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大同晚报·印象大同》发表《皮裘驰名的大同“天成源”》

原创/老大同忆旧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 "><font color="#808080">皮裘驰名的</font></h5><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font color="#167efb"> <b>大同“天成源”</b></font></h1><h3><font color="#167efb"><br></font></h3><h3>  “白天穿黑夜盖,天气一热毛迎外”。这是说大同土特产品老羊皮袄,这种老羊皮毛粗板厚,多半不挂面子,既不怕磨擦,又不用洗刷,故而销路畅通,再有邻近内蒙古皮源丰富,使大同皮毛生产颇为发达。据史料考证,明末清初大同共有皮庄80多家,当时除了资本最为雄厚的“天成源”,其次还有晋泰昌、万德昌、万顺和等。不过,当年要说哪家的皮裘制品最出名,还是要数“天成源”。</h3><h3><br></h3><h3>  据《中国实业志》这样记载:“大同皮货业,历史最悠久,执手工业之牛耳”。明国初年大同的80多家皮庄,每年皮货总值折合白银约一百余万两,大同皮货业依靠传统的手工技术称雄多时,出现了资金雄厚的皮庄大贾,当时较出名的有“天成源”等四大家,还有无数的皮毛匠靠着一身过硬的手艺走口外谋生。</h3><h3><br></h3><h3>  当年,大同南关街一带成为制售皮毛制品的集中地,字号有“永泉店”“万顺和”“万巨昌”“德圣厚”和“天成源”等几家,因这些皮毛店生意兴隆,故而这里的皮毛行业最为发达,南关被叫“新旺村”,也由此而得名。当时坊间流行有串话儿形容这里皮毛业的盛况,“南关内的皮毛巷,历属乌金行,去掉浮油,还有肥肉汤”。销路广阔的大户“天成源”就是这个行当的“龙头”老大。</h3><h3><br></h3><h3>  “天成源”创设于清代康熙五十六年(1717),店铺位于南关关角东南,占地2000余平方米,东家是崔志,大门有黑漆,字号门面上挂着三个字的金字招牌“天成源”,两边门柱上写着对联是“皮裘四海暖洋洋,天成三江财滚滚”。</h3><h3><br></h3><h3>  民国年间主要加工裘皮衣服大衣、皮裤、背心、围脖等,一直经营到上世纪50年代。“天成源”皮毛店,为皮毛制品专营直销字号,是当时大同城内皮毛大户中最为有名的一家。</h3><h3><br></h3><h3>  其有名原因有三:一、资本最大,因而规模最大;二、人员多,因而产量多;三、原材料品种广,因而发展快销售亦广。当时,“天成源”经营的名牌产品是远近驰名的“滩羊皮裘衣”,这种皮衣毛细长而卷曲,色雪白而呈波浪形,皮板轻软,保暖驱寒极佳。因为这种名贵的滩羊皮只产在宁夏、甘肃一带,所以,“天成源”每年都要派懂技术的人奔赴该地区采购。当时,由于交通不便,来回往返要半年之久,都是用骆驼运送。于是大同人首次在城中看到了“沙漠之舟”——骆驼。成品出售时,经常雇用畜力驮子,远销江南等地。</h3><h3><br></h3><h3>  因“天成源”是前店后厂的直销店,故有这样不成文的规定,一旦皮货销售后发现有质量问题,顾客可直接进作坊要求相应工序的工匠修复或改制加工,技工不能拒绝,而且立等可取;如是大毛病,店主会立即换上一件同类新商品让顾客先拿走。除此外,当时店内还承揽零活,如揉熟皮张、大皮件改小皮件活儿,只收少许工钱,不日即可完工,深受老大同人欢迎。</h3><h3><br></h3><h3>  “天成源”的财东为多人合股。解放后,这家皮毛店的部分技工和股份并入大同市皮毛厂。“天成源”也有了它的新生。大同的皮货最远曾行销到达大库伦、恰克图。如今大同皮毛集散中心的名号早已消失旁落,最美的裘皮衣服出自大同已成为人们心底的记忆。但老大同的口碑并没有变,皮袭驰名的“天成源”在他们的心目中,那恒久不变的经营理念和声誉也没有变,因为那是每个晋商都不能或缺的法宝:货真价实。 </h3><h3 style="text-align: right; "> 刘印军</h3> <h3><a href="https://www.meipian.cn/1prpnngq?share_from=self" target="_blank" class="link"><span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nbsp;</span>53.《大同晚报·印象大同》发表《绸缎老店“慎利恒”的往事》</a><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