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题异构,流光溢彩✨ ——《老人与海鸥》同课异构校本研训活动简讯

万宁市新中中心学校

<h3>  伴随着清朗的冬日,沐浴着冬日的暖阳,我们迎来了第十五周高语组校本研训活动周。本周校本研训以公开课为载体以“同课异构”教学交流模式开展,遵照“同课异构——互动评课——总结反思”三个流程进行。本次同课异构选定课题为六年级上册课文《老人与海鸥》,六年级全体语文教师精心备课,课堂沉稳而不失灵动,以不同的构思,采用不同的教法、不同的教学风格同上一个教学内容,同一种繁华,不同的构建,各展风姿,让我们看到的不仅仅是每一位老师对教学的热爱和努力,更多的是用心和坚守。❤❤❤</h3> <h3>  上课之前,学校领导和老师们早早地带上听课笔记本到学校明理楼等候着听课。学校领导深入课堂对带动教风立足校本研训建设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h3> <h3> 六(1)班陈圣武老师以课前查阅的资料揭题导入新课,引导学生抓住关键句,紧扣关键词,揣摩作者描写老人的细节(动作,语言,神态),来品悟老人与海鸥,海鸥与老人的情深意重。</h3> <h3>  通过每一个细小的动作我们都可以感受到老师用心用情走近每一个孩子。</h3> <h3>  课堂上引导学生从读中来品悟海鸥与老人的情深。</h3> <h3>  六(2)班杨秀英老师以复习旧知引入,并出示老人关爱海鸥和海鸥送行老人两类词语的方式来导入海鸥吊唁老人那令人意想不到画面的新课学习。</h3> <h3>  在语文教学中合理而恰当地运用朗读可以大大提高教学效率,深化语文的课堂功效。</h3> <h3>  六(3)班梁海健老师引导学生抓住文中描写老人的神态、动作的词,三个“褪色”,三种呼唤,引导孩子们深入文本,体会老人对海鸥那份无私的爱。</h3> <h3>  故事里一位普通的老人、课堂上富有亲和力的老师、一群勤奋好学的孩子,同一篇课文,演绎出了充满画面感、真实感的美丽动人的课堂。</h3> <h3>  六(4)班黄界芳老师在体会“海鸥与老人”的情感时,让学生通过抓重点词、句来引导学生从读中来品悟海鸥与老人的情深。正如叶圣陶先生说过:“吟诵是口、耳、心、眼并用的体会在不知不觉之间,内容与理解化为自己的东西,这是一种可贵的境界。”</h3> <h3>  看,大家都听得多仔细,收获颇多。</h3> <h3>  我们听课的老师凝视、聆听、记录、微笑、......</h3> <h3>  六(5)班蓝冬玲教导主任巧妙的利用昆明翠湖公园《海鸥老人》的塑像及海鸥老人生平资料袋链接引导孩子们通过文本走进人物内心,顺势利导让学生理解了老人与海鸥那种浓浓的情感。</h3> <h3>  “吟诵是口、耳、心、眼并用的体会在不知不觉之间,内容与理解化为自己的东西,这是一种可贵的境界。”</h3> <h3>  课后的交流研讨说课、评课环节,上课的教师们针对自己的教学设计进行了设计意图和如何突破教学重难点的阐述。</h3> <h3>  韩强校长针对这六年级语文《老人与海鸥》五节同课异构教研课进行了评课,指出了优点及教师在上课时缺少关注后进生的不足之处。</h3> <h3>  杨帆副校长指出,教师备课要立足于学生,从学生实际出发,因材施教,面对全体学生,才能让我们的课堂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h3> <h3>  参与听课的老师结合几堂同课异构教学课对教材处理、教法选择、师生互动、组织形式、语言的逻辑性与严谨性等方面进行了积极的交流研讨,各抒己见。</h3> <h3>  课无完课,人无完人。语文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萧伯纳说过:“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互相交换各自得到一个苹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互相交换各自得到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思想。”这就是同课异构带给你我的收获,带给你我的触动,带给你我的精彩!</h3>

海鸥

老人

异构

同课

六班

老师

课堂

教学

研训

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