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程氏墨苑(一套四册)
出版社:黄山书社
定价:480元
编著:明 程大约 程大约(万历年间在世),字幼博,又名君房、士芳,岩寺人。制墨家,被誉为李廷跬后第一人。君房制墨,不受陈法约束,博取众家之长,讲究配方、用料、墨模,首创超漆烟墨制法。 其程君房名被后人所记,程君房精制墨被,其墨光洁细腻,款式花纹变化多端,深得文人士大夫喜爱,著有《程氏墨苑》,列墨品六部,约500余式,其中所收的墨名,如《天老对庭》、《清辉照海月》、《归马牧牛》等今仍沿用。 中国明万历年间(1573~1620)程君房所制之墨。 程氏与当时的制墨家方于鲁齐名,世称“方程”。
实际上程、方两家都是雇墨工制造,自己加以督帅。由于他们讲究制造方法,选料配方考究,所以墨制品极为精良,受到使用者的称许。程氏制墨不计工本,他和方于鲁相互竞争,希望自己的制品能造成独占的局面。他的墨模设计极为考究,型制极为别致,定名也极为古雅,且具有社会性,这对后来制墨起了很大的影响,到清代还有很多制墨家沿袭他制定的模式和名称。 程氏的墨肆名“还朴斋”, 所制之墨以“玄元灵气”为第一名品。其形制不一,通体漆衣精莹如玉。由于墨模雕镂精细, 所以墨面精湛无与伦比。其次是“寥天一”墨,通体镂秋葵,花叶相互纠结,环绕凸起,棱角处破觚为圆,别具风格。程氏墨有多种,这两种多被人称颂,今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较多。程氏墨上或有署款“君房士芳制”,印章题“仲德”字样者,也有署款“君房聘衮监制”的。士芳、聘衮与程氏的关系,尚未有明确的记载证明。程氏编有《程氏墨苑》一书,分为《玄工》、《舆图》、《人官》、《物华》、《儒藏》、《缁黄》 6编,著录了不少他的制墨精品。
是书收集墨样图五百余幅,凡十二卷,分“玄工”、“舆图”、“人官”、“物华”、“儒藏”、“缁黄”六类,每类两卷。这种百科全书式的编排体系可以说是受到了明代类书天地人三才体系的影响,其中,“玄工”、“舆图”、“人官”、“物华”分别对应于天、地、人、物四个类目,“儒蔵”、“缁黄”则可以看成是由人部专门提取出来的儒释道三教思想,以实现作者“经纬变化,无不胪列。用大用小,天下之能事毕。匪以穷高极远,窃附于管窥之意而已”的目的。 三台石墨 《三台石墨》则是关于石墨最著名的故事,故事与曹操父子有关,图样同样没有表现典故本身。更多相关的信息是在程君房的七言诗中。诗云:
三台突兀漳河滨,台中石墨殊璘璘。曹公父子纷製作,宝之不啻琳与珉。蓄积既多何可尽,后来好事犹见珍。陆家兄弟持相赠,遗翰至今称绝伦。松煤桐液法转盛,此墨遂诎无由伸。我修墨史聊载尔,不教异物委埃尘。 五百多幅图样部分转化自玉器、陶器、雕刻、绘画等艺术门类,部分是程君房专门聘请丁云鹏等画家设计的。但无论是百科全书式的编排体例,还是对图样的选择,都可以看出程君房的雄心与抱负,尤其是其中的一类特殊题材。这些图样虽分属各个类目,但它们都有一个共同之处——与墨有关。 舆图,即疆域,主要图示对象为各类山脉。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些被选中的山脉中,除了像五岳、昆仑这样的名山之外,程君房所选题材多与书写材料有关。比如,“黑丹”、“磾石”、“三台石墨”,呈现了人类历史上最早的天然书写材料;“孟京产”、“石墨山九曲水”,均为石墨的重要产地;“不其”、“石烛”,是重要的造墨原料。虽然有些图样并无具体所指,仅仅是用标题加以说明,我们从图样本身也很难了解更多信息,但通过图样后的诗、歌、赋、赞,读者却可以掌握不少墨史知识。 程君房告诉我们,“磾石”、“黑丹”,大概都是石墨类的书写材料。磾石,也叫乌石,西北地区的少数民族经常用它来书写和染布,形态有圆、方、尖三种。而黑丹,在历史上的记载更加久远,最早可见于《大戴礼》,只是后世并不常闻,以至于程君房在读到《东京赋》中的“黑丹石缁”句时会觉得惊讶,从而多方考证:
孝经援神契曰,王者德至于山陵,则黑丹出焉。考之舆地,则邺西、高陵、杨城、宜阳、汧阳、赣兴诸地,井洞中皆出石墨,黑丹者是已。 这不仅查明了黑丹即石墨,还指出了盛产黑丹的诸地,更重要的是,《孝经》提到了黑丹的比德之用,于是,程君房不失时机地对皇帝进行了一番赞誉:“今上躬谒山陵,仁孝之至,玄液素缁,宜有应者。不佞故近侍之臣苑而为墨,效区区草莽之思,愿为圣明颂之”。 在1610年第二次大规模出版的《程氏墨苑》中,程君房还添加了以徽州名山黄山为主题的墨样图。黄山自古以来就以能为造墨提供优质松树而闻名,这样,程君房在图解这些山脉的同时,附带介绍了不同种类的墨及产墨圣地。
五岳,历来是封建帝王封禅祭祀之地,被看成是帝王受命于天、定鼎中原的象征。虽然其具体所指在历代有所变化,但千百年来,帝王的祭祀、僧人道士的修行、善男信女的烧香许愿、名人雅客的赋诗作画,早就使得五岳气冠群伦。将与造墨业有关的山脉与五岳名山放置在一起,程君房显然有意提升这些山脉在文人心目中的地位。 “人官”,以人为墨样图的主题。在这部分,我们可以看到程君房是如何让这个百科全书式体系中的大类目来服务于制墨业的。在与人有关的诸多事项中,程君房选择了一批与墨之发明、使用有关的掌故。 比如《梦人遗墨》,画一书斋中,文人伏案而眠,梦见异人送墨。《画眉黛》(图2),是指古代女子用石墨画眉一事,因人尽皆知,图样并无场景,只是用一面呈现石墨的天然造型,一面书“画眉黛”三字。这两个主题都能与一般文人的日常生活产生关联,尤其《画眉黛》的主题,更为墨的使用增添了一份异样的温情暖意。 另有一些掌故则借助于名人的身份。比如“刘佑市墨”,讲述了后汉左郡主簿刘佑卖墨时为买墨小孩讲解五经的故事,透露出文人“散字母钱,博公卿业”的追求。14“树汁为墨”讲述了任末好学的故事。任末是东汉时期的学者、教育家,据《拾遗记》所载,任末在十四岁时不畏险阻,学无常师负笈远行,因信奉“人不学则何以成”,远行途中常“削木为笔,剋树汁为墨,夜则映星望月,暗则缚麻蒿以自照,观书有合意者,题其衣裳以记其事”。15“墨池”图解的是王羲之临池,池水尽黑的故事。将墨的使用与名人联系起来,巧妙地借助名人的声望来宣扬墨的价值。 而《画掌股》一图,程君房提升制墨家地位的意图更加明显。该主题讲述的是古代先哲苏秦、张仪二人用墨把圣人之书抄录在手掌和大腿上的故事。正如程涓所言,“掌股之上,汗漫难书,非精品不能任也”。16且不论程涓据此推断苏秦、张仪善于制墨的结论是否正确,在这种宣传古代学者善于制墨的论调中,不难看出程君房就提升制墨家地位所付出的努力。因为他可以借此说明自己是有文化的制墨家,从而让自己有别于一般的墨工,以期得到更多文人的认可。 “物华”,图解了各种类型的物品。在程君房劲敌方于鲁(1541—1608)美荫堂刻本《方氏墨谱》的基础上新增的那些图样尤其值得我们关注。其主题均与墨有关,涉及墨的不同类型、制墨之原材料、与墨有关的传说等。
可见,程君房在各个方向插入与墨相关之典故、传说,在《墨苑》百科全书的体例中凸显其墨书的特质。更重要的是,他通过大量的诗、文、铭、赞,介绍了丰富的墨史知识,迎合了晚明文人儒释道三教合一的需求,崇尚奇异之事的心理;并通过对墨的宣扬,努力提升制墨家的地位,且不失时机地颂扬朝廷,其雄心抱负在此透露无疑。 本文部分节选2013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项目批准号:13YJC760063
作者:梅娜芳,浙江余姚人,2001年至2011年就读于中国美术学院,获学士、硕士、博士学位,导师范景中。现任教于江西师范大学。译著有《哥特式图像:13世纪的法兰西宗教艺术》、《图像学:12世纪到18世纪的宗教艺术》等。 摘那么多文也不一定有人看,总而言之,这是一套好书,不仅能参考墨的形制,属文房收藏范畴,更是一部关于墨的艺术史。
今日开始惠友。南山书屋及各店各网店已同步上架,欢迎选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