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一般来说,一个人平常都有点业余爱好。于是,工作忙碌之余便有了精神寄托,生活也会因此变得充实和富有乐趣。私问自己有哪些业余爱好,这个还真不好说,想来想去,如果喜欢也可以算作爱好的话,那么京剧算是一个吧。</p><p class="ql-block"> 我喜欢京剧,喜欢听,喜欢看,甚至还喜欢与别人讨论。究竟什么原因让我喜欢上了京剧,一时说不太清楚。记得十几岁的时候,正赶上了非常时期,民间特别是乡下娱乐活动不多。银幕上能看到的除了重复放映的几部战斗故事片外,就是几部现代京剧,后来称作革命样板戏。常演的有《智取威虎山》、《红灯记》、《沙家浜》等。说来也怪,我第一次看京剧就被吸引了。我被剧中潇洒英俊的人物形象所震撼,为铿锵有力的锣鼓声和悦耳动听的唱腔旋律所陶醉。我曾经连着几天跟着放映队转,为了赶场有时候连饭都顾不上吃,就是为了体验京剧带来的视听享受。</p><p class="ql-block"> 那个年代家家户户通有线广播,每天广播的也是这几部戏,时间长了剧中人物的唱段和对话耳熟能详,人人都能哼上几句。我对《智》剧中参谋长“誓把反动派一扫光”一段情有独钟。这一段旋律舒缓,唱腔优美,<span style="font-size:18px;">情景交融。</span>尤其是沈金波先生那清润高亢、别有韵味的演唱,听了给人以高雅大气、荡气回肠的感觉,是几部样板戏里面少有的借景抒情的老生好唱段。为此,我着迷到了逢播必听的程度。经常是广播里大唱我小唱,听了一遍又一遍。在一些娱乐晚会上,我还曾登台献丑,一段朔风吹、林涛吼、峡谷震荡……唱完,便觉得很过瘾。现在回想起来,大概这就是我喜欢上京剧的起缘了。</p> <p class="ql-block"> 接触传统戏是看了一部六十年代拍摄的戏曲电影。那是在传统戏解禁不久,大概是七七年的秋天,有熟人送来几张电影票,我们家和邻居一起去了掖县沙河电影院。看的是戏曲艺术片《野猪林》,主演是京剧名家李少春、袁世海和杜近芳先生。几位艺术家引人入胜的精彩演唱,让久违了传统戏的观众大饱眼福耳福,我更是大开眼界,感叹原来京剧可以演绎得这般美。</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我为剧中林冲的不幸遭遇感到愤慨,为鲁智深的狭义无双感到解气。当看到林冲被高俅陷害发配沧州,路上受尽折磨,行至野猪林又险遭暗算,幸被鲁智深救下,侥幸逃过一劫时,剧情渐趋高潮,艺术家们的精彩演唱如同磁铁一般牢牢抓住了观众的心。随着剧情继续发展,观众的心情也跟着不断升温,当演到风雪山神庙,火烧草料场时,人戏共鸣达到了高潮。这个时候的林冲,已经由原来的八十万禁军教头,沦落为看守大军草料场的贼配军。编剧从塑造人物出发,在这里精心设计了一大段反二黄大雪飘唱段,用来表现林冲“</span><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font-size: 18px;">英雄运去不自由”,蒙受奇耻大辱又无可奈何的心情</span><span style="color: rgb(1, 1, 1);">。也为后来林冲忍无可忍,手刃奸贼,逼上梁山做铺垫。伴随着低沉缓慢的伴奏声乐,林冲</span><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font-size: 18px;">枪挑酒葫芦,在昏暗的天地间,迎着漫天大雪,孤独地走在返回营地的路上。业内有神仙美称的李少春先生,凭着高超的演唱能力,准确把握人物的思想感情,借助逼真外景的烘托,</span><span style="color: rgb(1, 1, 1);">采用低吟浅唱,唱念结合,边歌边舞的形式,把林冲惨遭陷害积压在胸中的怨愤、凄楚和心有不甘的复杂情绪演绎地丝丝入扣,出神入化,生动感人。</span><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font-size: 18px;">观众宛如身临其境,欲罢不能,由衷地赞叹艺术家演得好!这出戏演员阵容强大,个个身怀绝技,舞台形象生动饱满,唱腔旋律和舞美设计堪称完美,艺术感染力十分强烈,是公认的</span><span style="color: rgb(1, 1, 1);">京剧艺术宝库里的经典。回来的路上,我沉浸在艺术的氛围里,心中留下了不可替代的野猪林大雪飘。</span></p> <p class="ql-block">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几十年受京剧的熏染,我也由一个一窍不通的门外汉,慢慢变成了一个略知一二不是票友的戏迷。不仅粗略熟悉了生旦净末丑行当分类,京剧四功五法的深刻内涵,对各大流派的艺术特色,也都有了进一步的认知,一出戏听下来够不够味也有了自己的见解。实际上,唱戏讲究得是“挂味”,听戏品尝的是个中滋味,进而获得艺术享受。观众看戏是冲着角来的,同样一出戏,不同的角演唱出来的味道自然是大不一样,适合口味的则会百听不厌,所谓余音绕梁,三日不绝。有人说,任何一门艺术都不像京剧这样,一出戏或者一个唱段,你可以一年到头反反复复去听,每次都会觉得津津有味,而且从不感到厌烦,这就是京剧独有的魅力。<span style="color: rgb(1, 1, 1);">我的体会也是这样。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听戏还是多听艺术大师们的戏。他们辉煌的艺术成就经过了历史检验,所创造的一个个角色,是难以逾越的艺术高峰,是后人学习的典范。比如说马连良先生的借东风,谭富英先生的失空斩,李少春先生的野猪林,还有其他艺术大师们的代表作。现在我学会了用京剧调节心情,当心情舒畅时我会来两句借东风,不开心时会哼上一段大雪飘,感到寂寞的时候,就播放“我在城楼观山景,耳听得城外乱纷纷”。京胡一拉,锣</span>鼓一响,<span style="color: rgb(1, 1, 1);">心情立马不一样了,听着听着便入了戏,不经意间自己也成了剧中人了。</span>(照片源网)</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