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在应试教育下的老师们有个特点,不愿意浪费一点点时间,不愿意组织活动,不愿意搞很多花样!我曾经也这样!如果现在的老师们,在备课时,考虑的第一位是孩子们会不会喜欢学,孩子们有没有动力学,他们能收获到什么样的能力的话,那将会是很珍贵的!这是写这篇文章前的一点感想,肺腑之言!(虽然有变相夸耀自己的嫌疑😉)</h3><h3> 在学习《故事中的狐狸形象》这一主题之前,老师是要做足准备的,在这里要感谢杜可名老师,她为我的教学设计提供了很多的帮助。我们会发现部编二上的《狐假虎威》和《狐狸分奶酪》这两个故事中的狐狸形象都偏向于贬义。狐狸给孩子们的印象也都是不好的。因此,我们很有必要改变孩子们的固性思维,让孩子们知道,狐狸也有其他的形象,我们只有全面地了解故事中的狐狸,才能爱上狐狸。于是,我们找了非常多写狐狸的故事,影片,还要通过舞台剧演出去真切地感受故事中的狐狸形象。因此我做出了如图的教学安排。由于计划有变动,因此12.10号才正式开始主题的学习。</h3> <h3>第一节课,我花了1个小时的时间,和孩子们一起做主题海报,我打印了各种各样的狐狸,发给孩子们,我问他们:“这是谁呀?”他们新奇地看着狐狸图片高兴地说:“这是狐狸!”我说:“你们都认识它,会写吗?”于是我们开始学习“狐狸”二字。</h3> <h3>因为这是海报,所以字体肯定得要很漂亮,于是,我们学习了美术字!瞧,加上粗体和颜色是不是更美了呢?</h3> <h3>我说:“你们可以把狐狸图片剪下来,贴在海报上。”于是他们开始大显身手。</h3> <h3>看,有创意吧!一只戴着帽子的狐狸,一只背着背包的狐狸。这可都是他们自己设计的哦!</h3> <h3>海报做好了!看起来挺单调的对不对?耐心~</h3> <h3>第二天,我们进行了对比阅读。</h3><h3><br></h3> <h3>课文《狐假虎威》与《听林海音奶奶讲故事》中的《狐假虎威》进行对比。发现内容相似,但语言表达不同,孩子们甚至关注到了具体的动词。于是我们顺势学习了“窜,扑,逮,捉”等动词。</h3> <h3>然后把《狐假虎威》和《咕噜牛》两个故事进行对比阅读。</h3> <h3>《咕噜牛》这个故事,孩子们超级喜欢!读完了故事,我让孩子们说说自己的感受。他们叽里呱啦一大堆!然后我让孩子们比较一下两个故事的相同和不同之处。不知不觉间,他们自己就明白了故事的寓意。狐狸和小老鼠都比自己的敌人弱小,而且都借助别人的势力来自保,最后都战胜了敌人。</h3> <h3>然后孩子们写了自己对故事中人物的感受</h3> <h3>写完了粘贴在海报上。</h3> <h3>瞧!是不是不再那么单调了?</h3> <h3>第三天,《狐狸分奶酪》这篇课文与《乌鸦和狐狸》进行了对比阅读。为什么小熊和乌鸦的食物最后都进了狐狸的嘴巴呢?我们总结出了这两只狐狸的特点:狡猾、说谎、甜言蜜语。于是我们又学习到了三个词语。我给孩子们读了很多关于狐狸的故事。《列娜狐》、《小狐狸阿权》、《小狐狸买手套》、《葡萄》《母鸡萝丝去散步》。通过读这些故事,让整个狐狸形象瞬间丰富起来。有的狡猾,有的聪明,有的淘气,有的善良,有的勤劳,有的仁慈,有的蠢笨。狐狸形象的多样性给孩子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h3> <h3>越了解越喜欢,越喜欢,印象越深刻。看一看孩子们画的《我心目中的狐狸》就知道,在他们心里已经打破了狐狸的固有思维,他们是真的爱上了狐狸!</h3> <h3>在通过文字了解狐狸形象的基础上,再加上电影的熏陶,哇!狐狸形象瞬间更加高大上!我们看了《了不起的狐狸爸爸》和《子狐物语》。虽然是英文的,但也看得津津有味!尤其是边喝牛奶、吃苹果,边看电影,别提有多爽了!</h3> <h3>我们整理出了所有狐狸形象的词语。不是我教的,也不是书上要求学的,这是他们自己真切感受到的,并且理解了的,更重要的是,他们自愿学,且学得快乐!</h3> <h3>最后一次课,我们探讨了“舞台剧表演”,经过讨论,我们准备演《狐假虎威》,还讨论了需要准备的道具,服饰,淘宝了一下,东西也不算很贵,孩子们说到时候凑钱。自告奋勇演狐狸和老虎的两个孩子平时成绩并不出色,但从敢于举手自愿演出的表现来看,说明他们并不自卑,他们对自己充满了自信!这份勇气与自信比考100分还值得鼓励!考虑到马上就元旦了,我们就打算在元旦演出。之后可就要辛苦我了,我得给孩子们当编剧,给他们购买道具,给他们排练当导演,还得找音乐,编个开场舞和结束舞。由此可见,当个好老师并不容易啊🤓</h3><h3> 未完待续,咱们元旦见!</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