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136”发展策略提升镇域教育一体化发展质量

砖小谦

<h3>  近年来,辛寨镇积极实施“136”发展策略,“1”是指确立镇域内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这一工作理念,“3”是指在全镇原有三个小学共同体基础上调整、合并为三大学区, 优化调整全镇教育总体布局;“6”是指学区内部强化六项管理措施。全镇教育一体化水平不断提升,2017年4月,辛寨镇教管办在全国高质量下的幸福教育暨县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临朐经验研讨会上作了经验介绍;2018年10月12日,全县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县创建调度工作会在辛寨初中召开,大峪小学提供现场并作典型发言。</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一、树立镇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理念</h3><h3> 辛寨镇共有初中、小学、幼儿园26处,受经济发展、地理位置和交通条件等因素影响,各校(园)之间发展很不均衡。为保障每一名学生都受到优质的教育,实现全镇教育优质均衡发展,镇教办经过深入调研和反复论证,自2016年秋起实施 “136”发展策略,调整全镇教育总体布局规划,加快“放管服”步伐,教办统筹领导,实施学区一体化管理,减少了管理层级,提高了管理实效。</h3> <p style="text-align: center; ">二、组建卧龙、辛中、辛寨三大学区</h3><h3> 本着“地缘临近、强弱搭配、优势互补”的原则,在全镇原有三个小学共同体基础上调整、合并为三大学区, 即卧龙学区、辛寨学区、辛中学区。卧龙学区包括卧龙小学共同体(含卧龙、盘阳、张陆3个小学)和卧龙幼教共同体(含中心园、孟家、成龙、盘阳、张陆5个幼儿园),辛中学区包括辛中共同体(含辛寨初中、附小、辛中、白沙、大峪、杨家河6个学校)和辛龙幼教共同体(含辛龙、辛中、白沙、杨家河、大峪5个幼儿园),辛寨学区包括辛寨小学共同体(含辛寨、西圈、兴寺、双山4个小学)和辛寨幼教共同体(含辛寨、西圈、兴寺、双山4个幼儿园)。</h3> <p style="text-align: center; ">三、加强学区内一体化管理</h3><h3> 一是实行“一校长多校区”。 加强对学区工作的管理,每个学区由一名教办副主任和1至2名教办人员实行包靠。2016年9月,辛中学区实行“总分校”管理模式,核心校辛寨初中统一设置行政、财务、党群等机构,对分校的人、财、物实行一体化管理;选派4名年富力强的学校中层干部担任4个分校的执行校长;执行校长在总校领导下开展教育教学活动。</h3><h3></h3> <h3>  二是均衡办学条件。<span style="line-height: 1.8;">采用筹融资、大帮小、强帮弱等多种方式,改善各学区办学条件,实现学区办学条件均衡化。投资5000多万元重建辛寨小学,现教学楼已全部封顶;投资350万元的盘阳小学教学楼建成并投入使用;完成投资50万元的成龙幼儿园改建工程;投资40万元的大峪小学改造工程完工;投资近亿元的辛中小学、卧龙小学功能楼、辛龙幼儿园教学楼正在规划设计中;筹资498万多元,用于办学条件改善。</span></h3> <h3>  三是均衡师资配备。以学区为单位,将镇域内的小学、幼儿名优教师按学生人数均衡配备到各学区,实现师资配备上的均衡,避免了“择师”现象;深入实施“县管校聘”改革,通过跨校竞聘、教师走教、互派交流等形式,盘活现有师资。如:在教师考核、评优、晋级等方面给予到边远小学任教的教师政策倾斜,组建了15人的音体美教师走教队伍;辛中学区先后有23名优秀教师实现了校际交流。</h3> <h3>  四是统筹教学管理。成立三大学区学科教研中心,负责学科教研活动方案制定、落实工作,对学区内的教学常规、教学研究、师资培训、学业监测和质量分析进行统一安排与督查;定期开展听评课、同课异构、集体备课等教学研究活动;成立青年教师工作坊,加速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开展学区内幼儿园与小学的衔接教育,开展好学区内小学与初中的衔接教育。</h3> <h3>  五是抓好家校共育。规定项目与自创项目相结合,各学区协同推进家校共育活动。实施“8373”社区家庭教育工作推进机制,组建骨干教师引领团队、优秀家长义工团队、社区家庭教育管理团队,开展父母微讲堂、家访、“六方会谈”、优秀家长专题讲座、亲子实践、特殊群体学生关爱、安全隐患巡防等系列特色活动,完善激励淘汰机制、考核评价机制、宣传引导机制等保障机制。</h3> <h3>  六统筹考核评价。坚持抓共性、看发展的原则,教办指导各学区根据自身实际建立了统一的办学绩效考核标准、教育教学质量考核标准和考核奖励机制,从学生发展、教师发展、学校发展、社会认可度以及发展潜能等层面,全方位进行办学质量检测,既看学校现有整体水平,也看学校的整体纵向进步。</h3>

学区

辛寨

小学

教育

均衡

共同体

卧龙

全镇

幼儿园

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