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字隶书创作的一些思考

书画清心  刘晓辉

<h3> 小字隶书多从《曹全》、《礼器》或金农取法,我入展全国二届隶书展的作品大致亦如此,今天看无疑很稚嫩的,平正缺乏生气,能够上或许是胆子大,在讲究大制作的风气中我只写了细细一条吸引了眼球,但始终觉得那不是我想要的,后因移情别恋对绘画狂热起来,对书法若即若离无所用心了,今年身体欠安,绘画构图常让人头晕,更多的时间投入到不太费神的临帖中。</h3><h3> 《张迁碑》是我入门碑帖,一写20多年,但在进行小字创作时我选择了为调剂枯燥而偶尔临写的《曹全碑》、金农放弃《张迁碑》是有原因的,学书初期曾向大师请教可否二者相融,大师嗤之以鼻,“笑话,一个那么蠢,一个那么骚,怎么搞到一起?”今天重写《张迁》,方知大师误我30年,或者说自己书法认识太浅,《张迁》的呆萌只是皮相,骨子里何曾不风骚,相比《曹全》长袖善舞烂漫如少女的妩媚,《张迁》更似是扭腰摆臀的少妇,倒多几分韵味,随选一页看,“以”中“人”的傲娇,“后”的扭腰,“表”的摆臀,“昆”、“万”的暗勾大腿莫不让人神魂颠倒,好白菜不会无缘无故让猪给拱了,找到痛点总会成其事,我想尝试一下让众人眼中“矮丑矬”的《张迁》撩一撩端庄不可方物的《曹全》们。</h3> <h3>  思路清晰眼界就宽了,我曾为《张迁碑》出帖写过《谷朗碑》、《嵩山灵庙碑》以及一些隶楷之间的墓志,后来却发现字势越写越局促认为是弯路而放弃了,现在却觉得那些反常规出人意料的结构都有可取。结合前两个月临写的《王舍人碑》和《西狭颂》我确立了当前创作基调。</h3><h3> 一、用笔。</h3><h3> ●国展征稿启事把小字定义为1.5公分内,这么小的字线条上失去了大字的墨色变化、苍涩的优势,我认为必须写出毛笔的弹性,越精到越好,所有脱离精到所谓的“简”都是耍流氓,第二必须是字再小字与字乃至一字内也要有适当的轻重对比,不能一眼看去象硬笔字。</h3><h3> ●小字运笔宜慢不宜快,快虽显精神,韵味却从慢中来。当然不能一味求慢象过了更年期的老男人,如短小的点,一些笔画的起收适当的快能起到“字眼”作用。</h3> <h3>二、结构</h3><h3> ●破横平竖直,隶书最讲横平竖直,然任城黄肠石刻一个不讲这规矩的“颜”字一眼便勾了我的魂,回头用心观察这样的字在汉碑里也比比皆是。</h3> <h3>  ●破匀称。匀称也是隶书的审美之一,但一旦打破意趣顿见。<br></h3> <h3> ●反常态。部首比例貌似该大的反小,该小的反大,让审美疲劳的大脑提提神,如“请”、“径”。</h3><h3> </h3><h3> </h3><h3> </h3> <h3>  ●中心线摆动,扭腰摆臀晃荡风情。如“留、其、贤”。</h3><h3> </h3><h3> </h3> <h3>  以上结构特点大致从《张迁碑》及相近风格提炼而出,但认为小字还是不一味求拙稍偏娟秀些合适,结构上舍弃了《张迁碑》的重点下移,也不刻意将字压扁,更多的是随字赋形。</h3><h3><br></h3> <h3>  也许我骨子里还是喜古拙一类风格,虽为书写的流畅以《曹全碑》的圆笔化解了《张迁碑》的方笔,结构却取方正的含蓄,毕竟我已是半百大叔,内涵是王道,如果一些撇捺泄露了风骚那也正常,哪个少男不多情?哪个大叔不闷骚?古板的大叔不讨人喜欢啊!</h3><h3> 三、章法</h3><h3> 章法上小字大字应无多大区别,但小字创作作品一般字比较多,或许分块式书写给观众的欣赏过程中有个歇息点比较好。留意处在横排字不写的齐头平尾有错落才好,这样空白处才有流动感不致章法的平板,当然不讲字矩的创作不在此列。</h3> <h3> 不久前参加了个同学会,曾经的少女个个成大妈,今天我的创作是这样,明天会怎样谁知道呢,生命不息大脑总会乱想,至少我是奉行用脑袋走路的,书法认知度有多深决定能走多远,写到此时是我的一个分水岭,以此《将进酒》以此文留念,谢谢转发请更多的名师批评。</h3> <h3>文字内容 李白《将进酒》,图片随手手机拍,不喜多包涵。</h3><h3><br></h3><h3>刘晓辉</h3><h3>湖南省书法家协会会员</h3><h3>湖南省美术家协会会员</h3><h3>湖南省郴州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h3><h3>电话微信同号13973513570</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