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这些老同学1964年一一2018年沈阳一师103班同学相聚微信群

马老师

<h3> 前言 </h3><h3> 历史是一条长长的河。五十年在历史的长河中如沧海一滴。但这半个世纪几乎是我们人生的全部。</h3><h3> 我们曾是时代的弄潮儿,在大风大浪中奋勇搏击,我们曾是蹉跎岁月的拓荒者、披荆斩棘一路前行,我们也曾是各条战线的中坚力量,为祖国的繁荣富强不遗余力。我们没有惊天动地的伟业,有的是脚踏实地的经历。</h3><h3> 如今,我们己年逾古稀,岁月的苍桑,已布满我们饱经风霜的脸庞,满头青丝己是白发苍苍,我们虽然老了,但是,我们赶上了当今的好时代,互联网为我们搭起空中桥梁,微信群是我们互相沟通的平台,使万里之遥,变成咫尺之近,人不论相隔天涯海角,也能对面讲话倾吐心声,让我们的心紧紧相连,情远远流长。</h3><h3> 为纪念我们师范学校,毕业五十周年,赶做美篇相册献给同学们。希望同学们通过回忆过去,更加珍惜现在,学会善待自己,善待他人,热爱今天,迎接更加美好的明天。</h3><h3> 在制作美篇过程中,得到王福中同学的协助和同学们的大力支持,在此表示感谢!但由于自己水平有限,还有很多不足之处,请大家谅解。</h3><h3> 文字编辑:王福中、马常菊</h3><h3> 图片编辑:马常菊</h3><h3> 美篇制作:马常菊 &nbsp;</h3><h3> 2018年12月22曰</h3><h3><br /></h3><h3><br /></h3> <h3 style="text-align: left;">  一、青春回忆</h3><h3 style="text-align: left;"><span style="line-height: 1.5;"> 上世纪六十年代,我们怀揣美好的梦想和对知识的渴望,踏着人生的朝霞,带着满面春风,带着对未来的憧憬,来到了沈阳第一师范,这座神圣的殿堂。组建起我们的家一一103班。这个家温馨,智慧、和谐、美好。</span></h3><h3><span style="line-height: 1.5;"> 四年的学校生活,我们经历了人生,最美好的时光。</span></h3><h3><span style="line-height: 1.5;"> 那时的情,那时的景,历历在目永记心间。忘不了老师的教导、同学们纯真的友谊,忘不了教室里渴望求知的眼神,忘不了联欢会上那动情的歌声,忘不了运动场上矫健的身影,忘不了……那时我们年轻、纯真,执着,听毛主席的话,跟党走是我们的誓言。</span></h3><h3><span style="line-height: 1.5;"> 那一场波澜壮阔的大革命,我们在蹉跎岁月中锻炼成长,大串联拓宽我们的视野,"重走长征路"更加让我们激情满怀……</span></h3><h3> 四年的青春年华,化成流淌的爱河,漾起朵朵浪花。</h3><h3> 青春啊!你是那么美好,尽管那时我们还有些懵懂,也有些迷茫,但这永远是我们最美好的回忆。</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r /></h3> <h3>这是原沈阳市第一师范学校教学楼。我们1964年8月来到这所学校学习。1965年校舍搬到北陵附近(水利学校原址)</h3> <h3>这是我们班兰球队的同学们:赵秀梅、林艳琴、王桂芝、马连馥、田世英她们在球场上不怕苦、不怕累为班级争得荣誉,我们牢记你们那种关心集体,热爱班级的精神。</h3> <h3> 林艳琴、单景新、高凤翔、田雷、田世英、田世英中学同学"重走长征路"让我们的意志,身体都得到了锻炼。在风雨中拓宽了我们的视野,在岁月中锻炼我们成长。</h3> <h3>赵凤艳、贾秀芳、田雷、车玉芬我们也是一支长征队伍,从沈阳徒步到北京,我们骄傲,我们自豪。</h3> <h3>师范学校三姐妹学校门前留影何梦丽,杨秀艳、孙德凤</h3> <h3>贾秀芳,孟淑玉,快毕业了师范学校礼堂门前留影纪念。</h3> <h3>孙德凤,马常菊校礼堂前的草坪上合影。</h3> <h3>车玉芬,张喜彦,贾治端,林艳琴,田世英,马常菊校礼堂门前合影留念</h3> <h3>吴玉环,樊桂芬,李洪雁、魏庆凤、王桂荣,04班同学合影</h3> <h3>三对亲如姐妹的老同学,同窗四年情谊深。王福中和闫学英,马常菊和田世英,何梦丽和郑玉兰。</h3> <h3>李洪雁、安玉荣、孟海英,、宋凤利,、王桂荣我们又团聚了。</h3> <h3>王福中:老同学你们想我没?我的心里始终装着你们,搬了几次家扔了许多旧物,但这些照片我一直珍藏着,50多年了你们自己还有吗?</h3> <h3>贾秀芳、郑慧贤、马连馥合影留念。</h3> <h3>车玉芬,赵凤艳,贾秀芳、田雷,田世英在北陵合影</h3> <h3> 二、光辉岁月</h3><h3> "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在那春朝奔涌的时代,我们结束了四年的校园生活,离开了幸福的家。</h3><h3> 我们响应党的号召,背起行囊奔赴祖国最需要的地方。我们走向社会,来到广阔的天地,来到大、中,小学校园。从那时起,哪里有我们,哪里就有璀璨的星光。</h3><h3> 我们豪情满怀,奋战在不同的工作岗位上。我们每天沐浴晨风,迎着朝阳,身披晚霞,伴着星光。多少春、秋、冬、夏,多少次寒来暑往,我们有成功的喜悦,也有失败的泪水,我们在并不平坦的道路上前行。我们尝尽了人生的苦辣酸甜。三十功名尘与土 ,八千里路云和月。一路走来,不知是生活改变了我们,还是我们改变了生话。无论是事业还是家庭,都曾遇到过困难和挫折,这些我们都挺过来了。我们是事业的成功者,我们是幸福家庭爱的使者,我们骄傲,我们自豪,我们无怨无悔。</h3><h3><br /></h3> <h3>孟海英、贾秀芳1968年12月25日,这一天是我们走向社会的起点,我们背上行囊告别家乡,登上开往西丰县的小火车上,我们将到那广阔天地学习、锻炼,工作。</h3> <h3>孟海英与学生在一起,和学生建立深厚感情,得到领导的好评,曾参加省和地区的团代会</h3> <h3>王福中、闫学英我们来到这片广阔的天地,将在这里学习,劳动,奉献我们的青春力量。</h3> <h3>王福中:这是一张拍摄于八十年代的照片,背影曾是我的学校,我在这里工作了三十多年,我心甘情愿,无怨无悔,看到自己培育的桃李满天下,心里充满无限的喜悦和自豪。</h3> <h3>宋凤利:在北站税务所工作。看!墙上挂那么多锦旗。</h3> <h3>田世英在铁岭立新区计生委宣传工作会议上讲话。</h3> <h3>何梦丽与学生合影。</h3> <h3>此照片是何梦丽在辅导学生。他在教学工作期间,曾被评省、市先进教师。</h3> <h3>贾秀芳,闫学英教师节看到学生送的花篮,心里暖暖的……</h3> <h3>杨秀艳在喜迎澳门回归,组织学校师生签名活动时照片</h3> <h3>罗秀英:1986年学校组织春游,在公园与孩子们一起玩,浸在欢乐中。</h3> <h3>王桂荣:在清原满族自治县纪律检查委员会,办公时的工作照。</h3> <h3>郑玉兰:在市教育学院工会组织学习党的文件,曾被评先进职工之家。</h3> <h3>马常菊在北陵大街小学,和领导们一起听课,课间休息时在教学楼前留影。</h3> <h3>车玉芬:三尺讲台任耕耘,乐此不疲献终身。</h3> <h3>闫学英:传道授业解惑乐在其中。</h3> <h3>赵凤艳在东陵区法院工作期间,审判席间工作照。</h3> <h3>赵秀梅上班时与五三厂党员干部一起到公园一日游</h3> <h3>林艳琴在学校与学生,开新年联欢会时的工作照。</h3> <h3> 三,幸福夕阳</h3><h3> 新世纪初年,那是一个充满梦想的时代,我们的命运又到了一个拐点。从那时起,我们的名字叫"夕阳"</h3><h3> 我们背起了行装,去游历祖国的大好河山,去欣赏名胜古迹,文化遗产,我们对祖国又有了新的了解,又增添了许多自豪感。</h3><h3> 我们唱歌,我们跳舞,让我们的身体更加强健。我们写字,绘画,陶冶情操,我们的风采不减当年……</h3><h3> "落叶归根"感谢伟大的信息时代。我们又回到了曾经那么美好幸福的家。它就是我们的微信群。古夕之年找到了曾经相处四年的同学姐妹,真是大喜事啊!我们在一起话青春、话离别、话思念……幸福美好汇成涓涓细流,滋润每个人的心间,新枝结硕果,友谊之花越开越丰满,鲜艳。我们是最美的一家人,最幸福的夕阳。</h3><h3> 现在展示给大家面前的我们,依然是那么阳光,那么快乐,那么美丽。</h3> <h3>贾秀芳参加老年大学午蹈班,演出节目后个人留影纪念</h3> <h3>杨秀艳参加老年大学舞蹈班,汇报演出后自己留下优美的舞姿。</h3> <h3>李洪㕍:学习弹钢琴,享乐晚年。</h3> <h3>王桂荣:演出后留下自己的美照</h3> <h3>郑慧贤:开始参加舞蹈班,由于腿痛改为每天到公园唱歌,吹葫芦丝,看她吹的多带劲儿。</h3> <h3>贾秀芳:真是多才多艺,k歌、跳舞、书法、绘画样样全能。真不愧是咱班的大才女。看她那牡丹花画的多漂亮!</h3> <h3>毛笔字写的多帅!站姿拿笔多有魅力。</h3> <h3>赵秀梅、参加社区绘画学习班,这是我画的古代人物美女。</h3> <h3>这是我画的牡丹花,我喜欢绘画。它可以修身养性,陶冶情操。</h3> <h3>安金荣:2015年在社区元旦联欢会上合声演唱巜小路》</h3> <h3>安金荣表演完毕留下美丽的风彩。</h3> <h3>郑玉兰:退休后就参加了清华老年大学,她克服困难战胜自我,从困境中走出来,跟资深的舞蹈专家学习跳舞。二十多年学会了各种民族舞蹈,跳起来舞姿优美,真是我们学习的榜样。这是她在舞台上演出的情景</h3> <h3>王桂荣:她除了学习柳琴,还参加社区的声乐队,这是在万泉公园参加大东区合唱比赛。</h3> <h3>王桂荣参加社区庆祝建党89周年,文艺演出柳琴合奏。</h3> <h3>这是郑玉兰与老干部大学学员,在庆祝建国60周年大会上的演出情景</h3> <h3>郑玉兰在家为我们表演舞蹈,视频放到103班微信群里,大家各个称赞。太好啦!</h3> <h3>郑玉兰参加2014年辽宁老干部大学,教学成果表演。</h3> <h3>张喜彦:青春的歌声永不衰,参加区老年合唱团,多次叁加演出,留下许多精彩瞬间。(多次演出剪影在小相册里美篇后放)这些照片是古稀生活的真实写照。</h3> <h3>张喜彦在庆祝"七.一"党的生日汇演出独唱歌曲。</h3> <h3>马常菊,孟海英2018年我们俩一块参加郑玉兰所在的舞蹈队,参加舞蹈班学习,在她的影响下我们坚持下来了,我们互相鼓励,虚心学习,在老师耐心的指导下,同学们热情帮助下,我们俩对舞蹈有了一点长进。一年来我们感到这里的老师同学都那么可亲,在这里不光学会舞蹈,而且学会老年应该怎样生活,才能使我们更有气质,更优雅美丽。</h3> <h3>这张照片是林艳琴邀请同学们聚餐,答谢大家在她最困难,最痛苦的时候给予的帮助。同学们聚在一起感到同学情深意重。</h3> <h3>聚餐后,大家三人两伙分分拍照,记下这难忘的情意,照片是马常菊和王福中,站在窗前看外边的阳光多明媚耀眼,它见证了我们的友谊是真诚的是永恒的。</h3> <h3>照片上有贾秀芳、郑玉兰、孟海英、何梦丽纪念知识青年下乡五十周年,回乡探忘曾经学习,劳动,工作过的那片黑土地(西丰)受到当地政府领导和群众热烈欢迎,当年教过的学生组成的文艺宣传队、特意从外地赶回家乡为他们演出。师生情意绵绵,拥抱着、畅谈着,爽朗的笑声充满院内外,大家久久不愿离开。</h3> <h3>这是参加老年大学舞蹈队的郑玉兰、孟海英、杨秀艳在暑假随队两日游,温泉外留影纪念</h3> <h3>2017年8月16日同学们在北陵聚会。这次聚会,在群里研究好方案时间8月16日,地点北陵公园皇太极雕像下集合,午餐自带。大家同意后按方案执行。这次活动大家玩的非常开心,好象又回到了从前。(具体活动场景在王福中制作的美篇里和闫学英的小视频里,可供大家欣赏)</h3> <h3>看同学们玩老鹰捉小鸡呢!70岁的老太婆像孩子一样,多开心啊!</h3> <h3>老同学好久不见啦(孟海英、高美霞)咱们大家合个影吧!</h3> <h3>拱门下合影也是很好看的,来一张吧!</h3> <h3>闫学芙的小视频,大家聚餐后开始唱歌,跳舞拍照……</h3> <h3>几家都想去洗温泉,那咱们就搭伴一起去吧!地点五龙背,时间10月某日,车票由田雷女儿统一给买。这天大家背着行装,在沈阳站集合,一起出发。田雷老伴有病多年沒出过远门,咱家老高从来不外出旅游,这次也挺高兴。</h3> <h3>我们来到五龙背的一个山庄住下,这里清静空气新鲜水质也挺好,白天在搂下打麻将,晚上在小楼前跳舞,我是头一次享受这种生活待遇啊!</h3> <h3>这一天,山庄里来了不少人,老板高兴了。给大家买牛肉包饺子,大家齐动手很快饺子就上桌了,看!这几个男士拿出从家带的小菜和美酒,来吧!咱们举杯共祝这次出游快乐!身体健康!老年幸福!</h3> <h3>有缘千里来相会,闫学英老俩口来看我们了,她俩也是结伴来五龙背的,比我们早些日子,快要回沈阳了,咱们五家一起合影留念。</h3> <h3>罗秀英;2009年在西安大雁塔旁纪念照。这是陆地丝绸之路的起点。</h3> <h3>闫学英:享受生活,携手天涯。</h3> <h3>老伴身体不好,不愿远游,咱就去新民看看丰收景象吧!来到外甥女儿家,看到果园的苹果大丰收,太喜人了!听说苹果长到这份上需要三次打药,每个苹果都需要两次套袋两次摘袋,这果农也太辛苦了!我看到地上满是被风次落的苹果心痛极了!随手捡了一大堆,这现吃挺好的,丢在地里太可惜了。</h3> <h3>同学到一起就是高兴啊!跟你照,跟她照就是一个劲的拍照,看看咱们老吗?每次聚会都让我们年轻一次,感谢网络时代给我们带来的快乐,智能手机真好!</h3> <h3>退休没事了看看老同学吧!十年前罗秀英到铁岭看望何梦丽。</h3> <h3>2018年暑假孟海英与女儿一家到桂林旅游。欣赏这里的美好风光景色。</h3> <h3>林艳琴:2017年与大学同学聚会</h3> <h3>车玉芬:四十余载今得见,师生情深叙不尽。</h3> <h3>代桂珍:这张照片好像在咱们工作期间,一次北站聚会时照的吧,不忘同学友情,还保留着。退休后同学照太少了,以后有通知必到补上缺憾,好吗?</h3> <h3>赵凤艳:这张照片是2006年,跟东塔公司,到云南丽江古城八卦街头,东巴文化馆门前留影纪念。</h3> <h3>宋凤利:这是在云南西双版纳,游览巜野象谷》时的照片。看完大象表演,战战惊惊,哆啦哆嗦爬上大象。还没坐稳,就听见:"下一个"!下去吧。"哈哈哈!就这样,骑大象留个影。啥都想适验一吧呢?哈哈哈!你真棒!</h3> <h3>宋凤利:今年去云南旅游,在云南《茶马古道》柳林骑马。亲身体验一下当年马帮一路的艰辛。我哪有胆子骑马呀!硬是让人给托上去的。吓得我心都要掉出来了。紧紧抓住繮绳,手心都冒汗了。可骑着,骑着……一点也不怕啦。气也喘匀了。感觉真爽!</h3><h3>70岁的老太婆能骑马溜一圈,胆子不小啊!为你点赞!看右上角那张!吓得要哭了!哈…</h3> <h3>2003年林艳琴出小面包车,拉我们这些同学到棋盘山游玩。大家自带午餐,我给大家带的冷面每人一份,吃起来可爽囗了,面包香肠都剩下了,你们忘没?野餐后又到东陵玩了二小时,这一晃就十六年了,时间过的多快呀!</h3> <h3>这次聚会人来的不少一共十七人,田世英从铁岭赶来,多年不见的樊桂芬老同学也来了,没想到樊桂芬这是与我们最后一次合影。她将永远的离开了我们。老同学我们永远怀念你。</h3> <h3>这次聚会分散回家了,一部分同学余兴未尽,继续到中山公园拍照游玩。看!她们多高兴拍照姿势多优美。</h3> <h3>来咱们再换个姿势。</h3> <h3>车玉芬,2018年两个妹妹陪我在开往日本的游轮上,过一个难忘的教师节。</h3> <h3>代桂珍:2015年去加拿大旅游。</h3> <h3>代桂珍:在台湾阿里山留影纪念。</h3> <h3>田世英:2017年到内蒙科尔辽阔大草原旅游。看到草原风光,感觉空气那么新鲜,心胸那么开阔。美丽的草原我爱你!</h3> <h3>张淑梅:2018年在云南石林留影纪念。</h3> <h3>张淑梅:2015年在威尼斯小城游玩。</h3> <h3>蒋佩珍:2007年10月与二女儿一家,游览北京故宫。</h3> <h3>蒋佩珍:2017年暑假与三女儿,去东戴河,看那浩瀚的大海,心情无比激动。</h3> <h3>蒋佩珍:2018年署假二女儿自驾游,带我去看那无比壮观的长白山天池。我为能攀登2470米顶峰而自豪。我为你点赞!</h3> <h3>朱桂琴、郑会贤:好久没见老同学啦!想死我啦!抱一抱亲一亲!互问你还好吗?</h3> <h3>马连馥:2018年6月登上了泰山玉皇顶。70岁登泰山太厉害了!为你点赞!</h3> <h3>孙德凤,马连馥来到鲁迅故居参观留影纪念。</h3> <h3>最幸福的两家子。孙德凤夫妇,马连馥夫妇他们每年都到海南过冬。那里是修身养生的好地方,祝你们这一冬把身体养的壮壮的,来年五月回来相聚。</h3> <h3>四个老同学海南相聚真的不容易,孙德凤,马连馥你们永远是我们的带头人,哪个同学有病了,家里有困难了,你们带头去探望,及时给同学送去温暖,帮助解决困难,你们辛苦啦!这次去海南,又专程去三亚,去探望老同学张喜彦和正在养病的田雷,并给田雷送些药,这是送去了末大的关怀和同学的情意,我们都感到非常温暖。真是情深深意切切。我代表家乡的老同学,对你们的举动表示深深的敬意。四位老同学天涯海角来相聚留影纪念。</h3> <h3>  真爱在天地间,深情在岁月里。爱的呼唤让我们在一起。我们走千山跨万里,我们穿过风和雨。文字交流无距离,我们天天在一起。让我们永远记住这美好的回忆吧!</h3><h3> </h3><h3> </h3><h3> </h3> <h3> 结束语</h3><h3> 时光茬苒,岁月如歌。弹指一挥间,我们都己年过七十。回首,人的一生是真的不容易,谁都有颠峰时的喜悦,也有低谷时的忧伤。然而今天,这些成败得失,功名利禄对我们来说并不重要了。而轻轻松松,开开心心地过好当下,乐观向上充满活力的生活态度,才是我们最现实的选择。而同学群,就是我们心灵的驿站,欢乐的平台。让它承载着我们,向着更高更远的目标,继续前行!</h3><h3> 最后,祝亲爱的同学们:心宽体健,精神愉快,家庭和睦,晚年幸福。 </h3><h3> 2018年12月22日</h3><h3> 你们的老同学:马常菊</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