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v yne-bulb-block="paragraph" style="line-height: 1.75; font-size: 12pt;">勇者不惧走出舒适区</div><div yne-bulb-block="paragraph" style="line-height: 1.75; font-size: 12pt;">小博老师
</div><div yne-bulb-block="paragraph" style="line-height: 1.75; font-size: 12pt;"> 偶然读到了《月亮与六便士》,放下书却觉得是一种必然的相遇。书中男主人公斯特里克兰是以印象派画家高更为原型创造。他在四十不惑的年龄放弃了证券经纪人的安稳工作,抛弃了妻子儿女,背叛了舒适的生活,所以他为千夫所指。他为了画画,开始了流浪生活,饥十顿饱一顿,向不熟悉的人借钱来支付一天一瓶牛奶一片面包开销,到救济点讨饭吃,所以他被身边的人嫌弃。可是,他执着于自己的选择,因为这是他内心深处的声音。这声音召唤他面对真实的自己。</div><div yne-bulb-block="paragraph" style="line-height: 1.75; font-size: 12pt;"> 四十岁开始的新人生。不在意衣食住行,不在意亲朋之情,彻底与一切物质限制斩断联系,不再受生存限制,而只为了生活。正如奥斯卡·王尔德说“我不想谋生,我想生活。”斯特里克兰是洒脱的,这种洒脱是可贵又可怕的。走出生活的舒适区,遵从自己的真心去探求人世与自然的本真与美好,这是需要极大的勇气的。是要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的。</div><div yne-bulb-block="paragraph" style="line-height: 1.75; font-size: 12pt;"> 斯特里克兰穷尽一生去探求自己心中的真理,去遇见自然的灵魂,去展现人性之本美。在被病痛折磨的最后时刻,他参悟了天地人的真谛,画之笔端。高更也如此,在一个月不眠不休的灵感喷涌下,创作了《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是谁?我们到哪里去?》的旷世巨作。斯特里克兰成为了小说中的经典人物,高更成为了印象派的巨匠。我想除了他们留下的可触可感的作品,更多的是精神层面的力量。有几人敢于面对真实的自己,有几人敢于舍弃安稳的物质生活,有几人敢于走出舒适区,踏上荆棘丛生的人生之路。</div><div yne-bulb-block="paragraph" style="line-height: 1.75; font-size: 12pt;"> 恰是因为懦弱者和享受者占了多数,才使得如高更般敢于走出舒适区的人可贵。鲁迅先生说人类历史的进步恰如煤的形成,是需要长时间的沉淀与积累。这个过程中,一定需要勇于探求天地人本美的人。因为他们敢于面对自己内心,敢于追求宇宙的真理,敢于探寻自然本美,他们在参悟了人生真谛后,为后人留下了精神力量,一种单纯为了理想和人世与自然的美好,敢于用精神战胜物质的力量。</div><h3> 勇者,不惧走出舒适区,因为心中有力量!</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