炉霍非物质文化遗产——郎卡杰唐卡

仁真交

炉霍是郎卡杰的故乡 <h3>唐卡是藏文音译,指用彩缎装裱后悬挂供奉的宗教卷轴画,是藏族文化的精华荟萃,其制作工艺早在吐蕃王朝时期已臻完美。唐卡分勉唐、钦则和噶玛噶孜(噶玛呷直)等画派。郎卡杰(约1610年—?)出生于今炉霍县新都镇朱巴村,是噶玛噶孜画派著名画师,传说是由莲花生大师传授画笔的神授画师。郎卡杰大师以其个人的文化修养和对藏文化的积淀,开创了独特的郎氏画风,形成了郎卡杰画派。画派传承至今已有400多年历史,是甘孜州最为古老,传承最为久远的唐卡画派。郎卡杰擅长画微型佛像,线条勾勒细如发丝,常需借助放大镜观赏。据称,他能在半面豌豆上刻画出释迦牟尼佛及十六尊比丘,人们尊称他为“朗卡杰”,意为“天之饰物”,有了他天下被装饰得更美丽。</h3> 用生命修行的唐卡 <h3>绘制唐卡流程复杂,需要经过研制画料、绷展画布、打磨布面、起草构图、造像度量、绘制背景、染色勾线与唐卡开眼等几道大的工序,其细节工序多不胜数。以打磨布画为例,之前已经历过绷展画布、涂抹矿物粉的过程,打磨时要用适量的水,水太多会透布,颜料会粘在板上,太少则会磨破画布。画布以前是人工织造,纹路比较粗糙,现在的机织布效果更好。以前是用没有受过污染的白石,现在用碗口较厚的白瓷碗。因为现在很多唐卡要销往内地,就有一个防潮防虫的问题,所以必须在涂抹画布时在颜料中加入一种特殊的植物汁液。</h3><h3>度量经在唐卡绘制过程中特别重要,所谓度量经,就是绘制佛像的长、宽、高包括底座等的比例,掌握度量经,能让新手很快画出一幅较好的佛像,也能让有绘画功底的人更准确地掌握佛像结构神韵。染色之后要镀金,仅镀金又需要四道工序。最后一道工序是开眼,开眼即刻画脸部直到最后描绘眉眼的过程,被许多画师视为绝技。</h3> 让唐卡走向世界 <h3>为将郎卡杰唐卡画派发扬光大,2012年,在甘孜州郎卡杰唐卡文化有限公司的大力支持下,组建成立了甘孜州郎卡杰唐卡非遗博物馆。博物馆位于炉霍县文化地标——霍尔文化广场,建筑面积4000平方米,是炉霍县唯一集唐卡绘制、展示、销售等于一体的多功能博物馆,馆内收藏了众多郎卡杰大师及其嫡系弟子的精品画作,还收藏了100余幅郎卡杰画派精品。博物馆主要设有画派介绍区,唐卡绘制流程区,精品展示区,获奖唐卡展示区以及教学办公区等功能区,能让您在参观的同时,更加深刻体会郎卡杰画派的精髓和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h3><h3>目前,炉霍县郎卡杰唐卡非遗博物馆是甘孜州民间投入最多展览面积最大,收藏郎卡杰画派唐卡最为丰富的民间博物馆。<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