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郝庙 走进粉条村庄

荷香盈怀

<h3> 寒冷的冬季,中原地区百姓餐桌上出现最多的是热气腾腾、香味扑鼻的各种炖菜,如猪肉炖粉条、鱼头炖粉条、白菜豆腐炖粉条……作为一种营养健康的食品,粉条柔润嫩滑、爽口宜人,有良好的附味性,能吸收各种鲜美汤料的味道,佐以猪肉、鱼肉、蔬菜等,可做成美味可口的美食佳肴,是百姓餐桌上一道必不可少的家常菜。</h3> <h3> 在品尝粉条美味的同时,你是否了解粉条的成分、是否知道粉条是怎样制作出来的?请跟随作者的镜头,走进郏县渣园乡郝庙粉条加工专业村,一探究竟吧!</h3> <h3> 走进村民牛召峰家的粉条作坊,映入眼帘的是一派繁忙的生产景象:红通通的炉火烧的正旺,一口大铁锅里沸腾着热水。村民杨戍己一边把红薯粉倒入缸中,一边倒入热水,拿一根小铲进行混合搅拌。然后再用搅拌机反复搅拌,并用手反复揉搓搅拌。待粉团搅拌均匀后,村民刘新国拿起搅拌好的红薯粉团,放入漏斗器中,一根根粉条均匀地从漏斗器直接下入大锅里。接着,一位大姐用特制的木筷子快速将粉条从大锅中捞出,放入盛满冷水的大缸中,再由另外两个大姐把浸入冷水中的粉条过滤捞出,均匀的悬挂在木条上,再拿到一间简易房挂杆晾晒。</h3> <h3> 煮粉糊化、揉搓、打浆、过滤、捞粉、冷却、上挂、晾晒成形……粉一步步、一道道粉条制作工序和流程紧张而有序地铺展开。“尽管现在有了机械化,但我们还是延续着手工制作工艺。”牛召峰说,他从小就跟着老一辈学做粉条,对粉条有着一种特殊的感情。<br></h3> <h3> 牛召峰告诉作者,他们制作的红薯粉条,除了红薯,另一个原料就是水,其他任何的增白剂、防腐剂、食品胶都不添加,保证纯正和天然。手工制作的粉条呈黄褐色,烹调既好吃又营养,即便一顿没吃完,第二次回锅煮,粉条也不会煮烂,依旧筋道弹牙。</h3> <h3> 每年一进入冬季,有着手工制作粉条传统的郝庙村,许多村民纷纷在自家门口加工制作红薯粉条。为了扩大制作规模,共同发家致富,牛召峰还联合了杨戍己、刘新国合伙制作粉条。像牛召峰那样和村民抱团加工粉条的,在郝庙村就有40多家,全村一个冬季加工制作粉条有50多万斤。</h3> <h3> “今年粉条行情不错,红薯粉条每斤卖到了7元,每天都有人来询问和购买,收入一定比往年更多。”牛召峰开心地笑了。</h3> <h3> 或许,人生里最好吃的往往不是山珍海味,而是那些寻常味道,藏在不起眼的日复一日里,滋养着我们的生活。<br>美好时光有简单的满足,就如一道家常菜——白菜豆腐炖粉条!</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