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零一八浙江游(游埠古镇,诸葛八卦村,潘周家村)

<h3> 2018年11月24日,我们一行26人,在唐先潮老师的精心组织安排下,去浙江兰溪市游埠古镇拍早茶一条街,拍诸葛八卦村,拍浦江县潘周村的一根面。还未进入古镇,看见河边的水桥头一位老婆婆在河边洗东西,一位建筑工人在洗手,好亲切的画面,深深印在脑海里的儿时记忆,立刻跳了出来,啊!原汁原味的古镇生活。</h3> <h3>  进入古镇,只见桥上悠闲的人们三三二二,漫步欣赏着景色,活泼的小狗也跟随着主人,停停看看,一派和谐景象。</h3> <h3>  走在古镇的老街上,看见一位年轻时尚的画家,正在一丝不苟地在墙上作画。</h3> <h3>  古镇上现在还有一个酱园在正常生产,画家即将完工的这幅画,反映了酱园当初的景象。</h3> <h3>  镇上还有一个摄影大家“郎静山”纪念馆,馆长把我们带到它的后院,只见富有江南韵味的花布高高地悬挂在空中,就像一个大染坊,颇具特色,原来馆长也是一个摄影家,特地布置了这样一个场地,供大家欣赏,拍摄。</h3> <h3>  在郎静山纪念馆的后园,摄友们动作一致拍摄心仪的画面。</h3> <h3>  傍晚时分,天空中慢慢变得漂亮起来,二条链状彩云冲天而起,像神龙的二条触须伸向天空,天空中粉色的云彩一层层铺开,美丽异常,摄友们抓紧机遇,变换着角度,拍下这美丽的瞬间。</h3> <h3>  11月24日,正巧是唐人老师的生日,晚上摄友们欢聚一堂,为唐老师庆生。</h3> <h3>  第二天天还没有亮,我们早早来到了街上,只见各个店主已经开门,生火作业了,看这位店主,头上戴了一个像旷工戴的头灯,帮助照明,忙着再生一个炉子。</h3> <h3>  今年七十五岁的缪工,聚精会神地站在台阶上,拍早茶一条街的街景。</h3> <h3>  茶室里,老伯静静地坐在那里,一边喝茶,一边欣赏着自己喜欢又熟悉的场景。</h3> <h3>  街边的老屋里,淳朴的村民还是悬挂着当年的毛主席画像,只是留下了岁月的痕迹。</h3> <h3>  镇边路口,几位阿婆把自家多余的蔬菜用富有当地特色的提篮装着,准备出售,一边闲聊一边等待顾客,两不误。</h3> <h3>  镇里街边的日杂百货店里,包罗万象,在我们市区有些物品是看不到的,比如有竹子编的鸡笼和篮子,有煤炉,有利用土灶余热的循环暖水壶等等,大大方便了镇上的居民。</h3> <h3>  11月25日上午,我们到了兰溪市的诸葛八卦村,我心中一直有一个念想,就是想看看诸葛八卦村的八卦图形,根据门票上的线路介绍,我们来到了村中的池塘边(钟池),可是看不出八卦图形,就在议论之际,边上老屋有一位老妇人对我说,从我家楼梯上去,可以看见,门票上的照片就是在我家楼上拍的。这房子有三百多年了,她丈夫姓诸葛,我付了五元钱,上去用手机拍了这张全景照片。尽管不是十分理想,却也心里蛮开心的,总算有一点看出八卦形状了。</h3> <h3>  就是这间老屋,门口的老夫妇就是诸葛姓氏的后代,靠着祖宗留下的老房,想上去看看的游客付5-10元,老夫妇的收入也蛮可以的。从六角形的窗户伸出相机,那要比在平地的视角好多了。</h3> <h3>  摄友丽丽上来了,从六角形的窗户里认真地拍外面的景色,看到丽丽手机屏幕上清晰的画面,抓住时机拍了这个画面,又用PS,把这间老房颇具特色的建筑造型衬在背景里。自己蛮喜欢的。</h3> <h3>  古镇里,来了一对新人,穿着流行的新人结婚礼服,在摄影师的指挥下,摆出各种姿势造型,以留下美好温馨的瞬间。</h3> <h3>  在首饰店的橱窗里,看见了这幅用手蒙脸微笑的广告画,脑海里立即跳出了新人拍结婚照的画面,二者合一,用ps的方法,学习做了这幅“不好意思看了”,自己觉得蛮开心的。</h3> <h3>  同行的摄友荣忍带了一只飞机,航拍诸葛八卦村,我们爷爷奶奶辈的摄友,童心大发,手拉着手,围着转圈,希望航拍的飞机把我们的动感拍出来,这时许老师正好在老婆婆的老楼里,他从六角形的窗户里把我们的转圈拍下了,我看看非常好,借来留个纪念,谢谢许老师。圆圈里穿黄色冲锋衣的就是我哦!</h3> <h3>  摄友们围在飞机操纵者的身边,认真地观摩着。</h3> <h3>  早上还阴沉沉的天空,现在出太阳了,蓝天白云,已经掉落一些叶子的枝条上,留下了色彩漂亮的秋叶,古色古香的马头墙在阳光的照射下,年代感十足,情不自禁用相机多曝的功能把它们摄入同一个画面。</h3> <h3>  26日清晨,我们去浙江金华市浦江县潘周家村拍“一根面”,潘周家村是一个有些年代的古村,有三四百年的历史,看见村里的老房子,好像与安徽的徽派建筑相似,据说他们的祖先是从安徽迁移来的,保留了当年的记忆,一根面的制作,也传承了下来。</h3> <h3>  我们去得早,天才蒙蒙亮,看见有的屋子里亮着灯光,勤劳的村民已经在家里的客堂里忙开了,取暖器,电风扇,大功力灯暖,全部开启,人工还要不停地巡视,挑开,为了把已经做好的“一根面”凉干,不要沾在一起。</h3> <h3>  宽敞的客厅里,被做好的“一根面”晾晒得满满当当。</h3> <h3>  大概上午九点左右,太阳公公总算钻出了厚厚的云层,村民们立即把一根面的架子搁到屋子外面,把面晒了出去,老屋,老工艺,多相忖,好美的画面。</h3> <h3>  村支书还特地为我们一展“一根面”制作的手艺,只见他快速地在不锈钢盘子里将“一根面”毛坯盘起来,他的助手一边飞快地将毛坯的面传给他,一边还说“不好断掉的”,他这个“一根面”要十五斤面粉。</h3> <h3>  只见他的助手双手上下翻腾,动作极快地把已经切好的面团拉成一条大概一个手指粗的毛坯面条。</h3> <h3>  各家各户都把自家的面条晒到了阳光下。</h3> <h3>  村边的一棵银杏树上,金灿灿的银杏叶煞是美丽,一位村妇将自家的“一根面”搬到了树边的太阳光下。</h3> <h3>  阳光下,小朋友欢快地来回奔跑。</h3> <h3>  妇唱夫随,老伯一起上来帮忙。</h3> <h3>  院墙外的场地上,一排一排的“一根面”,在阳光的照射下,闪着金光,摄友的飞机抓紧时机,升空拍摄,古老的工艺,引来现代的科技,和谐的统一。</h3> <h3>  一位村妇提着“一根面”出来,正巧小飞机降落,村妇小心翼翼地通过,“不要碰到我”。</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