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命哲学之三界 3

立君

<h1>  道心<br>以道心为人处世,可使生命与道合一,可达到尽人合天,止于至善之目的。什么是道心,简要论述如下:<br>“道”,是至平至常的,不是什么神奇奥妙,远离人生的东西,就在我们日常生活、为人处世之中,道贵实行,说与做要统一起来。<br><br>尽伦:家庭中的伦理,不外孝悌慈三个环节,尽伦的重点是“求己”。子女对父母要尽孝,兄弟姐妹之间要尽悌,父母对子女要尽慈,夫妻之间要尽义,尤其孝道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社会上有尽职之道曰“忠”,有朋友之道曰“信”。伦常之道不是用一个简单原则而能解决一切问题的,表面看,是人对人的问题,其实质乃是心对心的问题,尽伦是道心的主要体现。“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br><br>责任心:一个家庭,一个群体,一个社会,都有不同的分工,只有各负其责,都关心整体,这个整体方能正常运作,否则便是一盘散沙,没有生命力了。如果一个社会,人人都无责任心,那么这个社会的生命力也就可想而知了。“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正是责任心的升华。所以责任心对常人来说,是道心的根基,但是以圣佛来讲,责任心乃道心的极致。<br>自我认识:认识自己,才能控制自己,掌握自己。否则,甘于被自私自利、惟利是图的心牵着鼻子走的人,不能自我主宰,其下场当然是可悲的。只有充分认识自己心性的阴暗面,进行自我克服,自我调整,自我平衡,自我提高,以至自我充实,增强道心,才能最终达到自我完善。</h1> <h1>  适应心理:人的心灵要能适应顺逆不同的各种境遇。在坎坷逆境中,不颓靡,不灰心,不为所转移,能经得起突如其来的打击,这是一种很了不起的精神素质,是事业成就的砥柱,是理想实现的保证。。<br>修道的人,要善处环境,不仅不被名牵利诱,而且要有克服困难,不畏艰险的精神。儒家的“贫而乐”,佛家的能“忍辱”,都是这种情操的体现。<br><br>爱心:爱心是道德的源泉。孔子说:“仁者爱人”。“仁”是孔子全部学说的核心,爱是一切伦理学说之所由出。家庭的天伦之乐,温馨与幸福,无不是从爱心产生的。由近及远,“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爱心又是一切力量的源泉。比如个女人在未做母亲之前,胆量是很小的,但有了小孩之后,为了保护小孩便可与猛兽搏斗,迸发出不可思议的勇气。不论从事什么工作,缺乏爱心,不能爱自己所从事的事业,便等于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断难有成。<br>公德心:<br>一个群体,人人我自当头,个个私心泛滥,这是极为可怕的现象。只有人人都有公德心,群体才会兴旺发达,个人的自下而上才有保障。必须从幼年时,即开始培养教育,使其道心逐步成长,<br>宽容心:能否容人,是衡量一个人是否有大胸襟的主要尺度之一。<br>同时也是修道成德者的重要因素。所谓“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从家庭来说,如果彼此不能相容,斤斤计较,则很难和睦。从一个团体来讲,领导者对下属人员吹毛求疵、求全责备,缺乏爱心,必然挫伤大家的积极性,到头来免不了人心涣散,分崩离析。从一个兴旺发达的大群体来看,做为首脑,其度量之大,自不待言。<br><br>感恩心:处处感恩,时时感恩。常存感恩心,便产生和暖之阳气,常存怨尤心,便产生阴气。阳气使人心身健康,阴气使人易患疾病。心理健康,身体自然健康。感恩可促使人更好地为大众服务,感恩可提高人的品德,感恩可使心灵中产生暖流,可使人常在幸福之中。</h1> <h1>  道心与人心之间,是消长进退的关系。并不是人心死掉了道心才生,而是谁统率谁的问题。在日常生活中,人心为主,私欲泛滥时,则道心消退,必然出现损人利己,以私害公的不首先行为。这是人心占了上风,道心不得抬头的结果。反之,如果道心当家作主,则人心自然消退。在行为上,必然表现为公字当头,舍己为人的道德风格。所以道心与人心的彼此消长进退,决定每个人的生命性质。</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