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匜沃盥——春秋青铜弄器(盘、匜)

夷鸢孙晓东

<h3>以此匜盘谈谈背后的文化背景</h3><h3>在隆重的祭祀活动和宴请贵宾时,奉匜沃盥是重要的一项礼仪,开始盥洗,年轻的奴隶举着盘,年长的奴隶捧着匜浇水,请主人洗手,第三个奴隶送上毛巾。</h3><h3></h3><h3>《 礼记.内则》有记载:进盥,少者奉盘,长者奉水,请盥沃,盥卒授巾。</h3> <h3>《芈月传》中“沃盥之礼”剧照</h3> <h3>古人的盥洗,比起现在要繁琐得多,不像我们今天为了讲卫生而洗脸和洗手。沃盥还具有一定的仪礼性质,而且盥洗的用具也都被归在了礼器当中,盥洗的行为更是十分的严格。</h3> <h3>古人一手拿着鋬,一手扶着匜身,将水倒入配套使用的青铜盘中。历史发展到今天,如果在家中宴请客人,主人便会倒好洗手水、递上毛巾,这就是典型的古代沃盥之礼遗风。</h3> <h3>沃盥之礼中的沃即是以匜浇水于手,盥则是洗手、洗脸,盘则用来承接弃水,盘与匜配合使用,是贵族们行“沃盥之礼”的重要器皿。</h3><h3><br></h3> <h3>沃盥之礼始于西周,依西周古礼,最初应用青铜盘与青铜盉配合使用:盉以浇水,盘以盛水。</h3><h3>《周礼·春官·郁人》:“凡祼事沃盥。” 孙诒让正义:“沃盥者,谓行礼时必澡手,使人奉匜盛水以浇沃之,而下以槃承其弃水也。”</h3> <h3>匜作为一种礼器,在当时社会中,是不可能单独使用的。考古发掘也表明,青铜匜总是和青铜盘成组配套使用。</h3><h3>春秋时期的传统:鼎成序、簋成套、鬲成组、豆成对,盘、匜匹配。</h3> <h3>青铜盘最早出现于商代早期,战国时逐渐消失。西周中期前段流行盘盉相配,西周晚期到春秋战国则多为盘、匜相配,战国以后,沃盥之礼渐废,盘亦被“洗”替代。</h3> <h3>匜最早出现于西周中期后段,流行于西周晚期和春秋时期。</h3><h3>匜者,盛水器也,其形制有点类似于现在的瓢,前有流,后有鋬。</h3> <h3>盥洗,今日看来乃极平常之事,然而古人却将其做到了无以复加。</h3><h3>先秦诸多文献均提到盥洗,如《仪礼》《周礼》《礼记》等,不仅日常饮食起居少不了,还把盥洗上升为礼制。</h3> <h3>铜器之重,可以辨华夷、正名位;铜器之小,可以见巧思、品趣味。</h3> <h3>最后谈谈“弄器”之用:</h3><h3> 因器形甚小,做工精致,当为墓主生前玩弄之器”,所以多称此微型器为“弄器”。</h3><h3> 这种微型器物,从新石器时代开始就有发现,关于其功能,或者是作为首饰盒,或者是作为颜料罐,或者是作为盛放珍宝的器具,也或者仅仅是为了赏玩、好看,更或者是给小孩子们做的玩具,都需要根据器物自身的特点寻找线索。不过“弄”字的意义不仅仅是赏玩,更有为人所珍爱且实用的含义。</h3><h3>也从侧面反应了青铜器从祭祀礼器到开始向生活弄器转变的缩影。</h3> <h3>“弄器”之名出土实物资料:</h3><h3>商代殷墟出土过“王作(女瓦)弄方鼎盖”,大小只有 6.3×5.2 厘米。</h3><h3>辉县出土的“智君子之弄鉴”、“君子之弄鼎”、“君子之弄鬲”。</h3><h3>太原出土的“子之弄鸟尊”。</h3><h3>还有铭文“以为弄壶”的杕氏壶。</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