悼念家父悼词唁电忆文集锦

七姑山人

<h1>&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悼&nbsp;&nbsp;&nbsp;&nbsp; 词</h1><h3>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亲朋好友:</h3><h3>&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今天,我们怀着无比沉痛的心情,在这里举行柯敦厚同志遗体告别仪式。</h3><h3>&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柯敦厚同志,男,歙县人。1917年2月出生,因病医治无效,于2018年11月4日10时45分,在县人民医院与世长辞,享年102岁。</h3><h3>&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柯敦厚同志,1937-1942年分别在西溪南私立崇文小学、歙县长乐乡小学、歙县徽城镇小学三所学校担任教导主任或校长。在西溪南小学时,和新四军住在一起,与傅锺、谭震林、叶挺都见过面,经常和新四军战士在地方上演戏做宣传抗日工作。1943-1944年任三阳乡小学校长。1944—1949年在歙县中学任教。解放后,1949—1950年任徽州师范分部(深渡)主任。1951年2-3月任歙县中学教导主任。1951年4月起先后任徽州师范教导主任、短训班主任、徽州专署小教轮训班副主任(主持工作)、小教函授班主任、小学行政干部训练班主任。1957年,师范教育改制建立新教学点,主持在歙县棠樾兴办农场,招收初师班工作。1962-1980年任屯溪隆阜中学教师。1980年担任歙县教师进修学校筹建工作和教导主任,以及省、县陶研会的筹建工作。1981年9月任行知小学副校长, 1984年后协助编写《歙县志》、《歙县金融志》、《歙县水利志》、《歙县教育志》。1988年71岁时才退休。曾任歙县第四、五届政协委员、政协联谊会会员。2004年被评为第六届全国健康老人。</h3><h3>&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柯敦厚同志多才多艺,五岁开始学习书法,楷、隶、篆、草、行各体皆备,尤擅行草。七岁时为人写对联,20岁为人题写匾额。退休后,晴窗多暇,专门从事各体书法创作。80周岁时有诗词集《拥翠山房吟草》问世,99周岁时有《柯敦厚诗书联集》百岁纪念册问世。</h3><h3>&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柯敦厚同志毕生从事教育工作,治学治教严谨,兢兢业业,为人师表,桃李满天下。他的一生是平凡的一生,也是光辉的一生,为歙县教育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赢得了广大学生、同事和家长的赞誉。</h3><h3>&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长歌当哭,逝者逝矣,生者善之。柯敦厚同志,您安心地去吧。千言万语,道不尽我们对您的思念,天堂路远,愿您一路平安,一路走好。</h3><h3>&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歙县教育局工会主席&nbsp; 洪明辉</h3> <h1>唁电:沉痛悼念百岁老人柯敦厚先生仙逝</h1><h3><br></h3><h3></h3><h3>尊敬的柯敦厚先生各位亲属:</h3><h3> 惊悉百岁老人柯敦厚宗长仙逝,安徽柯氏宗亲联谊会、安徽柯氏文化研究会暨安徽柯氏公益基金会代表广大柯氏宗亲表示沉痛哀悼!</h3><h3> 柯敦厚先生,安徽歙县竹溪人,1917年出生,1937年旧制师范学校毕业,徽州现代教育开拓者之一,毕生主要从事教育工作,桃李满天下。先生自幼嗜爱书法,楷、隶、篆、草、行各体皆备,尤擅行草。退休后,专门从事各体书法创作。另外,先生还擅长诗词和摄影,是德艺双馨的文化艺术家。先生是黄山市歙县第四、第五届政协委员,2004年被评为第六届全国健康老人。敦厚先生在徽州文化教育界很具影响,他在80岁时,就曾有诗词集《拥翠山房吟草》问世,为纪念自己百岁,先生还出版了《柯敦厚诗书联集》。</h3><h3>柯敦厚先生有着宽广的胸怀,有着一颗纯洁大爱之心。近年来,他始终关注着柯氏文化和公益事业,多次为柯氏贫困学子捐款。先生在治疗养病期间,还多次表达要继续支持柯氏文化与公益活动的开展。他不仅是我们全体柯氏族人的榜样,更是我们全社会学习的楷模!</h3><h3> “光于前列,垂裕后昆。”百岁老人柯敦厚先生的仙逝,不仅是我们安徽柯氏的损失,也是文化艺术界的重大损失。我们柯氏族人将以柯敦厚宗长为榜样,化悲痛为力量,做好本职工作,继续发展柯氏文化研究和公益资助等各项事业,让柯氏家族发扬光大,为祖国多做贡献!</h3><h3> 最后我们在此谨向敦厚先生的亲属表示沉痛哀悼和深切的慰问!其实,敦厚先生并没有离开我们,他只是去了一个很远很远的地方,愿敦厚先生一路走好!</h3><h3></h3><h3> 安徽柯氏宗亲联谊会</h3><h3> 安徽柯氏文化研究会 敬挽</h3><h3> 安徽柯氏公益基金会</h3><h3> 2018年11月6日</h3><h3><br></h3> <h1> 悼 词</h1><h3></h3><h3>各位亲朋好友及逝者亲属:</h3><h3>青山不语,苍天含泪。</h3><h3>今天我们怀着万分悲痛的心情深切悼念我们心目中的长者柯敦厚先生。</h3><h3>柯敦厚先生于2018年11月4日10时45分永远离开了我们,享年102岁。</h3><h3>柯敦厚先生一生为人正直、心胸坦荡、平易近人、治家从严。对子孙从严管教、教子有方、严格要求。</h3><h3>柯敦厚先生毕生从事教育工作,兢兢业业,为人师表,桃李满天下,培育出了许多优秀的人才。他老人家生前十分关心家乡的建设和发展。他的逝世是我村的一大损失,我们失去了一位好长辈,我们将以柯敦厚先生为榜样,化悲痛为力量,努力把家乡建设好,为我村的发展多做贡献。</h3><h3>我们为失去这样的好长辈而深刻惋惜。但人死不能复生,在这万分悲痛的时刻,所有的一切都难以用言语表达。</h3><h3>愿您老一路走好。</h3><h3> 竹溪村委会 柯晓溜</h3> <h1>   深切缅怀柯敦厚先生</h1><h3><br></h3><h3></h3><h3> 11月4日上午我乘高铁回黄山老家办事,当天下午收到歙县教育局柯裕平宗长的信息,得知歙县百岁老宗长柯敦厚先生已于当天上午10点45分溘然仙逝,驾鹤西去,我顿时我为之震惊,因为我在黄山高铁北站下车的那一刻差不多就是10点45分左右,我心中在想,难道此行是为敦厚先生送行的吗? 我们之间的缘分还有如此巧合吗? </h3><h3> 柯敦厚先生,安徽歙县竹溪人,1917年出生,1937年徽州师范学校毕业,徽州现代教育开拓者之一,毕生执教和书法育人长达75年之久,可谓桃李满天下。先生自幼嗜爱书法,楷、隶、篆、草、行各体皆备,尤擅行草。之前我从与先生交谈中得知,当时的副国级领导柯庆施非常欣赏他的才华,曾多次推荐他去上海等地任职,敦厚先生均婉言谢绝。我说从结果看先生没去也不遗憾,至少避开了“文革”等政治风波,否则也许很难活至如此寿享期颐又二之年。</h3><h3>敦厚先生退休后,专门从事各体书法创作。另外,先生还擅长诗词和摄影,他是德艺双馨的文化艺术家,是黄山市歙县第四、第五届政协委员,2004年曾被评为第六届全国健康老人。敦厚先生在徽州文化教育界很具影响,他在80岁时,就曾有诗词集《拥翠山房吟草》问世,为纪念自己百岁,先生还出版了《柯敦厚诗书联集》。</h3><h3>回想起与敦厚先生的见面情景历历在目,仿佛就在昨天。四年前敦厚先生来合肥检查身体时,我和安徽柯氏“三会”柯宏胜秘书长有幸接待了他,当时先生思维敏捷、行动比较自如;前年春节期间我专程去歙县古城为老人拜了年;去年5月份得知老人在屯溪住院,我和黄山市宗教局柯新亮局长、在屯溪酒店工作的柯文宗亲一道前往看望了老人;去年夏天敦厚先生托人带话,很想见见我和宏胜秘书长,于是我们九月份便专程前往歙县看望了老人,老人先前已知晓我的犬子柯逸凡考取了中国科技大学,他特意将他孙子参与C919大飞机配套研制而获奖的派克纪念品赠送给了柯逸凡,并鼓励小小晚辈好好学习,志存高远,将来报效祖国……</h3><h3> 柯敦厚先生有着宽广的胸怀,有着一颗纯洁大爱之心。近年来,他始终关注着柯氏文化和公益事业,多次为柯氏贫困学子捐款。先生在治疗养病期间,还多次表达要继续支持柯氏文化与公益活动的开展。他不仅是我们全体柯氏族人的榜样,更是我们全社会学习的楷模!</h3><h3> 第二天,安徽柯氏宗亲联谊会、安徽柯氏文化研究会暨安徽柯氏公益基金会芳春会长、宏胜秘书长也先后给我来电话,大家商定由作为执行会长的我代表安徽柯氏“三会”和广大柯氏宗亲专程前往歙县吊唁,于是我就近联系了徽州区西溪南镇从事古建的柯宏勋宗亲和柯文宗亲、柯裕平宗长等宗亲,当天下午我们几位一道冒雨驱车前往先生家中完成了吊唁之行……</h3><h3> “光于前列,垂裕后昆。”百岁老人柯敦厚先生的仙逝,不仅是我们安徽柯氏的损失,也是文化艺术界的重大损失。我们将以敦厚先生为榜样,化悲痛为力量,做好本职工作,继续发展柯氏文化研究和公益资助等事业,为国家、为社会多做贡献!</h3><h3> “逝者已矣,生者如斯”,其实我想,敦厚先生并没有离开我们,他只是去了一个很远很远的地方,愿敦厚先生一路走好!</h3><h3></h3><h3> 柯绍元写于2018年11月7日</h3><h3><br></h3> <h1> 敦亲继先贤 厚德裕后昆</h1><h3> ——缅怀柯敦厚老宗长 </h3><h3><br></h3><h3> 2018年11月4日下午下班后,我像往常一样点开“安徽柯氏三会工作”微信群浏览宗亲留言时,突然看到“沉痛悼念百岁老人柯敦厚宗长”的信息,顿时让我为之一惊。在得知敦厚老宗长于当日上午10:45分溘然仙逝,驾鹤西去。合上手机后,去年5月份我陪同安徽柯氏“三会”执行会长柯绍元宗长前往黄山市人民医院探望病榻上的敦厚宗长的情景顿时映入了我的脑海中,仿佛就在昨天……心中不知不觉地在想着如何再去送送老宗长的最后一程。<br></h3><h3> 昨天上午11点左右接到了合肥的柯绍元宗长的电话,他说,敦厚老宗长于已于昨日仙逝,他专程从外地赶来黄山,请我下午腾出时间,陪同他和另几位宗亲代表安徽柯氏“三会”一道前去歙县吊唁敦厚宗长……我听后立马应允。下去两点左右,徽州区西溪南镇从事古建的柯宏勋宗长亲自开车来到了屯溪国脉大酒店门口,大家集合后便驱车冒雨赶往歙县。在行进途中,绍元会长与我们一同回忆了与敦厚宗长的多次会面情景,让我们进一步了解到,敦厚宗长作为徽州现代教育开拓者之一,同时爱好书法,楷、隶、篆、草、行各体皆备,还擅长诗词和摄影,是德艺双馨的文化艺术家,是黄山市歙县第四、第五届政协委员,2004年被评为第六届全国健康老人。敦厚先生在徽州文化教育界很具影响,他在80岁时,就曾有诗词集《拥翠山房吟草》问世,为纪念自己百岁,先生还出版了《柯敦厚诗书联集》。<br></h3><h3></h3><h3> 四十分钟后我们便抵达歙县县城,在邀上歙县教育局柯裕平宗长后,我们一行四人继续驱车前往敦厚宗长的上路街家中。途中我们在古城老街的扎纸店门前,绍元会长示意停车,进店后代表安徽柯氏宗亲联谊会、安徽柯氏文化研究会、安徽柯氏公益基金会选了三个花圈,并亲自书写花圈挽联。<br></h3><h3></h3><h3> 随后我们一行来到了敦厚老宗长的家中,他的儿子柯捷宗长便出门外迎接随后我们一行来到了敦厚老宗长的家中,他的儿子柯捷宗长便出门外迎接我们至厅堂。在抬头看到正堂中悬挂着“呕心沥血育桃李,挥墨吟诗跨百年”的挽联时,我们都不禁眼眶湿润,对于敦厚老宗长,我们心中景仰倍加。绍元会长接过柯捷宗长的三炷清香,面对敦厚宗长遗像敬行跪拜礼时,柯捷宗长接忙搀扶起绍元会长,称不可行如此大礼,绍元会长故而改为三鞠躬。<br></h3><h3></h3><h3> 随后我们依次向敦厚宗长遗像上香行礼。礼毕后,绍元会长说,敦厚老宗长寿享期颐又二,今安祥溘然仙逝,虽为忧事也实为喜事,他代表安徽柯氏“三会”和广大宗亲、代表柯芳春会长和柯宏胜秘书长向敦厚宗长的亲属们表示深切慰问,高度肯定了敦厚宗长一生从教,培育桃李满天下;身体力行,关心支持柯氏文化与公益事业,并追忆了敦厚老宗长待人接物的音容笑貌和书法育人的巨大成就……<br></h3><h3> 由于天色渐晚,我们与敦厚宗长的亲属们一一握手言别,随后我陪同宏勋宗长一道驱车将绍元会长送至黄山高铁北站……望着苍茫的夜色,我心中已成诗一首,用以缅怀敦厚老宗长:<br></h3><h3><br></h3><h3></h3><h3>敦亲睦族继先贤,<br></h3><h3><br></h3><h3>厚德载物裕后昆。<br></h3><h3><br></h3><h3>宗亲驾鹤登极乐,<br></h3><h3><br></h3><h3>长留精神育子孙!<br></h3><h3><br></h3><h3></h3><h3> 柯文2018年11月6日写于屯溪<br></h3><h3><br></h3><h3>(柯文,安徽柯氏“三会”副秘书长,黟县柯村人,棠溪柯后裔,现供职于黄山雨润度假区)</h3> <h1>  沉痛悼念柯敦厚先生,</h1><h3></h3><h3> </h3><h3> 柯敦厚先生于2018年11月4日10:45分走完了102年的人生路。<br></h3><h3> 柯敦厚先生,安徽歙县竹溪(水竹坑)人,1917年2月出生。他五岁开始学习书法,七岁时为人写对联,20岁时为人题写匾额。柯敦厚先生于1937年旧制师范学校毕业,20岁时开始从教,1939年底在西溪南私立崇文小学任教,其间,和新四军住在一起,常与傅锺、谭震林、叶挺见面,经常和新四军战士在地方上表演戏曲节目,做宣传抗日工作。1940年7月在歙县长乐乡小学任教, 1940年8月在徽城镇小学任教导主任,次年,任徽城镇小学校长,1943至1944年任三阳乡小学校长,1944年至1949年在歙县中学任教,1949年至1950年任皖南区歙县师范分部(深渡)主任。解放后,曾任歙县中学教导主任、、徽州师范教导主任、短训班(培训初中教师和小学骨干)主任、徽州专署小教轮训班副主任(主持工作)、小教函授班主任、小学行政干部训练班主任,并担任教育学学科的教学工作。1957年,为师范教育改制,建立新教学点,主持在歙县棠越兴办农场,招收初师班(后独立设校)工作。1962年,任屯溪隆阜中学语文教师。文革中受冲击,被剥夺教学工作十年,恢复工作后不久,已到退休年龄,应歙县教育局的聘请担任歙县教师进修学校筹建工作和教导主任,和省、县陶研会的筹建工作,主持一期高中升学培训班。柯敦厚先生一生淡薄名利,性情开朗。十年的“牛棚”屈辱,并没有动摇他对教育事业的热爱,也没有改变他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他始终以一颗挚诚之心对待事业,始终以一颗良善之心对待他人。62岁之后,还积极参加了《歙县志》、《歙县教育志》、《歙县水利志》、《歙县金融志》等的编纂工作,把十年“牛棚”所耽误为社会工作的时间补回来,一直到70多岁才退休。他五十余年的教育生涯,见证了中国现代教育由起步到发展的过程,更见证了中华民族由衰落转昌盛的伟大变革,是徽州现代教育开拓者之一,毕生从事教育工作,桃李满天下。</h3><h3> 柯敦厚先生自幼嗜爱书法,楷隶篆行草各体皆备,尤擅行草书法。退休后,专门从事各体书法艺术创作。他还擅长诗词与摄影,是德艺双馨的文化艺术家。柯敦厚先生是安徽黄山市歙县第四、五届政协委员,2004年被评为全国第六届健康老人。他在教育界很具影响,曾在80岁时有诗词文集《拥翠山房吟草》问世,为纪念自己百岁,出版了《柯敦厚诗书联集》。柯敦厚先生有着广宽地胸怀,有着一颗纯洁大爱之心,始终关注着安徽公益事业,多次为经济困难学子捐款,并多次表达继续支持文化与公益活动的开展,他不仅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更是全社会学习的楷模!</h3><h3> “光于前列,垂裕后昆”。百岁老人柯敦厚的仙逝,不仅是我县教育界的损失,更是文化艺术界的重大损失。我们要以柯敦厚先生为榜样,做好我县老科技工作者协会的工作,为我国实现中国梦多做贡献!</h3><h3> 安徽歙县老科协</h3><h3><br></h3> <h3>  柯敦厚老先生是我亲戚中长辈,相识二十余年,人如其名,待人和蔼敦厚。初相见,即倍感亲近,全无隔代隔阂。三言两语,亲切自然,似高山流水。逢年过节,亲朋相聚,长幼同堂,各得其乐,喜气洋洋。成人轻松得教诲,小儿欢乐得红包。若略有小技,更得先生夸奖,乐人乐己。先生擅书法,长诗文,好西装,身板笔挺,举手投足,斯文气象。又,喜酌小酒,不饮自醉,眉目之间,喜多三份,神清气爽。曾,香烟袅袅,飘然似仙,自在逍遥。寿百零二岁,度许多波折,似在谈笑之间。忆贺百岁华诞,先生身捷体健,笑言人生百岁从头算。今年春节,先生身体已显不济,谈笑虽风生,脚步已不便。孙子、孙媳、重孙等自上海回家过年,绕榻合影留念,心中别样滋味。秋末冬来,阴雨绵绵,先生仙逝,人宜顺天。呜呼,人生百年,先生楷模,斯念! </h3><h3> 张世华</h3> <h3>  看到这一篇篇充满炽热情怀的忆文,我们内心百感交集!谢谢各位对家父的敬重和爱戴!我们将永记心怀。</h3><h3><br></h3><h3><br></h3><h3><font color="#ed2308">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font><br></h3> <h1> 祭家祖父</h1><h3><br></h3><h3> 我对爷爷最初的记忆是一份蛋炒饭,那时爷爷已年逾古稀,每天清晨爷爷总是最早起床给我准备早餐,一份香葱蛋炒饭早早地摆在桌上,我却常在学校铃声的催促中胡乱扒拉两口便往教室跑,留下身后一声心疼的叹息。</h3><h3></h3><h3> 大学入学的时候,爷爷已近耄耋之年,他坚持亲自送我去北京,于是我第一次踏进大学校园,登上长城,都有爷爷的身影。记得有一天回校路上给我买了一辆深蓝色的自行车,我早已兴奋地绝尘而去,爷爷在身后久久地凝望着我渐远的背影。</h3><h3></h3><h3> 再往后我在上海成家立业,忙着工作,忙着自己的小家庭,忙着朋友圈,忙着探索这个世界的繁华。和家人的联系少了,回家和爷爷见面更是寥寥,愕然回首,爷爷却已然不在了。</h3><h3></h3><h3> 爷爷退休前的事,我着实了解不多,只听来访的老友和学生陆陆续续说起爷爷年少便委以重任,中年文革蹲牛棚的凄苦神伤,老年恢复工作后不愿退休的坚持。这些爷爷从来不对我们说,讲的最多的故事是学生时代考试给人当枪手,赢得富家子弟的恭敬,战争中寻找安顿学生被炸弹震破了耳膜,这些别样的荣耀,多少笑谈中。</h3><h3></h3><h3>爷爷一生正直,乐观豁达,桃李天下。年少时我常常不解为何爷爷的学生们两鬓斑白仍频频来访,恭敬如初。这是一份怎样的师生情能保鲜一辈子?爷爷在一篇自嘲中写道“月有阴晴,历尽风涛知老味,心无傀作,何妨谈笑话平生” 我渐渐明白,一身坦荡,无愧于心,是爷爷毕生的坚持,也是他老人家教导我们晚辈的品格。</h3><h3></h3><h3> 爷爷从不吝啬对晚辈的爱,家里陆陆续续添丁,最高兴的是爷爷,他看着重孙玄孙们,就像看着自己枝上长出来的嫩芽。我想起自幼爷爷教我下棋,不出几年我便杀得行云流水,爷爷输了棋,却分外高兴。打小爷爷手把手教我写毛笔字,不厌其烦地纠正我随性的笔法,我学虽不及他老人家万一,也受用一生。时常爷爷给我读诗,我总是懵懵懂懂中敷衍回应两句,直到近年翻看爷爷的诗集,仅为我入学北航的教诲,竟谱有七律十章,爷爷把他最深沉的爱和期盼都写在这些诗里,而我后知后觉时,已是泪流满面。</h3><h3></h3><h3> 爷爷更是胸怀大爱,我时常听到他为国家大事填词道贺,看到他为家乡志的出版出谋划策埋案疾书,为家乡修路学子高中慷慨解囊。爷爷在百岁高龄时我曾开车带他回了一次竹溪,看他深情的望着一草一木一砖一瓦,我知道他是多么热爱这片土地,多么希望能继续为家乡的发展尽犬马之劳,无奈百年如白驹过隙,爷爷,您也该歇一歇了。</h3><h3></h3><h3> 爷爷是福寿双全的人,百年驾鹤西去,虽说不算太过悲伤的事情,可于我们,再也听不到临行前爷爷的千叮万嘱,再也不能陪在床前握着爷爷颤抖而坚定的手,再也不能带爷爷去他想去而未成行的地方……您的房间里只有空空的床,和永无再见的绝望。</h3><h3></h3><h3> 欣慰的是爷爷有一个舒心的晚年,挥毫吟诗,为我们留下了无尽的精神财富,病重的这段日子,有家人日夜悉心照料,人生谢幕时,又有这么多亲人好友相送,此生足矣!爷爷生前一再叮嘱我们一个都不许哭,要当成喜事来办,我们便遂了您的愿,把追悼会办成了书法展。愿天国之路一切安好,愿天堂里有诗有酒,有您钟爱的小院花园。</h3><h3><br></h3> <h1>  忆我的第二位父亲——柯敦厚先生 </h1><h3><br></h3><h3> 2018年11月4日,巨大的丧父之痛再一次袭击了我,我敬爱的老师、父亲与世长辞了! 爸,这些日子,只要一想起您己永远离开了我们就喉头哽咽,泪水盈眶!这是32年前我爸爸去世时才有的感受啊!您的离去,让我再一次经受了这种长久的悲痛!</h3><h3> 是啊,我爸爸己去世32年了,在与您相处的37年中,我早已视您为父亲,而您也把我当女儿了。 <br></h3><h3> 记得第一次见到您,约60岁,一表人才,和蔼可亲,心生好感;晚上见您在台上为高考学子作考前动员,意气风发,慷慨陈词,充满鼓动性的语言也感染了我,不想之后便成了您媳妇。 <br></h3><h3> 您是个好长辈、好爷爷。还记得您得了孙子后,不顾老友们笑你“东搭”,一天往医院产房跑几遍嘘寒问暖,诸事为我考虑周全;您抱着孙儿教他“金鸡独立”,摇头晃脑的教他读《木兰诗》、唱《空城计》,手把手叫教他下象棋、练毛笔字,您为他起早烧早餐那双冻得红肿的双手……一切都宛如昨天!可以说,我儿子成长的每一步,都有您倾注的心血啊!<br></h3><h3> 您是我的良师,我没有学历,边学习边工作,力不从心时,您伸出援手,帮我修改学生作文;打退堂鼓时,您写诗给予鼓励;评职称时,您精心为我修改一篇篇论文,更不要说我随时可以从博学多识的您那直接得到教诲了。我获得文凭,我工作成绩尚可,都与您的支持、帮助、教导息息相关啊! <br></h3><h3> 您是我的诤友,工作中遇到难题,总是与您商量讨论对策,您从不高高在上,没一点长者架子;当我做的不对不好时,您总是毫无保留地指出;生活中,您对我随时的关心提醒,而不知好歹的我有时甚至嫌您啰嗦。<br></h3><h3> 您更是我的慈父。我们早已从翁媳跨越到父女关系了,我在您面前可以毫无顾忌,偶尔使使小性子也无妨;您关心我、批评我、冲冲我也是常事,我们相互从不计较,因为您的包容,您的慈爱,才有今天失去您的悲痛! <br></h3><h3> 还记得我退休后,您指导我练字的高要求,您鼓励我学画,甚至提出请保姆让我从家务中解放出来,好专心学画。您向人家介绍我时说我身兼数职:秘书、参谋、保姆,还要我管理您的工资(没答应);生命将走到尽头时,您还常问护工“是不是宓烧的?她烧得好吃,我放心吃。”这是一份多大的赞誉和信任啊!我想:就冲着这份赞誉和信任,我也要尽心尽力照顾好您人生的最后一段时光。 <br></h3><h3> 我也是您新诗的第一位读者,您诗成后的得意洋洋,我读后的直言不讳,这些都还历历在目,如今却阴阳两隔了! <br></h3><h3> 您是一个宽容大度、胸怀大爱的人。郑板桥的“难得糊涂”用在您那里再恰当不过了,您可以无规律作息,可以不天天洗漱,但人前一定衣冠楚楚,整洁得体。我妈说,您是他们那一辈人中公认的美男子,是歙县第一个穿西装的人,有人说没领带你立马就去买了一根领带系上。别人对你的不公不敬你一笑了之;别人对您的恩惠您铭记于心,涌泉相报;别人需要帮助您是有求必应,我有时候甚至觉得你有点傻。家国大事始终在心,您为家乡修村志、修路,为柯氏高中学子慷慨解囊,为教育现状忧心忡忡,为国家大事题诗挥毫,每日新闻必听,每年《参考消息》必订,,然后为家族为国家为世界大事欣喜担忧,为弥补文革中浪费的十年光阴,你义务工作到71岁才退休。 <br></h3><h3> 爸,您在时家中客人不断,还记得正月初一日我接待25位客人的盛况,您走后从此是“门前冷落鞍马稀”了。如今家里冷冷清清的,我都不大适应了。 <br></h3><h3> 爸,多想再听听您的教海,多想再为您剥几个虾仁做几个粿、再包一碗馄饨煮一碗面,如今这些都成了奢望!唯愿您在另一个世界里依然洒脱儒雅,桃李遍地,挥毫泼墨,诗情满怀;愿您的在天之灵能笑看您的晚辈们安康幸福地生活! 2018年12月4日 <br></h3> <h3>永远怀念您!</h3><h3>——再忆我的第二位父亲柯敦厚先生</h3><h3><br></h3><h3>爸:</h3><h3>不知不觉,</h3><h3>您已离开我们一年,</h3><h3>365个日夜里,</h3><h3>我们想念您!</h3><h3><br></h3><h3>这一年里,常有离开您的不适应:</h3><h3>画作完成时,再听不到您赞许的声音;</h3><h3>款题在哪?再没人为我斟酌指引;</h3><h3>要多读画多临帖,</h3><h3>近景是否要加浓些?</h3><h3>下笔要肯定,</h3><h3>胆子放开点……</h3><h3>再没人在我耳边谆谆教导“”喋喋不休”。</h3><h3>犹豫不决时,再没人为我们出谋划策指点迷津……</h3><h3><br></h3><h3>没有了您,</h3><h3>家里不再是高朋满座,多了许多冷清;</h3><h3>高兴时,缺少了共享快乐时的一份情趣!</h3><h3>忧伤时,少了一位为我们排忧解难分担悲苦的长辈!</h3><h3>您是我们的主心骨!</h3><h3>是我们的精神支柱!</h3><h3><br></h3><h3>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会想起您:</h3><h3>吃鱼唇时,想起这是您爱吃的,现在却归我享用了;</h3><h3>吃螃蟹时,想到我俩常合吃一只,我吃爪你吃黄,我们各取所需;</h3><h3>割韭菜时,总会想这是为您爱吃韭菜粿而种的……</h3><h3><br></h3><h3>有时,也常感觉您还和我们在一起:</h3><h3>多少次在梦中,</h3><h3>您依然健在,慈眉善目,儒雅倜傥,谈笑风生,挥毫泼墨……</h3><h3>书房里,有您面对文章凝神沉思的侧影;</h3><h3>书桌前,有您一蹴而就的大幅作品;</h3><h3>客厅里,回荡着您完成新诗后自信得意的笑声;</h3><h3>厨房里,一连串“好吃”是您对我烹饪手艺的肯定……</h3><h3>是的,您似乎一直在我们身边,您真的离我们很近。</h3><h3><br></h3><h3>旅游时看到不懂的文字,”回家问爸”是我的第一反应;</h3><h3>看到美景习惯性地录下来,总说拿回家供你您观赏;</h3><h3>猛然想起您已不在人间,顿时喉头哽咽满眼泪盈!</h3><h3>这就是子欲孝而亲不待的感受!</h3><h3>这就是您不在后的不适应!</h3><h3><br></h3><h3>爸您知道吗,您走后家里喜事连连:</h3><h3>胡稀家又添了个胖小子,</h3><h3>柯行家近日添了个千金,</h3><h3>咏梅女儿以高分考入歙县中学!</h3><h3>饶莉还幸运地拍到了上海牌照。</h3><h3>这些,都是因为有您的护佑吗吧?</h3><h3><br></h3><h3>爸:</h3><h3>您的博学多才赢得人们的尊敬,</h3><h3>您毕生育人的经历赢得遍地桃李,</h3><h3>您的处世哲学”难得糊涂”赢得大家对您的好评,</h3><h3>您高质量的晚年生活来源于您的养生之道“一切随意”。</h3><h3>愿在那边的您能邀上几位诗书好友聊天叙旧,吟诗论赋,笔走龙蛇,抒怀畅笑。</h3><h3>愿您依然如生前一般潇洒自如,幸福甜蜜。</h3><h3>愿慈爱的您保佑我们一直和谐安康,称心如意!</h3><h3>&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儿媳&nbsp; 汪宓</h3><h3>&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2019.11.4</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