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绳放哈――马宽平老师印象

<h3>八月未央,黄河汤汤。</h3><h3>国培计划(2018)西北师大第一阶段的培训接近了尾声。</h3><h3>一天晚饭后,看到群里通知,让所有学员到西北师大操场集合,参加“趣味体育”活动。我本老弱,加上体育方面没有任何特长, 所以在当初报名的时候,我没有报任何项目。而且一天下来已经非常累了,很想休息一下,不想去参加活动了。但又一想,我毕竟也是“所有学员”中的一员嘛,怎能说不去就不去呢?更何况,我不参加比赛,还可以拍照嘛!嗯对,一说起拍照,我的兴致便来了。于是,便背起相机,扑踏扑踏和语文班的同伴们一起去到了师大的操场。</h3><h3>夕阳西斜,万物静美。</h3><h3>操场上,各种趣味体育活动如期进行。我作为一个“旁观”者,拿着相机在这儿拍拍,那儿看看,也算是个“忙人”了。而在所有的活动中,最吸引人的便是拔河比赛了。由于拔河本身的特点,参与的人比别的项目多的多(若是三个四个的,怎么拔嘛), 因为参与的人多就显眼,因为显眼吸引来了更多的人……当时的场景简直可以用“壮观”来形容。</h3><h3>而每次比赛的情形是:在裁判刚刚喊了“预备”二字,还未吹哨正式开始之前,两个队的人马便争先恐后的使出洪荒之力拉将起来;或者,趁一方队员放松警惕、“打盹”的瞬间,另一方队员不管三七二十一将绳扯过去很远;又或者,在双方势均力敌、僵持不下的途中,其中一方的尾部突然莫名加进去几个“散兵游勇”,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帮这一方队员将绳拉过红线,给对方队员一个措手不及……凡此种种,将裁判整的焦头烂额,精疲力竭——对了,现在该说说裁判了:</h3><h3>站在两队人马之间、手握裁判大权的人,人高马大眼睛小,额上有明显的一条一条的横纹,再加上他当时身着稍微有一点不合时宜的、灰色中印着其它颜色的图案(到底什么颜色什么图案,记不清了)的长袖线衣(其他人都还穿着短袖),还说着一口不知是秦安、清水还是张家川的方言,给人留下的印象, 完全就是一个农村“大叔”的形象。</h3><h3>“他是西北师大的体育老师?西北师大的老师也有说方言的?西北师大也有这么‘老土’的老师?……”当时,脑海中涌出如此这般一系列的问题。</h3><h3>而在他履行裁判职责的过程中,每当遇到上述“不按常理出牌”的情况,他操着一口方言、说的最多、最搞笑的的一句话便是:“把绳放哈!”开始时平静淡定地说,后来声嘶力竭地喊,再后来便是怒发冲冠地吼了!可无论他怎么说怎么喊怎么吼,那些人还是死死地抓住手中的绳,硬是不肯“放哈”,他口干舌燥挥汗如雨却又无可奈何,使人不由想起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所描绘的情景:</h3><h3>“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公然抱茅入竹去。口焦唇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h3><h3>最后,在群情激昂的呐喊声、叫好声中结束了拔河比赛,结束了趣味体育活动。夜色渐浓,大家四散离去。而“把绳放哈、把绳放哈、把绳放哈”的声音似乎还在西北师大的操场上空回荡。</h3><h3>我们一行几个人一路模仿着“把绳放哈”的情景,说笑着离开操场,回党校招待所的住处。正当我们上楼梯的时候,从后边上来了几个人。其中一个穿着和刚才裁判一模一样衣服的人三步并作两步走到我们的前面,径直上楼去了。咦,这人怎么那么像刚才那个裁判呢?问一起的人,说是嗯,有点像。他难道也是国培的学员?大家说可能是。的确,从穿着和长相看,是有点像。可从眼前的人走起路来风风火火、脚下生风的样子看来,又有点不像。前面说过,当裁判的那个人有一点点“老”嘛。</h3><h3>后来,又在楼梯上、过道里看见过几次,而且每次是和张川同行同行,所以才确定他就是参加国培的学员,并初步判定他是张川学员。至于叫什么名字,是哪个班的,则一概不知。</h3><h3><br></h3> <h3>培训第一阶段结束的总结会上,又一次看到了他,这次是在他作为学员代表上台发言时看到的。身着白衬衣蓝西服的他,步履轻快地走上主席台,用流利的普通话发言。彼时的他,自然大方,侃侃而谈,不仅看不出任何“老”“土”的痕迹,而且简直可以用“英俊潇洒”来形容,与那天的裁判形象判若两人。</h3><h3>我低头悄悄问身旁的人:“他是不是那个裁判?”</h3><h3>她说:“应该是,因为高小强主任刚管他叫马裁判。”</h3><h3>总结会结束,大家挥手告别,各奔西东。</h3><h3>二十天后,背上行囊,又一次来到安宁,来到西北师大,进行第二阶段的培训。九月的安宁,秋色正好。党校院内,爬山虎的叶子由绿变红,在阳光下格外亮丽好看;西北师大人行道两旁,一棵棵槐树默然站立,庄重而安详。</h3><h3>一次去师大学生食堂吃早餐,抬头间,看见“马裁判”和其他几个张川同行坐在我们的斜对面。我生性胆小木讷,不善言辞,尤其不善与不熟悉的人搭讪。但“马裁判”在拔河比赛中给我留下的印象实在太深刻了!于是,便怀着十二分的好奇斗胆喊着问他:“你就是那个‘把绳放哈’吗?”</h3><h3>他朝我笑笑,点点头。不知他是给了我肯定的答案,还是因为食堂里人声嘈杂,他根本没有听清我说的是什么,只是礼貌性地“冒叫胡答应”(老家的一句方言)呢?</h3><h3>但不管怎样,那个认真负责、一本正经地组织拔河比赛,一遍又一遍地用方言喊着“把绳放哈”的那个人的形象一直被我们大家记着,每每说起,便伴随着笑声。他给大家带来的快乐,也许已经远远超过了一场拔河比赛的意义。</h3><h3><br></h3> <h3>十月份回到各自的工作岗位以后,两个县按实际情况先后开始了送教下乡活动。由于忙、累、病等原因,我对两个多月来培训群里铺天盖地的照片、视频、美篇等大多“视而不见”,有时看到一个较为新颖的标题,打开一看内容,还是大同小异,便立马退出。今天早上无意中又点开了一个署名西北师大倪贵艳的人的美篇,粗略的浏览了一下,并点开了其中的一个视频。这一点不要紧,发现视频中与高小强老师字斟句酌地交流历史科参培学员们拟定的教学改进行动计划的那个人,竟然就是那个“把绳放哈”老师,而且,他在与高老师交流时竟然又用的是方言(使用方言是他的一贯风格嘛)!再回头看文字介绍,才知道他的名字叫马宽平。 哦,对他留意这么长时间了,至此,才知道他姓甚名谁。</h3><h3>其实,不知道姓名又如何呢?由于一段时光,一些事情,与一些人邂逅,不问来去,只记住他的好、他的与众不同,便足矣。</h3><h3> 转眼冬深,记忆依然温暖。愿“把绳放下”老师率真不改,热情永在,怀揣初心,一路前行。</h3><h3></h3><h3><br></h3> <h3>后记:由于水平有限,加上身体状态不佳,写出的文字啰哩啰嗦,词不达意,有的地方甚至可能还有明显错误,望文中主人公马老师及其他阅读此文的人谅解。另,除了语文班成员,其它学科的人可能绝大多数都不认识我是谁。为了免除猜测给大家带来的麻烦,索性附上本人照片。而我用手机拍摄的马老师在总结会上发言的照片不知什么时候给删掉了,所以无法在此呈现。不过,相信凡去过拔河比赛现场的人,都知道曾说过“把绳放哈”的人是谁。😁😁😁</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