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沧浪亭 寻访沈复旧居

卢月龙

<p class="ql-block">  上午因事至南门苏胜教育培训中心恣询。毕,蓦然想起隔壁近在眼前的沧浪亭,乾隆时落魄文人沈复曾经居住在此,前几年读《浮生六记》时曾惑其所居"我取"轩为何处? 其中:板桥内一轩临流,"我取"轩为沧浪亭爱莲居西间壁,檐前有大树,浓荫覆窗。现正适此办事何不寻向所址以解此惑。</p> <p class="ql-block">  按书中所述位置,沧浪亭门口向西处有一喝茶的地方,我想旧时该是爱莲居所处。也正巧边上有一枯木,为榆树,树龄看来尚一二百岁,那么依此莫非“我取”轩所在位置乎?其树莫非沈复所述之树乎?也未可知。但"我取"轩当然早已痕迹皆无,其址上有些杂房,不知所居者能否感知二百年前曾有一对至情至性的文人夫妻沈复和芸娘在此有着美好的回忆,尝鬼节赏月,七夕赏月,中秋赏月,其中乐乐乃是沈复生平中最幸福的时光。</p> <p class="ql-block">  "板桥内一轩临流",板桥尚在,而人物依稀。</p> <p class="ql-block">  对岸为“可园”,沈复述及其时为"近山林",雍正时一个巡抚筑的私家园林,而彼时已沦为大宪行台宴集之地,不过当时正改造为正谊书院,"时正谊书院犹未启也。"(书中原话)可见沈复叙述时书院尚未开张,令人嗟讶的是西边近在咫尺的苏州官家府学,《浮生六记》中竟没有一处述及,大概沈复一生布衣似乎没有参加过科考,可能是伤心地有意避开吧。他想不到的是,百年过后有一位叫王国维的文人,也几度彷徨在沧浪亭畔;斯时巡抚端方把府学改为江苏师范学堂,聘罗振玉为首任监督,罗把他的女婿王国维也带来任教新学。王国维生性多愁善感,因受困于康德尼采思想的迷宫,人生无常的宿命常萦绕其身,公余终日踽踽独行于沧浪亭畔,发出:日日沧浪亭畔路,西风林下,夕阳水际,独自寻诗去。(《青玉案.江南秋色垂垂暮》) 其中文人惺惺善感之境,可谓乃尔。而今时光荏苒,站在这块时空穿越的土地上!感觉非常神奇,可胜浩叹!</p> <p class="ql-block">  李白云: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光阴者,百代之过客。生命如此脆弱,芸芸众生中每个人其实活的并不容易,前尘旧梦,倥偬岁月,所有的故事其实并不遥远,都有熟悉的温度。若有深情,你会发现,时空其实是可以穿越的,或许都有你我前世的影子,“后之视今,也犹今之视昔。”(兰亭序句)当初康乾盛世,作为中产阶层的沈复尚且不堪,生活如此艰难,由此及今,时下虽是盛世也不见得每个人都能过上体面的生活。每个人,每个家庭,事业,人际日常,都有一本难念的经,或有不经称心处,而百年前的沈复却把生活的不幸和艰辛活成诗和远方,这就是《浮生六记》读之让人欲罢不能且最有魅力的地方。</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