的库尔班大叔原来是和田人。</h3> <h3>  夜市离住的酒店不远,市场规划的不错,每晚8点开张,到次日凌晨2点左右闭市。里面很热闹,各种小吃看得人眼花缭乱、垂涎欲滴,外地人和本地人都在大快朵颐。民族歌舞的演出也吸引了不少人。</h3> <h3>  烤蛋的摊位特别多,鸡蛋、鸭蛋、鸵鸟蛋、什么蛋都有,拿一个鸭蛋,凿一个孔,把蛋清倒出来,再放进去一个鸡蛋、两个鸽蛋的蛋黄,用工具进行搅匀,再放进藏红花和盐巴等调料,放火上烤,七八分钟后,你就可以舀着吃。</h3> <h3>  去民丰的途中路过于田县,这是库尔班大叔的家乡,有座纪念馆,讲解员是库尔班大叔的孙女,曾在辽宁舰服役过。</h3> <h3>  塔克拉玛干沙漠位于塔里木盆地中心,东西长约1000公里,南北宽约400公里,面积33.76万平方公里,仅次于非洲撒哈拉大沙漠。“塔克拉玛干”,维吾尔语意"进去出不来的地方",被称为"死亡之海"。在沙漠腹地,有一条因石油而修建的沙漠公路,自驾由民丰到轮台的560多公里沙漠公路,是新疆行的又一重头戏。</h3> <h3>  生活在南方我们,很少接触到沙漠,即将进入中国第一大沙漠、世界第二大流动性沙漠,激动地心情不言而喻。</h3> <h3>  </h3> <h3>  塔里木沙漠公路是我国第一条沙漠公路,也是世界上最长的沙漠公路。20世纪70年代末,沙漠腹地发现石油,修路被确定为“八五”国家重点科研攻关项目,经10余个科研单位170多名专业人员一年多的技术攻关,1993年3月沙漠公路动工,1995年10月通车。</h3> <h3>  北起314国道轮台,南至民丰县与315国道相连,全长560多公里,其中穿越流动沙漠段400多公里,是我国第一条流动沙漠上的等级公路,被列入吉尼斯世界纪录。</h3> <h3> 公路建成后,解决了深入沙漠腹地勘探、开发石油的交通运输问题,缩短了乌鲁木齐到和田500多公里的距离。</h3> <h3>  一路上沙丘形态各异,蓝天白云下,沙漠绽放着美丽的一面,沙尘暴时又将是另一面孔。</h3> <h3>  流动性沙漠,指的是沙漠随风向而移动。塔克拉玛干流动沙丘的面积大,沙丘有高有低。流动的沙丘对公路显然不利,沙漠公路的修建与常规公路不同,除了道路工程外,还要考虑道路植被工程和防护林生态工程。</h3> <h3>  要想阻挡沙丘对公路的侵袭,必须在公路两旁栽种防护林。专业人员通过实验,筛选出红柳、沙拐枣等多种耐高温、抗风沙的植物种植在公路旁。公路两侧铺设了数万公里的大小供水管道,形成纵横交错的滴灌系统,贯穿于植物下,利用地下水为其补水。二十多年了,沙漠公路的两端已是绿意葱葱。</h3> <h3>  在流动性沙漠路段,每隔4公里就有一个红顶蓝墙的小屋,这是水井房,共有108个水井房。每个水井房由一对夫妻驻守,他们管理并维护滴灌系统的正常工作。我们在25号水井房停留了一会,夫妻俩是四川人,每年的3-10月在这里,食物和饮用水由石油基地每10天送一回。在沙漠中生活,有很多困难,还要耐得住寂寞。沙漠公路的畅通与他们的付出分不开。</h3> <h3>  站在路边,极目远眺,沙海浩瀚沙丘如波,层层叠叠涌向天边。</h3> <h3>  穿越沙漠公路的旅行者除了驾车的,还有骑自行车、骑摩托车及徒步的。来到网红标语处,都会驻足。</h3> <h3>  由南向北,来到来到流动性沙漠路段0公里处。我们穿越沙漠公路的这天,真是风和日丽。夏天,沙漠地表温度可在摄氏70度以上,大风天气又有沙尘暴。</h3> <h3> 过了沙漠公路0公里处,就进入了塔里木河流域段,胡杨树多了起来。</h3> <h3>  胡杨是世界上最古老的一种杨树,以强大的生命力闻名,有“生而一千年不死.死而一千年不倒,倒而一千年不朽”之美称。置身塔克拉玛干沙漠,那一株株造型奇特、诡异的胡杨,让我看到了恶劣的环境下,它们为生存的奋争。</h3><h3><br></h3> <h3>  据说,世界上的胡杨60%生长在中国,而中国80%以上的胡杨生长在塔里木河流域。</h3> <h3> 我们在一片胡杨林中,静静地等待落日。</h3> <h3>  胡杨林中的蚊子真厉害,是蚊子中的“战斗机”,裸露的部位抹了防蚊药还好,但是,衣裤包裹着的部位不能幸免,而且是成群包围着攻击你。</h3> <h3>   胡杨以千姿百态的身姿傲立在大漠,在夕阳的透视下,美不可言,令人倾倒。</h3> <h3> 摸黑赶到油井三队,入住沙漠中的油井宾馆。宾馆条件不错,可以洗热水澡。因我们到的太晚,油井三队区域的饭店早已打烊,只能泡面充饥。</h3> <h3>  第二天上午,来到塔里木河胡杨林公园,从景区大门到核心区域17公里,乘区间车前往,途中有部分地段的胡杨叶子黄了。</h3> <h3>  沙土地上的胡杨,树干上长满了根须。</h3> <h3>  乘小火车到湖边。</h3> <h3>  水边胡杨,绿中一点点微黄,没有观赏到胡杨最美的颜色。返回一个月后,塔里木的胡杨林才披上了金色的外衣。</h3> <h3>  离开公园后,过库尔勒抵达尉犁。尉犁县有大片的棉花田,正是棉花成熟的季节。在伊犁河谷就见到大量的棉花地,新疆雨少阳光好,棉花好生长,全国的棉花都产自新疆。</h3> <h3>  第二天,沿G218前往若羌。在几十公里的路程中,塔里木河一直伴随公路左右,公路两旁大面积的胡杨林。</h3> <h3>  选了一处胡杨林,驱车入林休息,好不快意。</h3> <h3>  塔里木河是我国最长的内陆河,全长2000多千米,自西向东绕塔克拉玛干大沙漠贯穿塔里木盆地。</h3><h3><br></h3> <h3>  自由地行进在路上,哪儿景美,就停在那里,这是自驾的乐趣。尉犁到若羌的G218段是观赏胡杨的好地方,个人感觉比胡杨林公园好,公园须乘区间车,受到限制。而在这条公路上,美景的范围更宽阔,可自由地驰骋在大自然中。</h3> <h3>  G218国旁边,有一条红砖路,石碑上刻着“世界上最长的砖砌公路”。1966年,生产建设兵团2000余人,在运输及材料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创造性的烧砖砌路,用6000多万块砖,历时7年,修建了102公里的砖砌路,路宽7米,时速可达80公里。2001年路面改造,保留2公里,以纪念我国公路史上的奇迹。</h3><h3><br></h3> <h3>  不知不觉中,在新疆行走了30天,感受到新疆的广袤和雄奇。丝路古道的悠远,沙漠戈壁的辽阔,雪山湖泊的大气,草原河流的壮美,伊犁河谷的富饶,吐鲁番的葡萄......,名副其实的大美新疆。</h3><h3><br></h3><h3><br></h3> <h3>  若羌有“华夏第一县”之称,拥有许多中国之最:行政面积20.23万平方公里,是全国辖区总面积最大的县,相当于三个爱尔兰及2个浙江省的面积,而人口只有5万多;区域内有罗布泊和楼兰、米兰、海头等古城遗址。千年前繁荣的楼兰古国,消失在这块土地上,至今仍是谜;有中国最大的阿尔金山自然保护区,也是世界上内陆面积最大的保护区等等。 当太阳落在大漠的尽头时,我们赶到了县城,由此出疆,进入青海。</h3><h3> </h3><h3><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