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传统文化的语文课堂教学艺术研究——刘月霞学科工作坊系列活动之十一

孙可欣

<h3>  2018年12月14日,刘月霞学科工作坊系列活动主题为"基于传统文化的语文课堂教学艺术研究",在城关小学的202教室如期举行。</h3><h3> 本次活动主要有两项议程,先由李秀娟老师执教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的 《忆江南》诗词课,然后进行工作坊的全体学员进行研讨、说课,接下来由杨景岚、孙可欣两位老师对部编版教材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进行说课。</h3> <h3>  听了李老师的《忆江南》,我们深刻地感受到教师在课堂的引导是多么的重要,对于寥寥数字的《忆江南》来说,要想使小学生体会词中的内涵和作者的深意绝非易事。李老师用她独特的教学风格,由浅入深地把学生带入词的境界,引领学生走进如诗如画的江南。今天学生们精彩的表现都体现出李老师对课堂的精心设计,更展现出李老师的教学艺术。</h3> <h3>下面是工作坊老师们的听课感受:</h3> <h3><b>坊主刘月霞主任说:</b>第一次听忆江南,是在三年前,一个年轻教师,没有任何感觉!今日重听忆江南,竟然让我喜欢之,向往之,竟然翻来覆去想象之,且欲罢不能!那红胜火,那绿如蓝,那枕郡亭观塘潮的闲情逸趣,悠然自得更是让人欲罢不能,真想一睹真相!如此神池江南,却是今日秀娟老师所为!她已将学者,听者带入作者心里,让人怎不着迷于江南,向往于江南!回顾本节课的教学,我觉得有以下的几点值得我学习:</h3><h3>1、"读"始终贯穿着整个教学过程。通过品味语言、想象情境、体会人物心情来引导学生读出味道,读出情感。在读中悟情、在读中生情、在读中赏文。在读中学生领略到了"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的江南独特的美景。</h3><h3>2、音乐,图片,句子补白恰到好处。特别是句子补白,语言的运用在古诗词教学中换了方法,好巧妙!</h3><h3>3、教学过程设计有层次,课堂环节紧凑。本堂课培养了学生多方面的能力:资料的收集、使用,自主、合作、想象、美读等;大家的课,也不过如此而已!</h3> <h3><b>卢海燕老师说:</b>李秀娟老师的《忆江南》设计大气巧妙,彰显大家风范,听李老师的课是一种享受。</h3><h3>1.整合之妙。结合点课我们研究了几年,李老师的这节课把结合点课推向新高潮。三首词的结合相通、相融、相贯通。让学生对江南的美层层体会,不断升华。</h3><h3>2.语用落实。让学生在课堂打开话匣子,老师精心设计语用环节,创设情境,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引导学生用生动语言描绘江南之景,关注学生实际获得。</h3><h3>3.想象丰富。想象是学习古诗文的妙法。李老师多处引导学生展开想象,使学生深入体会江南景美、人美、情美。</h3> <h3><b>韩玉荣老师说:</b>今天李秀娟老师《忆江南》这堂展示课让我们有一种身临其境, 如痴如醉的感觉,至今仍回味无穷。在这堂课中我受益匪浅,大开眼界, 原来课堂竟然可以这般美,这般活!</h3><h3>1、李老师《忆江南》这一课设计之巧妙,把我们带回了唐朝如诗如 画的江南,整堂课节奏舒缓,娓娓道来。李老师抓住题中的"忆"字引导学生理解词,"忆景"部分抓住"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充分发挥学生想象,你看到了怎样的画面?调动学生多种感官进行想象:你听到了什么?你闻到了什么?真的做到了把画境变成话境。在"忆情"部分,借助资料,想像词人此时的心,"他所追忆的仅仅是这江花这江水吗?"让孩子深深地体会到,那绿绿的江水中,流淌着白居易对江南的思念,他痴痴思念的不仅仅是江南的景,还有江南的百姓,江南的朋友...."之后,李老师又用她那情动而辞发的教学语言,引领学生潜心会文了《忆江南其二》和《忆江南其三》,同时言传出词中隐藏的深情。</h3><h3>2、整堂课,琅琅的读书声不绝于耳,独特的分层次朗读,让学生真正体会到江南的景好,人好以及白居易对江南的情深。此情此景,美不胜收,我们和学生们一起真正徜徉在美景中,陶醉在深情里。</h3> <h3><b>杨景岚老师说:</b>今天,听了李老师的《忆江南》一课,感触颇深。这是一节"丰""益"的课,体现在:</h3><h3>1、激趣于课内,得益于课外;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李老师讲授的是同一作者、同一主题下的同一期情怀的江南诗,这样的学习资源使课堂知识更加丰满。精读一首词,带读一组词的教学模式,学生在一节课不仅领略的是江南独有的风光,更深化了主题,深刻理解了作者情怀。这样的资源整合,为学生提供了更加宽泛的学习背景,有利于主题的理解深化。</h3><h3>2、背景资料的选择、引入适时适度,有助于学生解读诗词。李老师在讲授中有意识引入白居易在苏杭的往事资料,不仅是是忆景,更是忆情,是对自己胸中有百姓,为百姓谋福利而获得民众爱戴的作为的满足与宽慰。</h3><h3>3、抓画面,促联想。这节课,李老师的设计不落窠臼,他大胆突破以往教学设计的模式,不仅引导学生体味色彩美,更有对事物姿态、味道的拓充,"小草、江水什么味?""它们怎么做?"……想词、想句子,在积累、语话的训练中,让江南的"好"更加丰美。</h3><h3>4、不同的感悟,有不同的朗读。李老师的课堂朗读声不绝于耳,学生的读,读出了词韵,读出了词境、读出了词律,读出了词美,更读出了词情。学生在读中感受到诗词所传承的文化的震撼和风采。</h3><h3>5、李老师注重给学生提供与诗词对话的最大平台。重点词句的理解,句式练习,一段话的倾诉,都是那么精彩!足以见得李老师备课时与诗词对话的深度和广度,这也决定了学生与阅读对话的厚度。</h3> <h3><b>季明茹老师说:</b>北京市特级教师陈延军老师在讲座中提到"语文课上,教师要用语言粘住学生";语文课上要让学生学知识,长才干。今天李老师就凭借自己深厚的文化底蕴,不仅用优美的语言把学生牢牢地粘住了,还让学生在她的课堂上学习了语文知识,增长了才干。</h3><h3>1.注重朗读,突出想象。刘月霞主任说过,一节好的诗词课,读中要有联想,想象。李老师的课堂上,学生有层次的朗读声不绝于耳,学生多感官的想象,更是贯穿课堂始终:"听着他的朗读,你看到了怎样的画面?柳树枝头,你听到了什么?微风拂来,你闻到了什么"?学生乘着想象的翅膀,在如画的江南美景中遨游,在古诗词这一中华文化的瑰宝中徜徉。</h3><h3>2.突出积累,落实表达</h3><h3>课堂上李老师不仅多次调动学生的积累,引导学生用四字词语赞美多娇的江南,描绘江花的姿态与芳香;还注重引导学生在想象中用创造性的语言表达,比如仿照"日出江花红胜火"这一句进行语用练习:"春来小草……,春来梨花……春来桃花……</h3><h3><b>于慧老师说:</b>对于一名小学语文老师来说,古诗词课是难以攻克的难关。但是,一次次在刘月霞老师的工作坊里,我看着一位位优秀的前辈在诗词课上绽放着奕奕光彩!让我感受到了诗词课中洋溢的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今天,又被李秀娟老师的《忆江南》组诗一课震撼了!一节课,三首词,美丽多娇的江南风景,在李老师的讲解中被孩子们一步步描绘出来,从色彩,到声音,到味道,再到深深的喜爱与怀念之情。今天,李老师的课,有两点对我震撼颇大!第一,化境之妙。刘月霞老师曾说,诗词课最重要的就是化境,将古诗的语言通过孩子的想象加工成孩子们眼中的景,而后才能理解诗词的含义。李老师的课上,她一步步引领着孩子们展开想象的翅膀,理解了诗词当中每个字的含义。而这样的讲解过程却充满了乐趣,李老师先带着孩子们分析"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字面上的意思,发现江南的色彩美,进而问孩子们听到了什么?又闻到了什么?江南的景色,在孩子们的想象中动了起来!活了起来!而在这个过程中,每一个问题都勾连着对语言运用的训练,孩子们在李老师的点拨下用自己的锦心绣口描绘着江南的美景,太妙了!这样美的景色,难怪孩子们会理解最后白居易的赞叹:"能不忆江南?"第二,整合之妙。《忆江南》是白居易写的三首组诗,李老师精讲了第一首,然后又让孩子通过学习第一首的方法对比学习第二首和第三首,她的问法之巧,让孩子们很快就发现了三首词的结构的相似之处,更发现了白居易对江南的不舍之情,全在一个"忆"字上,为什么忆?景美呀!人也好啊!所以,情才愈深!所以,才如此"忆"!才如此不舍!江南的景、江南的人,在白居易的心里久久徘徊,化作这三首句短情长的词。孩子的读,也越来越有韵味……李老师的课,让我再一次发现诗词课的巨大魅力,有组织真幸福!可以跟着大家学习,也是一件无比幸福的事情!</h3><h3><b>孙可欣老师说:</b>今天听李秀娟老师的课,我很陶醉,很享受。感受最深有三点:</h3><h3>1、备课细致,语言准确。在课堂伊始李老师通过课件江南风光地巧妙配合,让学生沉浸在如诗的美景中,并通过李老师的准确、简练的语言传达给学生,品味词的意境,由景生情,由情入诗。</h3><h3>2、插上想象的翅膀,调动多种感官。在学习"日出江花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时,李老师让学生自然想象,伴随着美妙的音乐,和教师的引导语,学生把自己想象到的江南风光,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到位传神,我想学生们一个个小手高高地举起,不是在配合老师,而是把自己当成诗人,仿佛在解说自己的创作,还原生本课堂。李老师还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把听到的、闻到的、感受到的诵读出来,从而化语言文字符号为鲜活的意境,让学生体会深刻,让听课老师们听得入神。</h3><h3>3、读中悟情,读中生情。整堂课,"读"很到位,读得有层次,读得有味道,读得有深度。无论是自由读、指名读、齐读亦或者引读,都给学生带来不同的感受,每一次读,收获都是不一样的,只有设计多种方式的读,才能使学生进入美的意境里,真正体会诗人的想法与心情。</h3> <h3><b>吴景双老师说:</b>今天,李老师的语文课开辟了古诗词教学的新境界,让我大开眼界。这一堂课的课堂容量很大,每一环节的设计目的性强,体现了语文学科的特点,引领学生走进了如诗如画的江南;材料的适时补充对古诗进行了延展,让学生由浅入深体会到了诗词情景交融的感染力;在教学中渗透了学习方法,让学生明确了可以结合注释、结合插图等来进行古诗的学习;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很强,能及时对学生的课堂生成进行恰当的引导和评价,体现了课堂的高效性和学生的自主性!</h3> <h3><b>颜志耘老师说:</b>听了李秀娟的《忆江南》这一课,内心是一种震撼,这不仅是一节灵动的、充满语文味的有厚度、有深度、有梯度的语文课,还是一节节扎扎实实让学生有提升的语文课。这节课,我要学习的东西太多,我感受最深的是下面几点:</h3><h3>1.有层次的想象教学,真实地促学生思维发展。为了让学生感受&quot;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姜水绿如蓝。&quot;这句诗的意境美之时,李老师创设了这么一个情景:让学生展开想象:&quot;此时,江边的柳树上会传来什么声音?生:黄鹂的叫声,师:这叫声忽高忽低,忽长忽短,这样的叫声就是婉转的。&quot;就在教师这样不经意间的,巧妙点拨中,学生明白了,怎样去想象,知道了什么是婉转,婉转的意思,不用讲,就学会了运用,紧接着,老师又问,在江南两岸听到了柳树上传来婉转的歌声,看见了比二月花还红艳的江花,比蓝草还绿的江水,还闻到了什么?一个听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就让学生的思维之门打开了,学生在进行思考后,此句诗的意境美,就在学生的心里有了自己的理解,朗读的时候就水到渠成地有滋有味,入情入境了。</h3><h3>2.扎实的语用落实和老师巧妙的点拨,使学生有了精彩的生成</h3><h3>在让学生理解此时此词的&quot;对仗&quot;后,李老师马上追问,作者用什么方法写了江水?你能用比喻的方法写写春天的景物,然后教师给学生搭了一个梯子,仿照春来江水绿如蓝,让学生进行练习,春来小草( ),春来杏花( ),春来桃花( )。在这样的仿写训练中,润物细无声地让学生学会了运用语言,所以在紧接着教师小结中说,在你们的描绘下,江南更美了,这时候,在你们的心中,江南是怎样的?学生说出了&quot;在我心中,江南是多娇的&quot;,因为老师让学生把眼中的画变成心中的、口中的话,所以才有让人叹为观止的精彩生成:这是一个多娇的江南。</h3><h3>如此的生动的的好课,我想很多年后,我吟起这首词,就会想起李秀娟老师这一节课。</h3> <h3><b>田雪梅老师说:</b>听了李老师的课,受益匪浅。李老师的诗词课,每一个环节都落到实处。尤其是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突出积累,尤其是课堂环节中让学生积累四字词语,例如用四字词语形容这里的江花,同学们说姹紫嫣红、千姿百态、五颜六色、花团锦簇、芳香四溢等。二是想象运用有层次。课堂中有两个环节引导学生想象画面,第一处当白居易站在江边,他会看到什么样的景象?李老师引导学生想象,江边的柳树上传来……学生就想到小鸟在树上婉转地歌唱;第二处想象和老师一起画幅画,清晨太阳出来了,江面上……在阳光的照耀下江边的花朵……春天来了,万物复苏,江水……高高的柳树枝头小鸟在……一阵风吹过,浓浓的花香……这是怎样的江南?三是朗读。这节课李老师带领学生读出了诗词的词韵、词境、词情、词美,传承了中国传统文化,让学生从小爱读诗词,朗读层次清晰。</h3> <h3>  接下来,杨景岚、孙可欣两位老师详细地将部编版教材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进行了教材解读,从单元备课到课时备课,人手一份教学设计,看得出这两位老师备课深入,认真仔细。各位老师认真倾听后,也发表了自己的见解,研讨氛围浓厚。</h3> <h3>  今天的活动,大家都是满载而归,其实学科工作坊每一次的活动,都能给所有学员带来"惊喜"与"感动",希望我们工作坊成员坚持不懈的努力能将传统文化的精粹——古诗词,继续传承下去,给学生、给自己以品味和熏陶!</h3>

李老师

学生

江南

老师

想象

课堂

忆江南

诗词

江水

朗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