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的坚守 ——我的父亲马士彬(五)

马岚

<h3>五、相濡以沫<br>  父亲常跟我说,人生有两个重要的点,决定着你的一生是否幸福。一是职业选择,要选热爱又适合自己的职业;二是婚姻伴侣,与职业同理。在这两个点上,父亲都心明眼亮,做出了无比正确的选择。<br>  母亲与父亲经人介绍认识,两人一见如故。母亲与父亲在学历上有一定差距,但母亲是个非常聪明的人,只是由于当时的各种原因,没能上大学。她心底有这份遗憾,对文化有一份崇拜与向往,于是嫁给了在那个年代稀有但并不吃香的父亲这个大学生。不但如此,母亲还让自己的妹妹一定要找大学生结婚,果然,我姨夫的良好基因起了作用,表妹自小学习优秀,如今已是一名出色的医生,我不能不说母亲很有远见。</h3> <h3>  母亲姐弟五人,她是老大,从小帮助照顾弟妹,家务活样样做的好。她头脑清楚,行事果断,既有大局观又有执行力,在单位很快被提拔成领导层,且任职期间口碑极好。可她不管单位多忙,都要回家照顾我和父亲的饮食起居。母亲心灵手巧,小时候,市场上没有那么多衣服可选,母亲就亲手给我做,穿到学校常常引来同学的羡慕。在市场受限,商品单调的年代,母亲依然让我觉得吃饭是一件非常享受的事情,因为她像一个魔术师一样,能用有限的材料做出许多色香味俱全的美味佳肴。</h3><h3> 不仅如此,最难得的是母亲对美和艺术的悟性极高。她不仅能照顾父亲的生活,还能陪他谈天说地,讨论艺术。小时候最幸福的事莫过于我们三个一起去看电影,他们带我看了很多译制片,《佐罗》、《流浪者》、《叶塞尼亚》、《希茜公主》、《尼罗河上的惨案》,引进一部看一部。回家的路上,我在中间牵着他俩的手,一起聊刚才看过的电影情节,那种内心的契合感真是无比幸福。所以到现在我们都爱看那些老电影,不仅因为电影本身好看,更是因为那里面有我们最美好的回忆。</h3><h3> 父亲会经常邀请母亲看他的画,请她提意见,母亲提的意见竟然都非常内行,完全不像一个外行人,这一点让父亲的很多画家朋友都很羡慕。是啊,能找到一个好的生活伴侣已经很不容易,如果两人能有更高更深层次的精神交流,那真是太大的幸福了!</h3> <h3>  父亲办过五次展览,除了第五次我没让她再操心之外,其它四次母亲每一次都会全身心的投入其中,从统筹策划到烟酒糖茶,事无巨细,件件经心。</h3> <h3>1994年,父亲个人展览在直隶总督署开幕。</h3> <h3> 老甲先生为画展做序。</h3> <h3> 老甲先生和市领导参加画展。</h3> <h3> 市委副书记靳伯仁出席开幕式。</h3> <h3> 朋友们来的很多。</h3> <h3>大学好友王之海先生、郭学世先生特意从天津赶来。</h3> <h3> 叔叔和我们姐妹</h3> <h3>画展期间,父亲和多年好友刘耕涛老师、王继平老师陪同老甲先生去唐县花盆。</h3> <h3><br></h3> <h3> 河北画院江枫夫妇从石家庄赶来。</h3> <h3>  父亲一直想在自己的故乡办一次展览。于是, 1995年,在定州文庙举办了“马士彬还乡画展”。</h3> <h3>两次展览我担任工作的都是签名服务,正在签名的是时任保定市副市长的叔叔,兄弟俩都很棒吧!😀😀😀</h3> <h3> 定州市市委书记和市长参加开幕式。</h3> <h3> 朋友合影</h3> <h3> 家人合影</h3> <h3> 母亲的同事都来帮忙</h3> <h3>父亲与好友,河北工艺美校老校长王春元。</h3> <h3>  父亲还邀请了老家儿时的伙伴参加开幕式。</h3> <h3>2007年5月母亲节前夕,在河北农大艺术学院举办‘感恩·马士彬 马岚 王星家庭画展’,这次展览也是献给爷爷奶奶的。</h3> <h3>河北农大艺术学院院长、保定市美协主席王继平主持开幕式。</h3> <h3> 父亲老友王春元发言。</h3> <h3> 原保定画院院长袁辉发言。</h3> <h3> 为这次展览剪彩的是95岁的奶奶。</h3> <h3> 父亲、叔叔、姑姑陪奶奶看展。</h3> <h3> </h3> <h3> 我们仨留个影吧。</h3> <h3> </h3> <h3> 父亲和他的老同学。</h3> <h3> 我的美女同事们。</h3> <h3> </h3> <h3> 我们的保定学院美术系</h3> <h3>《保定日报》做画展专版报道,河北电视台《美术广角》、保定电视台《综艺周刊》做专题节目。</h3> <h3>2014年,在保定市博物馆举办“马士彬新民间人物回顾展”,郎绍君先生和老甲先生撰写文章。</h3> <h3> 朋友们陆续到场</h3> <h3>河北省美研所所长张静伯,保定电视台台长黄利强。</h3> <h3> 保定电视台节目支持人马文丽</h3> <h3>  时任保定市宣传部部长的李国英到场参观,并为画展题辞。</h3> <h3> 看到邱玉祥老师的身影。</h3> <h3>画展上展出了一幅《百毽图》长卷,是父亲为纪念和母亲相伴四十三周年而作。</h3> <h3>父亲的大学同学、我的大学老师娄群儒为《百毽图》题字。</h3> <h3>这一次次展览都能看到母亲忙前忙后的身影,每次展览都很成功,母亲功不可没!</h3> <h3> 在颐和园万寿山前的结婚照。</h3> <h3>  40多年后,他们又回到这里合了一张影。</h3> <h3> 喜欢走走看看的他们携手走过山山水水。</h3> <h3>  </h3> <h3> 父亲送给母亲的生日礼物。</h3> <h3> 有了小宝贝,生活更加圆满。</h3> <h3>  岁月如梭,不知不觉两人牵手走过了快半个世纪,感情一如既往。父亲发病的时候,是母亲一刻没等的叫了救护车,为治疗争取了最佳时间,所以父亲恢复的很快。父亲住院的第一夜,我要留下陪护,可母亲怎么都不肯,坚持守着父亲,说过了今夜她就放心了。</h3><h3>  父亲能遇到母亲是他的幸运,因为母亲一直像照顾孩子一样照顾着他;而母亲遇到父亲也很幸运,因为父亲的文化特质让母亲的生活充实丰富;而我更是得到老天厚待,既得到生活上无微不至的照顾,又有精神世界的美丽多彩,我能做的惟有心怀感恩,珍惜生活!🙏🙏🙏🙏🙏🙏 </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