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如果说十一月份因为没有节日和大型活动,是相对平静的一个月,那么,十二月份就是重归喧嚣的一个月,因为这个月包含着圣诞,还连接着元旦;预示着期末的到来,也开启了新的一年。所以,十二月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月,是需要班主任特别用心的一个月。工作千头万绪,在此我只想谈一件事,就是如何引导学生过个有意义的节日。 </h3><h3> </h3> <h3><br></h3><h3> </h3><h3>一、节日——开阔视野</h3><h3> 孩子们喜欢过节,而且很喜欢过洋节,这固然与商家为追求假日经济而大肆炒作有关,与经济发展、资讯发达、国际交流日益密切有关,与年轻人喜欢新奇也不无关系。</h3><h3> 圣诞节是一个很受年轻人追捧的节日,每年圣诞来临,学校周边的小卖部、小摊贩都会准备包装精美的苹果,学生们争相购买,送给同学、老师和家长,场面温馨感人。</h3><h3> 近几年,对年轻人喜欢过洋节这一现象,媒体有过很多报道,有报道提出,我们的传统节日越来越不受重视,是因为年轻人喜欢过洋节日;还有报道称某校不允许学生过洋节日。我个人认为,传统节日和“洋节日”不是非此即彼的对立关系,传统节日受到冷落不能归罪于“洋节日”,而应该从传统节日本身去找原因。对于该不该过洋节,要认真分析,科学引领。</h3><h3> 其实节日无所谓好与坏,关键是你为何过,怎么过,过得怎么样。有一次,圣诞节将至,见到一个学生桌上摆着一个苹果,我问学生,为什么要过圣诞节?学生回答是因为大家都过。怎么过?送苹果。为什么送苹果?苹果代表着平安。为什么苹果代表平安?苹果的“苹”和平安的“平”同音。我有些不解,圣诞节是一个舶来的节日啊,在中文里这两个字同音,但在英语中它们发音不同啊!看起来学生对圣诞节所知不多,过圣诞节也就是凑热闹随大溜。</h3><h3> 现在,我们提倡节日文化,西方的节日自然也有其文化内涵。随着全球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国际交流已经深入到社会的各个阶层,中学生走出国门的机会也越来越多。我们学校作为河北国际学校,不仅有外教上课,每年还有几十名外国留学生在我校学习;学生们出国交流、留学深造的机会也很多。适度了解一些西方文化、礼仪常识也是很有必要的。如果利用节日,学习有关节日的知识礼仪,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呢?</h3><h3> 于是,我布置了一项任务,让学生们课下查找有关圣诞节的知识,班会课上共同分享。学生们积极发言,讲圣诞节的来历,介绍西方人过圣诞节的形式,谈自己收到“苹果”时心情,等等。通过这节班会,学生们开阔了视野,对圣诞文化有了更多的了解,对同学友谊也有了更深的体会,与留学生、外教的交往也更加顺畅自然。</h3><h3>二、节日——展现才华</h3><h3> 每一个人都渴望成功,都渴望表现自己,这一点在中小学生中尤为明显。好表现自己并非坏事,这是孩子共有的心态,如果加以合理引导,就可以把学生的表现欲变为学习的动力;反之则可能成为学习的阻力。教师要充分了解每个学生的特点,给他们提供表现的机会,为他们搭建展现才华的舞台,而节日就是学生展示才华的好机会。</h3><h3> 有一年,我班有一个女生,学习一般,但心灵手巧,用一根丝带能编出各种装饰物,总在课间折来折去,吸引了很多女生,影响了学习。如果严厉批评,勒令她不许带到学校来玩,可以做到;如果和家长取得联系,要求她在家里也不玩,也可以做到。但是,不玩不等于学习,而我的目的,不是阻止她玩,而是要引导她学。如何做到既尊重她的个性特长,又让她把精力用到学习上来呢?</h3><h3> 经过反复思考,我决定采取正面引导的方法彻底解决这个问题。恰好元旦将至,我让她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女生给每位老师编一个小花篮作为新年礼物。这一来她可有了用武之地。她用灵巧的双手,编出一个个精美别致的小花篮。得到花篮的老师都给予她最真诚的感谢,同学们也投来赞许的目光。</h3><h3> 事后,我对她说:“你很聪明,能把一根平直的丝带编成美丽的花篮。为何不把聪明才智用到学习上,为自己编织一个美好的未来呢?”听了我的话,她陷入沉思。从此,她有了很大改变,成绩不断上升。</h3><h3> 多一把尺子量学生,这个道理我们都懂。但在平静枯燥的日常学习中,很多“尺子”是派不上用场的,只有在这些特殊的日子、特别的活动中,那些有特殊才能的学生才能一展身手。秋季运动会,擅长体育的学生一展风采;国庆节演讲比赛,擅长演讲的学生锋芒初露;校园歌曲大赛,“小百灵”可以引吭高歌;元旦联欢会,“小天鹅”可以尽展优美舞姿。当他们尽情绽放的时候,当掌声为他们响起的时候,他们内心涌动的不仅是快乐,还有自信。</h3><h3>老师们要重视这些节日,是它们让枯燥的日子缤纷绮丽,让平静的校园激情四射,让平凡的学生不再平凡。</h3><h3>三、节日——凝心聚力</h3><h3> 每到元旦,学校都要以班级为单位举行联欢会,这是放松心情、增进团结、建立友谊、改善师生关系的契机。同学们很喜欢。</h3><h3>如何开好元旦联欢会呢?我思考了很多,也尝试了很多。</h3><h3> 我一直认为,作为班主任,在这个辞旧迎新的特殊日子,我应该和学生在一起。这是我的职责,也是我的心愿。所以,有很多年,我是“与生同乐”,全程参加学生联欢会的。</h3><h3>有一年元旦,班里开联欢会,我从头至尾一直在场,联欢会的气氛很热烈,学生们玩得很高兴。但后来,我看到一个学生在周记中写道:“我本来想和同学合唱《我是个坏小孩》,看到老师瞥了他们一眼,所以我没有唱。”看着学生的周记,我才明白这个活跃分子为什么在联欢会上自始至终一言不发了,但我没有“瞥他们”一眼啊,因为我也很喜欢《我是个坏小孩》这首歌,而且作为一个成年人,我也不会把唱《我是个坏小孩》的学生当成坏小孩。学生的心思多么细腻啊!或许我的存在无形中给了他某种压力。</h3><h3> 这件事引起了我的思考。元旦联欢是为了让学生释放压力、享受快乐的,班主任全程跟班,指手画脚,学生放不开、玩不爽,那目的就没有达到。怎么办呢?我试着离开。</h3><h3> 从那以后,每次联欢会之前,我要召集班干部开一个碰头会,做出大致安排,并提出纪律要求:不许动火做饭,不允许放鞭炮,不允许表演不健康的节目,要在学校规定的时间结束。其他事情由班干部自行组织,我只做一个快乐的观众,有时我连观众也不做,乐得逍遥。</h3><h3> 有一年元旦联欢会,我把给学生准备的礼物发完后,简单说了几句就离开教室,回到了办公室。那天,学生们尽情地表演,非常快乐。为了增进与其他班级的友谊,还派出代表到其他班演出。当学校领导来向他们祝贺新年的时候,他们表现得彬彬有礼,非常得体。</h3><h3>会后,我表扬他们做得好,他们说:“班荣我荣,我们是班级的主人,我们的一举一动都代表着班级的形象,我们是班级的代言人。老师信任我们,理解我们,给我们留下了自由活动的空间,我们就要努力表现,把最好的形象展现出来,决不辜负老师的信任。”</h3><h3> 前进一步是爱,后退一步也是爱。国画讲究留白,班主任管理班级也要“留白”——给学生留下释放压力、发挥才能的空间,教师后退一步,反而激发了学生的主人翁意识,起到了凝心聚力、稳定班级的作用,我很开心。</h3><h3>学生喜欢开元旦联欢会,但是年年开就没有意思了。怎么办呢?换方式,换内容。</h3><h3>高一开联欢会,学生们唱歌、跳舞,尽情展示,增进了解,效果很好。</h3><h3> 高二的元旦,我组织学生进行百科知识竞赛,不仅有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还有安全、法律等方面的知识,把有关知识提前印发给大家,以组为单位进行比赛,优胜组有奖。学生们热情高涨,积极参与。在娱乐中学习,在学习中娱乐,随着新年钟声的敲响,他们不仅收获了快乐,还收获了知识,获得了成长。</h3><h3>而高三呢?我们可能组织学生看一场电影,打一场篮球,做一场游戏,也可能组织学生静静地想一想,明年的元旦你在哪里。</h3><h3>四、节日——促进成长</h3><h3> 中华民族是礼仪之邦,我们的节日很多,节日文化也很丰富。但是,很多人忽视了节日的文化内涵,只把节日当成请客送礼、吃吃喝喝的日子,于是,节越过越累,越过越俗,人们不仅不盼望过节,还怕过节,甚至产生了“节日病”等流行语。</h3><h3> 其实节日可以过得很高雅,很深刻,很有意义。尤其对于成长中的学生,如果我们开动脑筋,深入挖掘,就能把节日变成教育的切入点,使教育更加有效。且不说教师节、父亲节、母亲节这些对象鲜明的节日,不说端午、中秋、新年这些文化内涵丰富的传统节日,也不说五四青年节、八一建军节、十一国庆节这些具有重要纪念意义的节日,单是一个元旦,就能收获很多很多。</h3><h3> 每年元旦之前,我都会给学生们布置一个作业,写一篇题目为“回顾与展望”的文章——回顾过去的一年,你有哪些收获和遗憾;展望新的一年,你有哪些目标,如何去实现。然后召开一个名为“回顾与展望”的主题班会,让学生们分享成绩,畅谈理想。</h3><h3> 不要小看这个班会,它的作用很大,因为它能够触及孩子们的心灵。盘点过去的一年,有的人收获满满,桩桩件件可圈可点;有的人却一无所获,日复一日虚度一年。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当大家把自己一年的收获“晒”出来的时候,无需多言,每个学生心里都会掀起滔天巨澜。所以,这个班会往往是在欢声笑语中开始的,却在凝重的思考、深深的叹息中进行,最后在铿锵的誓言中结束。</h3><h3> 当然,要想最大限度地发挥节日的教育作用,班主任的点拨引导不可或缺。每年元旦的主题班会,我都要做一个总结发言,姑且算作新年致辞吧。总结成绩,提出要求。我告诉学生们:一味沉湎于过去的人,现在和将来都不属于他。让我们振作精神一起上路,脚踏实地地过好每一天,让新的一年没有遗憾只有精彩……</h3><h3> 写到这里,我想到了毕淑敏的一句话:“人生本没有意义,每个人必须为自己的人生确定意义。”套用一下,其实节日本没有意义,需要我们为它确定一个意义,一个积极的意义,使原本苍白的日子变得绮丽浪漫,使原本平凡的日子变得深刻而富有启迪。</h3><h3> 亲爱的老师们,赶快行动起来,赋予每一个节日特定的意义吧,让它们成为教育的契机,引领我们走进学生心灵世界!</h3><h3><br></h3><h3> 摘自《班主任之友》</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