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爱浇灌生命——《给教师的建议》读书心得

孟津区第三实验小学

<h1>  苏霍姆林斯基说:<br></h1><h1>  教育的理想,就在于使所有的儿童都成为幸福的人。<br>  和谐的教育,就是发现蕴藏在每个人内心的财富……使每个人在他天赋所及的一切领域中最充分地表现自己。人的充分表现,是社会的幸福,也是个人的幸福。</h1> <h1></h1><h1> <b>没有爱,就没有教育</b></h1><h3> 孟津县第三实验小学 乔冰冰</h3><h1>  有一句话这样说:爱是教育的基础,是教师教育的源,有爱便有一切。<br>  爱,是一种情感;所谓的爱是一种不要求回报的宽容、理解、包容、接受。那么什么是教师的爱呢?我们认为,教师的爱就是对孩子的尊重、爱护和信任,使孩子真正感到来自老师的温暖和呵护。<br>  在从教的这些年里,我收获的爱也有很多,付出的爱也有很多。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现在我带的是一年级,经常被孩子们的爱包围。在我的教室里,孩子不小心打破盆栽担心被批评的时候跟我说:“老师,我不小心把花弄坏了。”我会对孩子们说:“请你去跟花儿说声对不起,把盆栽清理干净,没事的,下次要注意。”<br>  在孩子不遵守教室规则的时候我也会对他说:“如果你能遵守教室的规则,老师会爱你,你希望老师爱你吗?”我的孩子经常会回我一句:“嗯,老师,我也爱你。”<br>  所以我相信,只有爱才可以点燃爱,只有心才能塑造心。 用自己的爱去爱我们的孩子是我们教师的天职,为了让孩子在关爱之中拥有爱心,传递爱心!用爱去完善和确立他们的人格。<br>  责任对于小学教师来说是一个使命,也是一个义务。责任是颗渺小的种子,一旦把它播种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心中,随着时间的推移,它就会生根发芽,慢慢得成长,最后成为参天老树,最后会开花,点缀你的人生,最后的结果是对你尽责任的回报。</h1> <h1> <b>爱是教育的永恒主题</b></h1><h1></h1><h3> 孟津县第三实验小学 翟果果</h3><h1> 爱每一个学生是我们的天职。教师的责任大于天,选择了教师就是选择了崇高。每一位教师都要把教育当作事业来追求,只有这样,才会产生大爱的情怀,才能成为让学生满意、让学生终身受益的好教师。<br>  教育只有充满爱才能进入学生的内心深处。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过:“爱是教育的基础,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上海教育界的老前辈吕型伟也说过:“没有爱的教育是死亡的教育,不能培养爱的教育是失败的教育。”我们要充分认识到,教育是播撒爱的种子,教育应当让爱进入每一位学生的心田,引导孩子热爱生命、热爱生活、热爱科学,让孩子们充满阳光、充满梦想并成就梦想。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就是要用爱心来培育爱心,用人格来塑造人格,用灵魂来呼唤灵魂。<br>  “爱”就是一切为了学生。一个“爱”字,点出了教师最高尚的品质,也道出了教育至高无上的境界。上海教育界的老前辈、从事语文教学半个世纪的于漪老师曾经说过,教师生涯中最大的事就是一个心眼为学生,为了他们今天的成长,为了他们今后长足的发展。于漪认为,教师上课不能只在课堂上,否则,教育的效果就会随着声波的消失而销声匿迹;课要教在学生的心中,要在学生心中萌芽开花,成为他们良好素质的基因。于漪对每一堂课的要求,都是把知识的传授、能力的培养、智能的发展、思想情操的陶冶融为一体。这就是教育应该追求的高度。<br>  “爱”是要让学生“亲其师而信其道”。爱让教师走进孩子的心里,也让孩子爱教师、信教师、学教师。只有师生情感互通,学生才能“亲其师而信其道”,教育才能情通则理达,教师才能真正成为学生成长的引路人。一位优秀的教师,往往能够使一些学生因为仰慕其魅力而喜欢其教授的课程,以后就从“爱”科学变为“迷”科学甚至“痴”科学,进而终身从事这个学科的教学和研究并取得杰出的成就。所以,一位受学生敬重的好教师,永远是学生心中的人生路标,引领学生一生健康成长。</h1> <h1> <b>  用爱前行</b><br></h1><h3> 孟津县第三实验小学 陈岩岩</h3><h1>  学校给每位老师发了一本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我从中受益匪浅,要想做一个好老师,不单单是知识上的给予,更是要付出更多的热情,来感化每一个学生,挖掘他们的巨大潜能。<br>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天下没有笨的学生,学生的心灵都是美好的、善良的。我要毫不犹豫地爱我的学生,不管这个学生是谁,不管这个学生成绩如何,不管这个学生长相如何、性格如何,我都要公平地,全心全意地爱他们。为什么呢?因为当我们自己是一个学生的时候,我深知这种爱的力量对一个学生来说是多么的重要。我们总是不愿意自己被老师忽视、遗忘,希望自己在班上、在老师面前表现一下自己,证明给大家看,我们是多么的优秀。其实这种需要是每个学生的正常的心理需要,作为老师,我感觉是不能忽视这一点的。<br>  教师的爱作为人类情感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特殊的蕴含、作用和意义。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热爱孩子是教师素养中起决定作用的一种品质。”冰心说过:“有了爱,便有了一切,有了爱,才有教育的先机”。爱”要以爱动其心,以严导其行。这点上好多老教师为我们树立了榜样,指明了方向。在今后的教育工作中,我也会不断提高自己,做到关爱每一个学生,用自己的爱感化孩子们,让孩子们在成长的道路上因师爱而更加拼搏努力。</h1> <h1> <b>爱和教育</b><br></h1><h3> 孟津县第三实验小学 张新宁</h3><h1>  综观古今中外,优秀的教师在教育方法上可谓千差万别,各有千秋。但有一点却是共同的,这就是对学生的爱。师爱在教师育人过程中发挥着任何东西都无法替代的重要作用。亲其师,才能信其道。要想让教育更加有效,就要对学生充满爱,使学生亲其师,进而信其道。</h1><h1> 爱学生,就要让他们的心灵沐浴在师爱的阳光下。教育是爱的事业。热爱学生,必须了解学生,尊重学生,时刻把学生放在心上,体察学生的内心世界,关注他们在学习、生活等方面的健康发展,同情学生的痛苦与不幸,与学生建立起和谐、友爱的师生关系。 <br> 爱学生,就要让他们的学习热情融入你教学的激情中。因为爱学生,所以在备课之前我第一个要考虑的是学生想学到什么、怎么才能让他们学到他们想学的知识、如何通过学习提高他们的能力。我在上每一节课之前,总是自己首先“换位思考”:如果我学这部分知识,我最想学到什么?我最感兴趣的是什么?带着这种思考去备课,我的备课不仅有很强的针对性,教学实效大,而且也极大地解放了自己。<br> 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爱是一种伟大的力量,没有爱便没有教育。”的确,没有诚挚的爱,就没有成功的教育。</h1> <h1> <b>换个角度看孩子</b><br></h1><h1><h3> 孟津县第三实验小学 杨静静</h3><h1>  读了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100条建议》,让我能换个角度去看待孩子们。<br><h1>  一年级的工作是琐碎的,需要我们老师更多的爱心、细心和耐心。从日常的一点一滴做起,从坐姿、站姿到如何上下楼梯,从握笔到写字,从原来稚嫩的回答“是”“对”到现在引导他们能够说词语,说完整的句子,我们一点一点边教知识边注意培养孩子们的习惯。我们的鼓励、关爱让孩子们正在一天天的进步。<br><h1>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思想,他们渴望被理解,被尊重。我们教师要蹲下身子和他们说话,平等地进行交流,倾听孩子的诉说,尊重孩子的选择,分享孩子的快乐,关爱班里的每个孩子。</h1></h1></h1></h1> <h1> <b>走进学生的心灵</b><br></h1><h3> 孟津县第三实验小学 刘萌萌</h3><h1>  最近看了《给老师的100条建议》一书,使我受益匪浅。书中的很多事例,都可以运用到我的教学中。“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这是一个永恒的旋律,也是一个永恒的主题。&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br>  首先,要关爱学生。爱是教育好学生的前提,教师要与他们敞开心扉,用心去爱每一个学生,以关爱之心来触动他的心弦。<br>  其次,要无条件的去接受每一个学生,真诚的爱他们。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一个教师真正的教育艺术不是用眼睛教育孩子,而是用心灵去观察孩子的世界。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不是那么容易了。好学生人人都爱,但要爱一个“坏”学生却并非那么简单。对学生犯错误是可以原谅的,因为他们的心理特点是:好奇、好动、自控能力差,还不懂区分真善美与假恶丑。因此当他们犯错时,我们教师要善于捕捉其闪光点,及时进行表扬,以老师的爱心去呵护学生。学生离不开老师的爱就像鱼儿离不开水,鲜花离不开雨露,小草离不开土壤。“动之于情,晓之于理”:用爱去温暖他,用情去感化他,用理去说服他,从而促使他主动地认识并改正错误。与其说是转变他的一个过程,其实也是转变自己观念的一个过程,让自己用欣赏的眼光去审视每一个学生。其实无论是好学生还是坏学生,他们身上都有闪光点和不足,作为教师也要充分认识到,只有这样才能公平的看待每一个学生,爱他们,接受他们。</h1><h1> 最后,我觉得只有用欣赏的眼光看学生,才能谈得上爱学生,爱是沟通教师和学生的唯一桥梁,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走进学生的心灵,与他们成为朋友,才会让我们教学工作进展得更顺利,才能真正体会到当老师的快乐。</h1> <h1> <b>给孩子们最好的爱</b><br></h1><h3> 孟津县第三实验小学 陈利君 </h3><h1>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每个孩子都是一个完全特殊、独一无二的世界。”“没有差别的世界是一个孤独的世界,没有差别的人只是一尊没有个性的木偶”。作为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不同个性,精心呵护这些生命,走进他们独特的个性世界,对他们加以引导和帮助,给以悦纳和确认,予以延伸和发展,让每一个学生都享受到爱的阳光雨露,在温暖、滋润的环境中茁壮成长。<br>  “关爱一切学生,关爱学生的一切。”是一种理念,是一种态度,是一种精神,是一种追求,更是我们教师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基本准则。<br>  每一位学生都是生动活泼的人、发展中的人、有尊严的人,每一位学生都应该是教师关注的对象。关注的实质是尊重和关心。尊重他们的想法、看法和人格,关心他们的生活、学习和心灵,使他们获得快乐。<br>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我们的工作中,最重要的是要把我们的学生看成是活生生的人。”教师之所以被称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就是因为“育人”是教师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育人”的核心在于培养个性,发展潜能。关爱每一个学生,就是要求我们教师不但要爱“尖子生”,更要关爱“后进生”和“困难生”。在教育中,不同的态度,不同的做法,会产生截然不同的结果。我想,教师应该挑选适合学生的教育,而不是挑选适合教育的学生。<br>  "爱是阳光,可以把坚冰融化;爱是雨露,可以让枯草发芽;爱是神奇,可以点石成金。"作为教师的我,决心用心去观察,用爱去浇灌,让孩子们的心灵之花美丽绽放。</h1> <h1> <b>  爱是成功教育的原动力</b><br></h1><h1></h1><h3> 孟津县第三实验小学 习小利</h3><h1> 读了《给教师的建议》一书,我感受颇多。 <br> 为师者应该热爱、关心、善待每一个孩子,以平等的尊重和真诚的爱心去打开每一个孩子的心门,不能让任何一个孩子成为遗憾。<br> 回顾我的教育教学生涯,数十年如一日,勤勤恳恳。我把爱奉献给了我的学生、我的事业。回顾过去,我无怨无悔。展望未来,任重而道远。<br> 我在心里默默发誓:任凭岁月更迭世事沧桑,任凭青春流逝憔悴红颜,我会永守心中这盏希望之灯;共同树万世之师表,铸不朽之师魂!</h1> <h1> <b>《给教师的建议》心得体会</b><br></h1><h3> 孟津县第三实验小学 陈豫青 </h3><h1>  读书可以充实生活,特别是读有影响力的书。我阅读了苏联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深感此书的意义深远,深感自己对教育理论、教育专著思考甚少,深感自己的底气不足。近期读这本书,感触良多,为自己定下每天读书,充实自己的生活,也为自己在今后的教师生涯中积累更多的理论,指导自己的言行,不断完善自己。<br>  我重点看了其中的《谈谈对"后进生"的工作》《怎样对待学习有困难的儿童》《一个"差生"的"思维的觉醒"》《我怎样研究和教育学习最差的学生》,书上所谈到的费佳、彼嘉、巴甫里克等学生的成功教育的案例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br>  对后进生我一直认为这是智力问题和一个人的品质问题。无论是谁,无论用什么方法教育都是无济于事的。很多道理只能从理论上行得通,而实践中要想让一个智力有问题的人有进步有发展是不可能的,要让一个品质不好的人真正弃恶从善也是不可能的,也就是所谓的“本性难移”,对现在很流行的一句话“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嗤之以鼻。<br>  但苏霍姆林斯通过多年的教育工作的实践,和对儿童的脑力劳动和精神生活的研究,深信:儿童学习困难,功课不及格,落后于别人,其原因在绝大多数情况下都在于儿童在童年早期所受的教育和他周围的条件不够好。他认为:当学习困难的儿童跟能力较强的儿童在一起上课学习的时候,需要对他们加以特别的关心和有耐心。<br>  不要有一句话,不要有一个手势,使得这个儿童感到教师已经对他的前途失掉信心。同时提醒我们:不要强迫儿童尽量长久地死抠书本,而要培养智慧,发展大脑,教他去观察世界,发展儿童的智力。<br>  读了这本书,我认为我们当教师的人应当记住:对于每一个学习困难的学生、不管他已经被耽误到了什么程度,我们都应当有爱心、信心、耐心。要相信人人能成才,特别要关心后进生的成长,但也不要把他们看得和优秀学生一样的能干,这样只会越学越死,越学越笨。而要更注重锻炼他们的思维,发展智力,为他们今后的不断学习,不断发展打磨“脑机器”。<br>  正如苏霍姆林斯所说:我们的崇高的使命就在于,要使我们的每一个学生选择这样一条生活道路和这样一种专业,它不仅是供给他一块够吃的面包,而且能给予他生活的欢乐,给予他一种自尊感。</h1><h3></h3> <h1> <b>静心育人,感受幸福 </b></h1><h1></h1><h3> 孟津县第三实验小学 王艳朋</h3><h1> 近期,认真拜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一书,感受颇深。我喜欢这本书!因为它像一面镜子,真诚的表述着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忠诚与执着。我喜欢这本书!因为它充满了精气神,充满了真诚,充满了生命的灵气。教师的一生不一定要干成什么惊天动地的伟业,但它应当如星辰,远望像一盏灯,近看是一团火,当意识到生命的蜡烛在“照亮”学生的同时,这样我们才能培养出幸福的学生。这样,我们的教育事业才真正是个幸福的事业!<br> 有的人一身匠气,只知机械地干同样的事,干得毫无生气。他们眼中的工作,仅仅是要完成的任务,为了完成任务,只习惯于从过去的经验中去搜取营养,在这种消极态度下,人们形成了一种定势,凡事都可应付,只需照老规矩办就是了。有的人躁气,干起事来冒冒失失,想急于求成,没有多少事情能干到彻底,却急于表功,事情没有干完,就要评这评那。但我们的教育是长期投资的事业,教师干的工作需要扎扎实实,点点滴滴,来不得半点虚假。一本本作业,一句句话语,都要认真斟酌,来不得半点敷衍。所以,教师要的是静气,就是要静下心来备每一堂课,静下心来批每一本作业,静下心来与每个孩子对话;静气就是要静下心来研究学问,静下心来读几本书,静下心来总结规律,静下心来反思自己的言行和方式,以便最好地超越自己;静气就是要静得下来细细地品味与学生在一起的分分秒秒,乐趣自然在其中,生活的意义也在其中。静气才能平心,心一平,生活会是另外一番景致,工作也会是另外一番景致。<br> 静下心来,受益的是学生,受益的是你身边的每一个人,而最终受益的是你自己。是呀,作为年轻教师,有的是满腔的热情和把事情做好的信念,但是要把工作做好,做精,的确需要静。需要静下心来备好每一堂课,批改每一本作业,读几本好书,总结一下自己的不足,细细品位与学生在一起的每分每秒,品尝作为老师的乐趣。何乐而不为呢?来,一起放飞心情吧!</h1><h3></h3> <h1> <b>心存博爱,永不言弃</b><br></h1><h3> 孟津县第三实验小学 宁艳艳</h3><h1>  冬日暖阳下,手捧《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细细品读。亲切的文字,深邃的思想,如涓涓细流淌入我的心底,感到特别的舒爽。边读边思考,感到看书的过程就是享受的过程,用心聆听大师的教诲和指导,读后觉得深受启发和教益。<br>  霍姆林斯基说:“一个好的教师意味着什么?首先意味着热爱孩子,感到跟孩子交往是一种乐趣,相信每个孩子都能成为一个好人,善于跟他们交朋友,关心孩子的快乐和悲伤,了解孩子的心灵,时刻都不忘记自己也曾经是个孩子。”他告诉我们每个老师:那些特别的孩子正是通过犯各种各样的错误来学习正确的;我们永远都不要绝望,只要我们充满期待,他们就会充满希望。照亮学校的将永远不是升学率或者其他名和利的东西,而是圣洁瑰丽的师道精神,是对孩子的不染一丝尘埃的博大的爱,和对每个孩子作为无辜生命的深深的悲悯。怀着爱与悲悯,我们不能放弃,绝不能放弃。<br>  从这些话中我深深地感受到用爱心去开启学生心灵的窗户,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成为他们的良师益友的重要性。 其实后进生同优秀生一样他们都是祖国的希望。对于那些尚未开放的花朵,我们就应该倾注更多的耐心,倾注更多的温暖,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他们,百花齐放才能迎来满园的春色!<br>  作为一名教师,很少人不爱自己的学生。但是,在教育中,尽管有时我们为他们的成长付出了很多,可他们并不领情,甚至常常事与愿违,收到相反的结果。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呢?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在教育孩子的时候,没有把他当做一个平等的人来对待,其实孩子也有自尊心。作为一名教师,只有在教师关怀学生人格尊严时,教导才能成为教育,就本质而言,教育的核心就是关怀学生。我们要让学生经常看到自己的成功,让他们感到每一天都不白费力气,每一天自己都有新的收获。<br>  心存博爱,不抱怨,不放弃,呵护与珍爱孩子幸福的童年。</h1><h3></h3> <h1> <b>爱的教育</b><br></h1><h3> 孟津县第三实验小学 张冰歌</h3><h1>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巴特尔也说“教师的爱是滴滴甘露,即使枯萎的心灵也能苏醒;教师的爱是融融春风,即使冰冻了的感情也会消融。”<br>  不是索取,不是交换,而是付出,是给予,是自我牺牲——这就是爱。<br>  有爱才有教育,因为爱才崇高,无私地爱,是教育的魂! 有爱就有温暖,有温暖就有信心,有信心就会成功。<br>  “谁爱孩子,孩子就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能教育好孩子。”<br>  教师应该用自己博大的爱去温暖每一位学生,<br>  让我们——<br>  用慈爱呵护纯真;<br>  用智慧孕育成长;<br>  用真诚开启心灵;<br>  用希冀放飞理想。<br>  我将用自己的双手和大家一道默默耕耘,共同托起明天的太阳!</h1>

学生

教师

教育

孩子

苏霍姆

他们

孟津县

我们

林斯基

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