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三门峡市陕县观音堂七里村古槐 树龄三千岁 号称“龙头凤尾----七里古槐”<h3><br></h3><h3> <br><h3> </h3><h3> 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和八十年代初,正是我专心致志研究木本油料树种“文冠果”年代,常去三门峡陕县一带山上调查,每乘火车快到观音堂车站时,列车广播室会准时播放一段:“旅客们,请注意,列车前方左边有一棵古老的大树,它是一棵苍劲庄严的古槐,据说古槐至少也有三千年。树高24.4米,树围8米,树形奇特,挺拔苍劲,群众称其为龙头凤尾。古槐旁边的小河两岸,有龙山和商周文化遗址。古槐历尽沧桑,斑痕累累,虽顶枝梢已枯,老态龙钟,但被那丰腰盛茂的新枝簇拥,使它显得有取之不尽的强大的生命力,千百年的大自然象艺术大师把顶梢枯枝雕饰得维妙维悄,上枝象一翘尾神龙,挥爪怒视,展示出不可入近的狂姿;下枝象似卧岗猛虎,昴首欲试。二枝奇妙的生态恰是那龙争虎斗。</h3><h3> 相传在一千三百九十年前,唐太宗李世民大元帅尉迟敬德护送去长安经过这里,正巧树下有位美妙女子洗衣,敬德又把走过去的马头勒回树下,唐太宗喊到:“为何返回?”敬德说,“我再看看这棵古槐呀。”这就是民间传说的“敬德勒马观古槐”的故事。千年古槐显得更加苍劲旺盛,它以自已千年不衰的顽强生命力,象征伟大的祖国繁荣富强。”</h3><h3> 说起这棵古槐,得先从豫剧大师常香玉记忆中的“七里古槐”说起, 1983年春节前夕,省文化局、卫生局、科技局联合召开部分老艺人和有科技专家座谈会。主要是想听取征求改革开放意见。这次我受单位泒谴参加了座谈,有幸和香玉老师隔一人相坐一起,中间是位文化局某领导,在交谈中香玉老师问起我哪单位,我说我是省林业科研所的。她又问:“林科所是研究树的吧?”我说:“是的,主要研究各类树木。”她问:“你可知陕县观音堂路边有棵古槐树?我小时跟戏班一路卖唱讨饭,每到那棵树跟前都要歇歇脚,不怕您笑话,我还给那棵古槐树上过香咧,为的求个沿路平安。那时我还小,都是戏班师夫交待的。不知那树现在还有没?”。我立即回答:“有,有,你说的就是观音堂东边“七里古槐”。今年七月我还去看了,大树还在,只是梢部枯干了。”香玉老师:“唉呀,那时往陕西去的路上很艰难,印象最深的就是那棵古槐,也是我沿途行走的里程碑,俺老师说古树保平安,哈哈,我说迷信了......”我说:“不,不算迷信,都是平民百姓心灵上的精神寄托,我在场也会随群众叩敬图个吉利。”香玉老师说起这棵古槐,曾重复了两次,说起沿途讨饭卖唱,香玉老师激动得用手帕拭淚两次。香玉老师在文革中受到冤案批判,粉碎“四人帮”五年后才恢复原来职务。</h3><h3> 陕县观音堂镇东七里处,有个七里村。村头路边有棵很古老的国槐树,由于年代久远,树梢部已干枯劈裂,目前尚存,量其树高24.4米,树围8米,相传三千多年历史。树形奇特,挺拔苍劲,群众称其为龙头凤尾。整个树干疙疙瘩瘩,显得饱经风霜,却仍巍然屹立。不屑说,这棵古槐也见证了世间的沧桑和变化,默默地却记录着身边坎坷兴衰的历史故事…… .</h3><h3> 古槐旁边有一条小河经过,小河两岸有龙山和商周文化遗址。古槐周围亦有秦汉砖瓦的残片。古槐于斯更增奇景。一九一八年陇海铁路修到此地曾有法国、荷兰人士到此摄影作画;一九二七年冯玉祥将军也曾在此树下歇息演讲,向部下和当地群众阐述革命道理。</h3><h3> 由于此古槐地处古代东西交通要道,尤其河南开封、商丘、郑州、洛阳等地商客和逃难百姓西去陕西省是必经之地。由于当时此古槐树冠高大荫浓,在豫西陕洛一带颇有名气,故,冒出历史故事和传闻也多。最早传说西汉末年,王莽追赶刘秀在大槐下,王莽举刀劈杀,刘秀躲闪,大刀却砍在大树干上,当王莽用力拔刀时刘秀却趁机逃远。至今树干上还有王莽刀砍痕迹。后人传颂王莽砍树败阵,刘秀称帝封树为神,此后方圆百里群众常年烧香络绎不断。</h3><h3> 据陕州志记载:唐朝初年,大将尉迟敬德路过此处,看到大树奇特壮观,便勒马下踏观古槐,久久赞叹古槐的雄姿,长时间不愿离去。又听当地百姓传说古槐有神灵,敬德便立刻双手叩拜古树,也求一路平安。这就是敬德勒马下踏拜古槐的故事。和前边说的故事略有不同。至今,游人至此常驻足观赏。</h3><h3> 七里村环境优美文化沉淀丰厚,在七里村的小河台岸上发现有龙山商周文化遗址,古槐周围亦有秦汉砖瓦的残片。古槐于斯更增奇景。一九一八年陇海铁路修到此地曾有法国、荷兰人士到此摄影作画;一九二七年冯玉祥将军也曾在此歇息演讲,向部下和当地群众阐述革命道理。</h3><h3> 一九三八年六月九日,国民党扒开花园口黄河大堤,企图阻挡日军南侵,造成郑州以东十多个县乡村,淹死人达89万人之多。剩下人沿黄河南岸浩浩荡荡西逃,陕县观音堂七里古槐是必经之地,古槐给沿途逃难人留下了深深历史铬印。正如常香玉大师说的“是河南人西去路上的里程碑”凡经过此处,都要留步拜古树祈祷。</h3><h3> 观音堂镇干部群众多方筹资复修文化古迹,在此树旁特立石碑标志:“行石壕忆石壕吏,观古槐龙头凤尾” 横头:“七里古槐”和名人轶事流传千古。-------古树啊,真可为活的文物,活的华夏文明史。</h3><h3> </h3><h3> 河南省林业科学院 古树研究学者------董云岚</h3><h3> </h3></h3></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