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论语》

知轩识文

<h3><br></h3><h3>&nbsp; &nbsp; &nbsp; &nbsp; 沏一碗清茶放在桌上,惬意的坐在椅子上,捧一本书,细细品读。这次在书的海洋漫游,我既不去《三体》中遥望文明间的迭起兴衰,也不去《三国演义》中跟随诸葛亮草船借箭,而是进入《论语》的世界。</h3><h3><br></h3><h3>&nbsp; &nbsp; &nbsp; &nbsp; 《论语》中,第一句提到的便是学。“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这句话家喻户晓,近乎人尽皆知。孔子本人就十分热爱学习,把学习当作自己的乐趣、志向,“吾十有五而志于学”充分体现了他的好学。“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这句话虽然是孔子自己所言,却并非“王婆卖瓜”,毕竟能有多少人比孔子还喜欢学习呢?孔子“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可见他爱好学习以至于“不耻下问”。而且,他还痴迷学习“三月不知肉味”。此等好学,谁人能及也?生活中,我们总能见到一班“眼高手低,志大才疏”的人,最后,他们往往落得一个“悲守穷庐,将复何及”的结果。所以,我们应该“活到老,学到老”,我身为一名学生,更要好好学习。</h3><h3><br></h3><h3>&nbsp; &nbsp; &nbsp; &nbsp; 《论语》中,有孔子所倡导的孝。“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父母唯其疾之忧。”“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论语》中谈论孝的圣贤之言数不胜数,告诫了无数华夏后人,在整个中国历史中扮演着主角。想想现在那些“啃老族”,就是赤裸裸的不孝,最后还不是被大家看不起。更何况对上都不孝,孩子们难道不会效仿吗?</h3><h3><br></h3><h3>&nbsp; &nbsp; &nbsp; &nbsp; 《论语》中,有孔子所强调的礼。对于那些“八佾舞于庭。”的人,孔子愤怒至极的评价“是可忍,孰不可忍。”。对于那些“以雍彻。”的人,孔子讽刺道“相维辟公,天子穆穆奚取于三家之堂?”。而对于“季氏旅于泰山。”一事,孔子悲叹道“呜呼!曾谓泰山不如林放乎。”……孔子常常强调的礼虽然在那个乱世未能实行,但在后来的2000多年中一直为众人所遵循、改进。那些出言不逊,又浑然不知犯了错的人中,可曾有几个安然无恙?我既然终日要和人打交道,自然也要注意礼节。</h3><h3><br></h3><h3>&nbsp; &nbsp; &nbsp; &nbsp; 《论语》中,更有贯穿全文的仁。“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苟志于仁矣,无恶也。”,这许许多多的名言,都在讲述着仁的重要性和好处,告诫所有人要尽力向仁的方向发展。《三国演义中》,一直秉持仁的刘备无需招贤纳士,就有各路贤才前来投奔。而多疑、奸诈的曹操始终不仁,还说“宁叫我负天下人,休叫天下人负我。”最后并不为许多人佩服,还被后世的人贬低。我也明白了应该对他人抱有一丝无私,这样或许就能得到意料之外的回报。</h3><h3><br></h3><h3>&nbsp; &nbsp; &nbsp; &nbsp; 《论语》里,有学,有孝,有礼,有仁,孔子告诉了我们如此多的道理,我们能否就认为我们已经学全了呢?子贡被别人称“子贡贤于仲尼”,而子贡曰:“譬之宫墙,赐之墙也及肩,窥见室家之好。夫子之墙数仞,不得其门而入,不见宗庙之美,百官之富。得其门者或寡矣。”子贡还说过:“仲尼不可毁也。他人之贤者,丘陵也,犹可逾也。仲尼,日月也,无得而逾焉。”由此可见,想要达到孔子的级别,是只有德行修养到好似万仞高墙、日月星辰时才可以的。这就说明了一旦骄傲,往往就会忽略了某些事情,招来许多麻烦。我因为骄傲而犯错的事情也同样不止一次。</h3><h3><br></h3><h3>&nbsp; &nbsp; &nbsp; &nbsp; 仅仅论语这一本书,就给了我无限的收获,更有许多精华我都无法触及。“半部论语治天下”,可见书带给我们的收益和影响之大。</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