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为进一步发挥市初中教研共同体对教学教研工作的促进作用,加强初中教研共同体及市直各学校间的教学交流,提升广大教师教学理念的转变和概念课的执教能力,促进各学校物理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共同成长,在济南市教育教学研究院的大力支持下,济南市初中教研共同体学校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展示暨“同课异构”交流研讨活动于2018年12月13日在济南外国语学校举行。</h3> <h3> 本次活动由济南外国语学校物理教研组组长苏小林老师主持,济南市初中物理教研员王恩华老师、平阴县初中物理教研员薄召水老师、初中教研共同体学校和市直各初中学校教师代表以及其他兄弟学校的老师等80余人参加了此次活动。</h3> <h3> 本次活动以《第六章第一节力》为载体,采用同课异构的方式,分别由济南外国语学校梁静霞老师、平阴县实验学校张超老师和济南十六里河中学胡金枝老师向大家展示了三节精彩纷呈的物理概念新授课。</h3> <h3> 三位老师教学风格鲜明,设计思路和切入点各有风采,亮点频现。</h3> <h3> 在建构“力”概念的过程中,三位老师都从学生的生活出发创设真实的情境导入,结合大量的学生活动、生活生产事例以及有趣的实验等多种形式让学生体验、思考,再通过交流与合作引导学生在大量事实的基础上归纳、概括建构物理概念,既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的课程理念,又极大的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学会学习,更加注重了以知识为载体来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h3> <h3> 课后,郭店中学的苗玉军老师分别从核心素养之物理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态度与责任三个层面对三节课进行了精彩的点评,并结合自身教学经验向与会教师提供了指导性建议</h3> <h3> 最后,市教研员王恩华老师作了题为《从“力”的概念建立看概念教学》的主题报告。王老师通过解读课标、对比课改前后对教学的要求,并结合建构主义教学观的主要内容,为老师们梳理出物理概念教学的基本策略,并以“力”的概念建构为载体,从“创设情境获得感知、思维加工形成定义、基础练习熟悉概念、联系实际用于实践”四个基本策略和层面,详细阐述了概念建立的全过程,并就教学中普遍存在的巩固练习偏差问题,深入浅出的就“如何设计有层次的基础练习?”进行理论结合实践的讲解。会议进行到中午十二点四十分,但老师们仍然意犹未尽,专心听讲,散会后相互交流感受。</h3> <h3> 本次“同课异构”教研活动,拓宽了教师的视野,让听课教师看到了对同一教材内容的不同处理、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所产生的不同教学效果,让教师们在比较、反思和研讨过程中,切磋交流,碰撞提升。通过这次理论与实践的指导,提升了广大教师对物理概念教学的执教能力,对教研共同体学校和市直学校物理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共同成长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