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2018年11月23日 周五 晚19:10—21:00</h3><h3>第十四课时 叶落</h3><h3>地点:汇萃茗邸2栋202</h3><h3>幼儿:8人 </h3><h3>专家授课教师:张蕙芷</h3><h3>自然摄影:王佐军</h3><h3>编辑作者:夏时</h3> <h3>我是夏夏 是一名幼儿园老师</h3><h3>今天,我带着你到蕙芷老师那看看,蕙芷老师的课堂有许多有趣的事儿</h3> <h3>孩子们进入画室,来到自己心仪的画台上,准备开启今天的绘画旅途……</h3><h3>画了一小会,张老师的故事吸引了所有的小朋友……</h3><h3>小朋友再次在长画纸上绘画,选出红色画笔和绿色画笔开始画画属于自己的大树,小朋友想着,画着……</h3><h3><br></h3> <h3></h3><h3>小朋友们请放下笔,听张老师说"秋天啦,1号免2号兔3号免小黄免小白兔小灰免蹦蹦跳跳准备出发了,对妈妈说"我们去树林”,妈妈说:"告诉我,树林里有什么好东西是你想去的?”“现在你们都是小兔子,张老师是兔妈妈,请问1号小免你喜欢森林里什么呀?”“我喜欢森林里的大...."5号小兔你喜欢什么?”
“我喜欢森林的小草”“你说说看,森林小草是什么样?“细细长长歪歪倒倒"。
“7号小兔你喜欢森林里的蘑菇吗?蘑菇好嫩好鲜,采回来放到火锅涮涮真好吃!”
兔子妈妈说:"你们记得吗?去年的秋天来到大树下,你们看到的树是排排树还是一 棵树呀?”“排.....
“现在我们有八只小兔开始画大森林,大森林不是排队排,有前面的后面的,我就想:什么是前面的,什么是后面的?“大树公公说我告诉孩子们,你已经画好了一棵树,围绕-棵树。 ”
这样的互问式的交流,增强孩子对大森林里的印象,感受高高的树,矮矮的蘑菇,东倒西歪的小草,让孩子脑中形成了整体画面感,感受大自然的美妙……<br></h3><h3></h3> <h3>"这是芊的第一棵,旁边的树比它高比它矮,要有高的矮的,加上树枝叶子,接着画第三棵树……"张老师走到芊芊的身边,轻声地引导的。</h3> <h3>"这是丁一灵的,第一棵树画好了,接着画第二颗树长在它旁边,然后第三棵是小树,第四棵……"</h3><h3>张老师接过了丁一灵的画笔,在丁一灵的树旁加上一棵高高的树,和灵的树形成高矮对比,其他小朋友发出惊奇的感叹声,大家被张老师的灵感带入到画面中……</h3> <h3>"郑思达继续加油……"</h3> <h3>"宋夏接着往下画出一颗两颗大树小树……"<br /></h3> <h3>"易楚然这棵大树,可以在下面多画一些小树……"</h3> <h3>"汪智星进步很大,中间继续画第二颗树……"</h3> <h3>不一会儿,小朋友们的小树林画好了,整片的大森林真好看……</h3><h3>张老师亲切的说:"树林画好了,接着你们把八只小兔采蘑菇画出来,好吗?"</h3><h3>"好……”张老师的思维方式对孩子们帮助太大了,通过层层渗透让孩子们从画树,高高矮矮的树,一直到动态的小动物,满地的蘑菇,每个环节层层透入,让孩子们形成丰富的画面感,增加自己的想法,让画面动静结合。</h3> <h3>孩子开始画小兔子采蘑菇,每位小朋友拿着笔开心的画着……想着……</h3> <h3>张老师环顾四周,小朋友正在努力的画自己的小树林……</h3><h3>希望在大家共同的努力下把小树林变成大树林,期待大树林的出现……</h3> <h3>张老师提醒小朋友:"当旁边小朋友画上面大树,那另一位小朋友画下面小树,这样就不会互相影响"</h3><h3>多么合适的话语介入,让幼儿知道互相谦让,知道上下、大小有序……</h3> <h3>张老师拿出选出两种颜色水彩笔,红色和绿色,这两种颜色放在一起很好看,红的绿的是对比色。</h3><h3>再次强调:红色 绿色 对比色 这几个重要的词语。</h3><h3><br></h3> <h3>张老师今天拿着红色绿色干什么?原来张老师想在画纸上有红色又有绿色,拿出红色和绿色水彩笔盖很多小房子,一层楼两层楼三层楼四层楼,然后隔出一号房间两号房间三号房间四号房间,画好后把笔收起来了,张老师在找什么呢?</h3> <h3></h3><h3></h3><h3>咦——<br></h3><h3>这不是小朋友们在大自然中找来的落叶吗?这个怎么画呢?我也陷入思.....
就在这时,张老师神秘的说到:“今天想把小朋友带来的漂亮落叶,都放到每间房子里, 哇!我找到这片叶子?你看这片子像什么?”
“像扇子"张老师听完孩子的话语静静地拿起叶子对着自己扇扇风....“像裙子“张老师听完后再次静静地把叶面朝下叶柄朝上,变成裙....
这样无声胜有声的语言与动作的互动,这样的细节让我无比佩服,如果换成我,我可能做不到,张老师优雅静静地做着与幼儿语言同步的动作,这就教育专家的专业。
值得我深深的思考....<br></h3><h3></h3><h3></h3> <h3>“小朋友来看这片叶子,你们看,哇,叶子的影子真好看,在影子中,叶子的边呈现锯齿形状……”</h3><h3>这个影子的想法把我惊到了?平时的我会在网络上找出黑色影子,然后给孩子看,从未像张老师这样取出幼儿喜欢的真实落叶,通过光的作用投影到白纸让幼儿真实感受叶子边缘的锯齿线,简直太棒了太棒了,由衷感叹……</h3> <h3>“现在我要把叶子搬进房间,现在请第一片好看的叶子来到我的一号房间,拿出了绿色水彩笔看一看画一画,这片像裙子一样的叶子画好了……”</h3> <h3>秋天到了这叶子上面有一些小点点,拿出红笔点上点点,接下来找二号叶子,这片叶子像什么?"像小船"把这片有意思的叶子搬到房间里……</h3><h3><br></h3> <h3>"小朋友们,你们会搬吗?我们来试试看小朋友每人在画纸上把房子盖出来,把房间划出来,然后再把1号叶子请出来,2号叶子请出来,请出来的叶子搬进房间里……"</h3> <h3>"开始盖房子吧,孩子们开心的把房间盖大一点,横线竖线交叉,这样小叶子住在里面就不挤了"</h3><h3>张老师走着……看着……</h3><h3>眼神关注着引导着每一位孩子,并提醒孩子们:“盖房子时要盖大一些……”</h3> <h3>同时张老师把准备好的各种各样大自然的树叶粘贴到画板上……</h3><h3>让幼儿学会观察叶子的形状细微部位,孩子们把喜欢的树叶搬进去……</h3><h3>蕙芷老师特别强调:"孩子的眼睛要学会看"这一点非常棒!</h3> <h3>蕙芷老师观察着每一位幼儿,轻声提醒到:“不管是画线,不管颜色是红色还是绿色,只要认真画都会很好看,并告诉孩子们,眼睛看着树叶看着自己的画,不要看第三个地方,这就是锻炼幼儿的专注力……</h3> <h3>关注幼儿:桂梓文 </h3><h3>桂梓文小朋友绘画时一直比较刻板,张老师今天的这种“搬家”绘画形式,在这种形式的引导下,画的非常自然好看,线条感也柔和了许多,和之前的风格有了很大的改变,看来这样的方式可以让桂梓文小朋友思维得到升华。</h3> <h3>又到了和家长朋友开心交流的时刻,这是家长们最期待的时刻……</h3><h3>张老师对家长朋友说到:“今天第一部分,大纸上绘画大树林有什么不同,前面后面高的矮的,因为孩子们比较小,还不太会抓住主题,大树林主要以树为主,其他东西不着急加入。</h3><h3>第二部分,捡树叶,孩子们捡了很多大自然中的叶子,然后挑选出有特色的叶子,然后把树叶粘贴到画板上,通过孩子们观察然后搬进自己设计的房间里。让孩子在挑选树叶中最喜欢的是银杏叶,有的孩子说像扇子,像裙子,家长回家后带领孩子们观察,让孩子观察其中一片叶子,然后多方位的让孩子去说一说,回家试一试。最后把房子盖出来,然后把叶子一片片搬进去,有的孩子细心一些,有些孩子凭感觉,每位孩子的表现方式是不同的,家长做个有心人……”</h3> <h3>增加一项亲子作业:捡落叶</h3><h3>让孩子自己挑选出叶子用固体胶粘贴到画板上,让孩子用语言去表述,下周把叶子带来,我用叶子和画来结合起来来开发他们形象想象这样的课程。家里画画了,一定让孩子学会编故事去说,下下周就进行叶子的组合。</h3><h3>看似简单的亲子作业,即锻炼幼儿的思维能力又锻炼幼儿的语言需求。</h3> <h3>欣赏幼儿大纸作品,下面的大画,画的大森林,幼儿拍照留恋。</h3> <h3>宋夏</h3>