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2012年的12月12日的那次体检,被医生宣判了死刑~肝癌晚期,缓期到何时执行不知道。之前不久我们社区超市的经营业主,一位中年男子得了同样的病,仅仅十八天人就没了...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在生命的最后时段,我不想哀~悲悲切切在崩溃绝望中告别这世界;我也没有那些善的言语要留世,向善、劝善的语言一经说出来,多少都有些娇饰。我要的是真实,一段真实的生命与生活。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这样的决定是在两三天后做出的。回想接到检验通知后的第一个念头居然是“你的死期到了,你再也不能安安静静地喝茶了...”然后是想儿子,想我的姐姐妹妹...那种接近崩溃的绝望持续了两三天,然后就在一次走路途中的那个瞬间,忽然轻松了下来,是豁然开朗的感觉!再然后就一天又一天,直至六年后的今天...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我的体会,作为病人要做好以下四件事情:适合你的治疗方案,健康的饮食,适当的运动和积极的心态。说起来简单,要真正做到其实挺不容易的。一个重要的原则是~自己做主绝不盲从!在对病情有了全面的了解后,我拒绝了外科手术加放化疗的思路,接受了介入治疗和口服中成药。最初那个直径5.4公分的肿瘤(土豆🥔)如今已经缩小成了一颗小栗子🌰,身体的指标也完全正常;病情好转期间医生建议,瘤子既然萎缩了就应该用消融技术把它去掉,自然也是没有接受,“没事儿你招惹它干嘛”?六年的时间的确挺漫长,我就是这样和这个土豆子“和平相处”下来了。至于饮食和运动,只要你不懒肯坚持,都不是啥难事儿,当然这取决于你是否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我不赞成面对疾病做“硬汉子”,所谓的硬汉子说明你还在惦记着它还在被它牵制着,而最好的做法是忘记它。具体说就是把注意力转移到日常的生活当中,努力提升生活品质,把今天的日子过好:“因为今天咋过的,一辈子就是咋过的”。如果迁就着对付一天,那第二天第三天就一定会接踵而来,所谓生活品质就无从谈起。六年来的每一天,我都在“悠闲滴”忙碌着:读书、弹琴、喝茶、各种运动,还有很重要的一项就是采购、做饭到洗碗的全过程。什么时候听音乐呀?除了弹琴,任何时候都可以。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有个叫赫胥黎的老爷子主张凡事都要拿证据说话,下面就上证据~只是简要的大概的情况。</p> <p class="ql-block"> 下面图片是巴黎高师的院子,也是我一直的牵挂!儿子在巴黎近十年,大部分时间都在在这里度过的,即便是在巴黎索邦大学(四大)读博士期间,他也是在高师的图书馆学习并在高师的餐厅吃饭。这也是巴黎高师给予校友的永久待遇。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儿子在我的电脑里装了一个“地球”软件,其中有个低空模式,巴黎就成了我低空飞行最多最熟悉的城市。得病之后,儿子曾几次要陪我去欧洲旅游,尤其是一直向往的维也纳和萨尔斯堡。然而却没有成行,我不想让孩子放下自己的事情来陪我,再说我已经很满足于自己的“神游”。我在日记里叫这个院子为——“儿子的花园”!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傅雷先生早年间曾在这所院子的门口有过长时间的驻足流连,具体的情形和感受不得而知。以我的揣测,先生彼时彼刻或许正在于他的偶像罗曼罗兰足迹的追寻,或许就是在那时,先生做出了他的决定——翻译《约翰.克里斯朵夫》。对傅雷先生的崇拜起码要始于半个世纪前,记忆中最深刻的先生的话是:“先做人,其次做艺术家,再次做音乐家,最后做钢琴家。”</p> <h3> 我的老伴儿雅君,六年来担任我的全部对外联络。我在家里是全武行,出门办事是弱项,比较傻!这位“本主儿”也是让人放心不下撒手不得的:她说吃任何地方的肉都会有些“腥气”;她也喜欢运动,但是没有我陪着一步也不走;她也喜欢弹琴,经常会和我“抢琴”!前些天和阿那亚的对门邻居、老朋友老杨一家相约在那里小住一阵儿,微信里问她:感觉咋样?你猜她怎么回答:“自己一台琴,过瘾!”</h3> <h3> 咖啡和茶,是生活中的重要内容:如果说一年里会有那么几天不喝茶,那咖啡却是一天也离不开的。</h3> <p class="ql-block"> 下面的几幅图片都是我的“场”——陪伴了我几十年的书法作品,和“儿子的花园”同样也是精神的慰藉。</p> <h3>长春的名胜——净月潭。</h3> <h3> 这就是阿那亚——它成为我们的归宿,是因为那天(2016年)“多看了它一眼”...</h3> <h3>琴弹得不咋地!初得病时还弹不动,永远是“错字版”,伤痕累累的...但是这个“主旋律”是没错的!</h3> <h3>这次的印象很深~发烧了,然后是弹琴~出汗,(没打针吃药)然后就好啦!</h3> <p class="ql-block">这是保存的得病初期的视频。现在给一个学生弹这首曲子,就这个视频给她边听边评“声部关系比较烂哎...”。</p><p class="ql-block">死都不怕,还怕活着嚒?本就不美,自然也是不怕丑了...</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无论多么宏大的构建多长远的目标,都要开始于这一刻动手于这个点,过好今天或许就是生活和生命意义的所在。所有的可能都是可控可管理的,除了那个归期,既然如此,你还惦记它干嘛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