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雪后的商丘古城很美,我们同学及朋友一行5人,在同学老薛及妇人的陪同下,美美地享受了一回古城文化大餐。虽摄技欠缺,还是拍了不少,制作此篇只当记实留念。</h3> <h3>商丘古城人说起名人轶事来,最让人耳熟能详的莫过于八大家和七大户:沈、宋、侯、叶、刘,高、扬二家在后头,陈家占个脚指头。就陈家而言:即是官宦之家,又是财富大户。</h3><h3> 商丘陈氏祖籍江苏宜兴西北十八里高塍镇西三里的亳村,为宜兴八大姓之一,在素有“教授之乡”的宜兴,陈家可谓是诗礼传家,名门望族。自明万历至清咸丰年间(1573——851)计出:状元一人、进士四人、解元一人、举人多人、贡生数十人、武秩散职87人。其中有宣威将军一人,最显赫者为明末都察院左都御史加太子少保陈于廷。</h3><h3> 商丘陈氏之祖起于陈于廷之孙陈宗石,在商丘历经三百七十年的繁衍生息,现已传至十余代,可以说枝繁叶茂,人才济济。回眸陈氏一族的兴衰荣辱,重拾三百七十年的流光岁月让人慨然兴叹。(一一江行义)</h3><h3></h3> <h3>历尽沧桑无人问</h3><h3>何须痴痴等客人</h3><h3><br></h3> <h3>曾经辉煌岁月好</h3><h3>如今闲作游人景</h3> <h3>枉有一幅大度意</h3><h3>无人问你茶可温</h3> <h3>归德府文庙,又名孔庙,为祭孔圣地。坐落在河南省商丘市睢阳区商丘古城内明伦堂东,前有畔池,并立有孔子、范仲淹的塑像。[1]是河南省现存规模最大的文庙建筑。[2]归德府文庙位于商丘市睢阳区。</h3><h3>孔子周游列国,回到祖籍宋国商丘时,曾在此讲学,后人为纪念孔子,就在此修建了文庙。归德府文庙始建于元初,距今已有七百余年的历史,历代均在原址上重建。</h3><h3>与全国其他文庙布局不同的是,归德府文庙大成殿极具中原风格的建筑特点,是唯一一座学堂建在大殿右侧的文庙,形成了左殿右学的独特建筑格局。归德府文庙被列为河南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h3> <h3>壮悔堂是商丘古城景点之一。记载风流才子侯方域,秦淮名伎李香君,邂逅在风雨飘摇的金陵城,郎才女貌,二人一见钟情,彼此倾心,不久侯方域纳李香君为妾,本来是一段天作之合的完美爱情,却因李香君的身份不为侯家所容,被赶到城外居住,最终含恨而死。侯方域伤心欲绝,又忆起自己生平的遭遇,感叹悔恨之事甚多,于是把自己的书斋更名为“壮悔堂”,不久便郁郁寡欢而病逝,为中国古典名剧《桃花扇》写下了一个悲情的结局。</h3> <h3>身着玲珑龙凤衣</h3><h3>心藏多少古今秘</h3> <h3>来到如今的商丘古城,那保存完整的高耸的城墙,总会第一眼就吸引到人们的关注。</h3><h3>商丘古城的城墙,已经历经了500多年的风霜雪雨。500多年来,许多悲欢离合的故事曾经发生在城墙根下。</h3><h3>说到城墙,还有许多故事不为人们所知。</h3><h3>城墙,史志中的记载</h3><h3>商丘古城又称归德府城,即明清时期河南省商丘县城。建于明正德六年(1511),距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古城由内城(砖城)、城湖、外城墙(城郭)三部分构成。城墙周长 3.6 公里,有东西南北四门(根据五行相生相克之说,为防金木相克,古城东西两门相错一条街),东为宾阳门,西为垤泽门,南为拱阳门,北为拱辰门,南门东西两侧各有水门一座,四门外各有瓮城一座,每一座瓮城门各有一门,东西瓮城门向南,南瓮城门向东,北瓮城门向西,故商丘古城有四门八开之说。内城墙平面近方形,南北略长,周长4327米,城墙底宽10米,上宽6.7米,内为夯土,外包青砖,墙高7米,上砌1.8米高的女儿墙,城内面积1.13平方公里。古城内共有107条街道,呈棋盘式布局,明清时期的街道布局基本保存完好,城内还保留有近十处明清时期的四合院建筑。城墙、城郭、城湖三位一体,使古城外圆内方,成一巨大的古钱币造型,建筑十分独特。有商丘作为华夏之邦商品、商业、商文化发祥地之隐喻。外城墙,又称土城墙、护城堤,始建于嘉靖十九年(1540)春,《商丘县志》记载:“城堤距城一里许,围十六里,阔二丈,址阔六丈一尺。明嘉靖年间,巡抚都御使魏有本檄知州李应奎筑。”后迄明清两代均有修葺。城湖位于内外城墙之间,又称城池,始建于明嘉靖十九年(1540)春。清乾隆十九年(1754)《归德府志·城池》记载:“池距城丈余,阔五丈二尺,深二丈。”以后明清两代均有开挖修复。内城墙为夯土筑成,外包青砖,又称砖城墙,始建于明弘治十六年九月,清乾隆十九年《归德府志·城池》记载:“(城墙)围七里二分五厘,共一千三百四丈二尺五寸,高二尺五丈,广一丈三尺……明嘉靖三十四年(1555),知府王有为重修,又建西、北门楼各一,东南门楼二,俱加修葺,又建角楼四,敌楼一十三,警铺三十二。三十七年(1558),巡抚章焕檄知府陈学燮,包以砖。”</h3><h3>城墙,回不去的记忆</h3><h3>孟宪炘老人,如今已是74岁高龄,他是古城内土生土长的老居民了。在他的记忆中,曾经的古城墙和如今有着很大的不同。</h3><h3>“长度和宽度不一样,以前的城墙上面得有一米多宽,能并排走两个人,有两丈多高……”孟宪炘说,他小时候经常和小伙伴一起爬到城墙上并排沿着城墙走,“以前的城墙外面是砖城墙,里面是城墙土,很厚实。建国初期保存得还非常完整,后来附近的百姓因为穷,开始卖砖渣,人为地将保存完整的城墙给破坏了!”</h3><h3>孟宪炘说,建国初期,许多古城内外的居民在建房时,使用砖渣修建地坪。当碎砖块不够用的时候,就有人打起了古城城墙的念头。将保存完整的城墙,拆除了许多。把拆下来的城墙砖打碎,作为建筑材料。</h3><h3>而在古城外围的城郭,如今更是难觅其迹。因为城郭为黄土夯实而修建,在历经风雨和城市发展后,大部分都已经消失不见了。如今,只有在古城南关和西关,还保留着一部分。</h3><h3>据孟宪炘介绍,他记得建古城墙时用了三种规格的青砖。“最大的青砖有五十来斤,长约七十厘米,宽约三十厘米,两三寸厚,其次就是三十来斤和十来斤的青砖……”孟宪炘说,“以前的城墙都是先修土后修砖,城墙土修好以后,再修城墙,铺青砖的时候每隔一层就错开一厘米,形成斜坡,跟现在看到的城墙斜坡基本上一致!”</h3><h3>孟宪炘说,以前根据残损城墙处的结构可以清晰地看出来城墙砖里面是夯实的土城墙。这样的结构,也是中国古城墙修建的普遍方法。就是先将黄土夯实,筑出城墙的模样,然后再用城墙砖在外面包裹。</h3><h3>就在近代,商丘古城城墙还曾经进行了多次维修。在修复的时候,使用了不少仿制的城墙砖,这也使得商丘古城的城墙砖更为复杂,但一般人往往难以发现。</h3><h3>“3600个垛口,3600个兵,又有3600丁……”据孟宪炘老人介绍,那时候的城墙上面一共有3600个垛口,每个垛口有两个炮位,用于防御敌军,“我小时候经常爬上去玩,上面的城墙垛有1.5米高,16层青砖垒起来的,现在还能看见一部分的老城墙,土城墙还能看出规模,南土城墙遗址还在,但是看不出来以前的规模了!”</h3><h3>城墙, 将焕发新风采</h3><h3>归德府城墙是目前我国遗存较为完整、为数不多的明代府县古城墙之一,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承载历史和文化的世界瑰宝。为了将这古城文化世代传承下去,该项目已经国家文物局批复立项,维修方案已经省文物局批复通过,总计划申请国家文物保护经费1.7亿元,此次归德府城墙修复加固工程为南城墙东段和东城墙南段,长1100米,2014年已全面展开。(一一东方新闻)</h3> <h3>商丘古城南门外有一占地广阔的陵园。又名为张巡祠。园内有唐代“安史之乱”时因守睢阳而殉国的张巡之墓。 唐朝的睢阳是通往江淮的交通要道。公元757年,安史之乱判军为了打通睢阳,然 后南下江淮,派大将尹子奇率兵13万夺取睢阳。 睢阳太守许远求助于雍丘防御史张巡。张巡立即带兵3000进驻睢阳,与许远守军3800人合兵抗战。 张巡善谋略,精兵法,此前已多次以少胜多,抗击了安史叛军。许远自知军事上不如张巡,战守事宜全由张论指挥。 张巡率众抵抗,日夜苦战,杀敌无数。有时一天多达数十战。 张巡等坚守了十个月,大小战斗400多次,杀敌12万多。其间,城中的战马、麻雀、老鼠、树皮、草根、纸、茶等能吃之物全部吃光,兵士仅余400人,终因饥饿、疲惫至极,无力再战,城池沦陷。张巡、许远及南霁云等将土被俘后骂敌不绝,英勇殉国。 睢阳之战以少胜多,阻住了安史叛军的南下,保全了江淮,为平定“安史之乱”立下了大功。 张巡等将土的壮举,一千多年来一直被后人传颂。张巡甚至于被江淮、台湾、东南亚等地的人们称为张王爷,象敬神一样敬奉。</h3> <h3>应天府书院又称应天书院、睢阳书院、南京书院、南都书院、南京国子监,位于河南省商丘市睢阳区商丘古城南湖畔,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四大书院之一,史载“州郡置学始于此”。</h3><h3>应天府书院前身为睢阳书院,是五代后晋时的商丘人杨悫所创办。北宋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宋真宗改升应天书院为府学,称为“应天府书院”,并正式赐额“应天府书院”。[1]大中祥符七年(1014年),应天府(今河南商丘)升格为南京,成为宋朝的陪都,应天书院又称为“南京书院”。庆历三年(1043年),应天府书院改升为“南京国子监”,成为北宋最高学府,同时也成为中国古代书院中唯一一座升级为国子监的书院。</h3><h3>北宋书院多设于山林胜地,唯应天府书院设立于繁华闹市之中,人才辈出。随着晏殊、范仲淹等人的加入,应天府书院逐渐发展为北宋最具影响力的书院。</h3><h3>书院内主要景点有:崇圣殿、大成殿、前讲堂、书院大门、御书楼、状元桥、教官宅、明伦堂、廊房等。</h3><h3>范仲淹《南京书院题名记》载:“天下庠序,视此而兴”。[3]《九朝编年备要》载:“宋兴,天下州府有学始此”。[4]元代赵孟瞓《义学记》载:“宋初时天下有四大书院,应天书院为首。”[5]</h3><h3>1998年4月29日,国家邮政局在商丘举办了“四大书院”邮票首发仪式。[6]2015年3月13日,应天书院被列入“河南省社会科学普及基地”。</h3> <h3>一抹暖阳</h3><h3>一片素雪</h3><h3>和着岁月微醺</h3> <h3>方园成于矩</h3><h3>名利始于心</h3> <h3>来一张合影吧,感谢你老薛!!</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