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想象中的悉尼应该是高楼林立,熙熙攘攘,人流如织,眼前的一切却在颠覆我的想象。</h3> <h3>虽说是国际大都市,是南半球最大的金融中心,可是却这里没有水泥森林,没有热闹繁华,没有金碧辉煌的,没有高大气派,没有巍峨雄伟。</h3> <h3>它就像一个江南小镇,那样的平和,那样的低调,那样的古朴,那样的自然。</h3> <h3>街道上行人稀少。中国驻悉尼大使馆,门可罗雀。</h3> <h3>这最古老的钟楼,澳大利亚没有悠久的历史文化,昭示这片古老大地的就是遍布各个角落的大树。</h3> <h3>这样的大树不仅原始森林里有,公园里当然有,街道旁有,家家户户门前也有。</h3> <h3>天主教堂的华丽似乎向我们诉说着澳洲的殖民历史,但却没有控诉,没有怨恨。</h3> <h3>繁华的商业街,下午三四点就打烊了。</h3> <h3>路上车比人多。</h3> <h3>交通秩序相当相当地好,但我们从没有看到一个警察和保安。</h3> <h3>因为没有林立的高楼,所以,无论走到哪,都能看到著名的悉尼歌剧院。</h3> <h3>游皇家植物园,照片背景是它。</h3> <h3>坐游轮游情人港,照片背景是它。</h3> <h3>游悉尼广场,背景还是它。</h3> <h3>夜游悉尼城,登电视观光塔,看到的醒目标志,还是它。</h3> <h3>整个在悉尼的两天行程,我们都是围着它转,它会带给你无穷的想象力。远观,似扬起的风帆,似张口的金鱼,贝壳。近瞅,似微微绽放的花朵,又像掰开的橘瓣。</h3> <h3>白天看,银光闪闪,晚上看,金色透亮。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时间呈现出不同的美感。</h3> <h3>我们不得不佩服设计者的精巧构思,据导游说,桥建了14年,快建好时,设计者因为和当地政府闹矛盾,一气之下,说出:我永远也不要踏上澳洲的的土地。</h3> <h3>此后几十年,无论政府怎么邀请,设计师都没有亲眼目睹他的旷世之作,直到他2008年去世。享年90岁,唏嘘,唏嘘,感慨感慨,全世界各地的人都来了,他却不来,想到这里,我心里有点堵,不知为什么?到底是伤害太深,还是契约精神作怪呢?</h3> <h3>这里没有城乡之分,没有飞驰的动车,没有地铁,还有被我们早已淘汰的电车,慢火车,巴士也很少。</h3> <h3>据导游和朋友介绍,这里是蓝领的天堂,坐办公室的不如砌砖的收入高,也就没有了身份的等级差别,没有工种的歧视,人人凭劳动挣钱,社会保障系统完善,赚的多也就贡献多。</h3> <h3>电线杆上的彩色旗,是什么呢?猜猜猜猜,什么标志?</h3> <h3>猜不着吧!告诉你,这是同性恋的标志。这条街就叫同性恋大街。每年,街上都会举行支持同性恋的活动游行,非常热闹。</h3> <h3>在澳洲,同性恋是合法的。也不会遭到歧视,如果碰到这样的活动,你敢参加吗?</h3> <h3>身后的低矮房子是哪里?,说出来吓你一跳。</h3> <h3>世界著名的高等学府__悉尼大学。想不到吧!这么低调,没有岗亭,没有保安,没有栏杆,没有围墙,没有,没有,………………反正你可以随意进出。</h3> <h3>对面的房子好像很久没有人住,要不要租下来,开个小吃店呢?肯定会日进斗金的。这里好冷清啊!!</h3> <h3>悉尼附近的风景点就是蓝山公园,地貌就是断层溶岩,有三座突兀的山峰,被叫做三姑娘山,这样的景点在国内多的是,不足为奇。</h3> <h3>鱼市大排挡是导游推荐的中餐自理地方,几十家经营海鲜的店铺,非常拥挤,导游要我们提防小偷,我们心一紧。</h3> <h3>原来是它们,一不小心,你手中的美食就不翼而飞了。</h3> <h3>你可以驱赶,但不要用棍子扑打它们,更不能用石头投掷,它们是有鸟权的,就像人有人权一样。</h3> <h3>这里,到处是低矮的别墅,排列整齐有序,却又风格各异,据说,这是政府的规定,也许是保护设计者的知识产权吧!我猜的。</h3> <h3>这些别墅都没有高高的围墙,大多用低矮的木栅栏,配上美丽的花木,一派田园风光,好惬意。</h3> <h3>他们热情开朗,礼貌随和,挂在嘴边的除了平和的笑容,还有“谢谢”和“对不起”。</h3> <h3>不用担心有恶犬狂吠,没有高墙深院的盛气凌人。</h3> <h3>我们在一户人家院子门口,尽情展现自己的笑容。</h3> <h3>在悉尼,我的儿时伙伴听说我来了,非常热情的邀请我去她家做客,派儿子和老公驱车几十公里,到酒店接我,我不好拒绝她的诚意,也想感受一下她的生活。</h3> <h3>以前,我一直纳闷:在国内,他们有优越的生活,什么东西吸引他们不远万里,离乡背井,远离亲人,来到异国他乡?</h3> <h3>短短几天的澳洲之行后,我似乎明白了,这种美妙的感觉,也不是我只言片语能说清楚的,你说呢?(待续)</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